“85后”陈天石与6000亿寒武纪:从象牙塔到A股之巅

2025-08-29 09:25:5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家连续多年亏损的AI芯片公司,如何在一年内实现惊天逆转,成为A股市场最耀眼的科技明星?40岁的陈天石带领寒武纪上演了一场从谷底到巅峰的精彩逆袭。

2020年3月,寒武纪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披露,让市场哗然:三年累计亏损16亿元。这家被视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的公司,虽然拥有中科院背景和明星投资团队,但持续扩大的亏损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谁能想到,五年后的2025年8月,寒武纪不仅实现了单半年净利润10.38亿元的惊人业绩,其股价更是突破1500元大关,一度超越贵州茅台

成为A股新一代“股王”。

这背后是一位40岁的科学家企业家如何将技术理想转化为商业成功的传奇故事。

芯片奇才

陈天石1985年生于江西南昌,成长于一个重视知识探索的家庭——据其早年访谈提及,父母均为工科背景,家中藏书涵盖计算机原理、电子工程等领域,这种环境使他自幼对硬件设计产生兴趣。

16岁时,陈天石凭借数学与物理学科的突出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当年该班级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在中科大期间,他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陈国良院士与姚新教授,前者是国内并行计算领域的开拓者,后者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领域造诣深厚。

同一时期,其兄陈云霁的技术轨迹与他高度契合——陈云霁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岁获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

兄弟二人在团队内部提出“AI芯片”研发构想,主张通过硬件架构创新,解决深度学习算法在通用芯片上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而这一构想在当时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技术层面,需突破传统架构的逻辑设计框架,建立全新的指令集与计算单元;二是市场层面,AI应用场景尚未明确,专用芯片的商业化路径难以预判。

为推进研发,团队申请中科院“先导专项”支持,获得研发经费,在计算所一间实验室开展工作。

2015年,陈天石主导成立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公司注册地位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

公司名称“寒武纪”取自地质年代名称,象征“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爆发”,核心业务定位为“AI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以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提供。”

寒武纪的早期发展采取了“技术授权”模式(IP授权)。2017年,华为发布其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为这颗芯片提供AI算力的NPU,就来自寒武纪的1A处理器。这一合作让寒武纪声名鹊起,也验证了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登陆A股

2020年3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受理了寒武纪科创板上市申请。招股说明书中首次揭示了这家明星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市场为之哗然。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而净亏损分别高达3.81亿元、4104.65万元和11.7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6亿元。

陈天石选择了科创板的第二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尽管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但寒武纪的股东阵容却堪称豪华。

招股书显示,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中科算源(持股18.24%,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持股)、艾溪合伙(持股8.51%)、古生代创投(持股6.19%)。

此外,阿里创投持股1.94%,科大讯飞持股1.19%,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也在股东名单中。

IPO过程中,陈天石面临的另一大质疑为是否过度依赖少数客户。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0.00%、99.95%和95.44%。特别是2019年,公司对客户A的销售额达到2.08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46.65%。

上市前夕,寒武纪还经历大客户流失的挑战。2018年,华为海思启动AI芯片自研计划。2019年3月,华为在P30系列手机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搭载自研达芬奇架构的麒麟980芯片,宣布终止与寒武纪的终端IP授权合作。

这一变动对寒武纪产生直接冲击,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面对这些问题,陈天石在路演中强调:“公司对人工智能芯片的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市场足够容纳独立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64.39元/股,开盘价高达250元/股,涨幅达288%,显示市场对AI芯片赛道的期待。

风口来临

上市后的寒武纪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在全球AI训练芯片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华为昇腾、百度昆仑等国内巨头也纷纷加入竞争。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天石带领寒武纪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架构创新是寒武纪技术突围的关键。

与通用GPU不同,寒武纪专注于设计专门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ASIC芯片。这种架构在能效比上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来支持。

陈天石采取了“软硬件协同优化”的策略。

2019年,寒武纪推出了云端AI芯片思元270,其峰值处理能力达到128TOPS(INT8),支持CNN、RNN、LSTM等多种深度学习模型。

2020年,寒武纪进一步发布了AI芯片思元290。2021年-2022年,其发布思元370芯片及云端智能加速卡。

其中,思元370作为寒武纪第三代云端产品,采用7nm制程工艺,是其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云端推理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

在软件生态建设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和迭代了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统一的软件平台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寒武纪还积极布局边缘计算市场,推出了面向智能驾驶、智能安防等场景的边缘AI芯片。这些产品与云端芯片形成了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端云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

转机出现在2023年下半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再起和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市场开始重新评估AI芯片公司的价值。寒武纪凭借其技术积累和产品进展,逐渐获得投资者认可。

得益于AIGC爆火带来的高算力需求,在云端智能计算市场,其与英伟达、华为海思等成为主流的芯片和加速卡方案提供商。

2023年,寒武纪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能源等多个重点行业持续落地,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实现收入超过1亿元。

业绩逆转

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进一步收紧,倒逼国产算力替代加速。这为寒武纪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交出了一份炸裂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5.3亿元,实现了惊天逆转。

分析业绩爆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大模型训练需求的井喷。2025年,中国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等。这些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而美国限制使得英伟达高端芯片获取困难,寒武纪成为了重要替代选择。

其次是国产替代政策的推动。2025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三大运营商AI服务器集采中,国产芯片占比要求超过60%。寒武纪作为国内领先的AI芯片企业,自然成为主要受益者。

第三是技术成熟度的提升。经过多年积累,寒武纪的芯片产品和软件生态已经达到了可商用水平。特别是在大模型训练方面,其MLU系列芯片在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客户结构的优化也是业绩爆发的重要因素。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成功拓展了多个头部客户,尽管仍然存在客户集中度风险,但相比早期已经实现了客户类型的多元化。

在产品结构方面,营收中有28.7亿元来自云端智能芯片及其配套板卡与整机产品,占比高达99.6%。多年坚持与专注,终于迎来了市场的丰厚回报。

资本造富

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2025年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盘中最高冲至1464.98元/股,首度超越贵州茅台的1460.66元/股,成为A股新股王。8月28日,寒武纪再度大涨15.73%,收盘报1587.91元/股,总市值达6637.46亿元。

若以28日盘中最高价1595.88元计算,寒武纪市值一度突破6670亿元大关。

根据公司2025年二季度财报,创始人陈天石持股比例为28.57%,据此测算,其持股市值最高达到约1905亿元,创下个人财富新高。

第二大股东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7%,对应市值最高达到1047.31亿元。

寒武纪员工持股平台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7.33%,对应市值488.97亿元。

第七大股东牛散章建平自2024年跻身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之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持股比例1.45%,对应市值一度达到96.7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近期也带动了整个AI芯片板块的上涨。多家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估值得到重估,创造了显著的财富效应。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寒武纪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

比如供应链风险。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供应商包括IP授权厂商、服务器厂商、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等。由于集成电路整个行业链是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实体清单”,将对公司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风险。

国际化拓展也是寒武纪必须面对的课题。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但要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走向全球市场。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迭代速度较快,技术发展路径尚在探索中,尚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架构和系统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产品,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寒武纪表示,公司将把握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路线,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优化,以适应更多商业客户对智能计算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各行业领域的战略机遇期,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以应对行业风险。

陈天石与寒武纪踏上的道路,鲜花簇拥,也夹有荆棘。奇峰之上,层林尽染,谁与争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北京9‧3阅兵 日本罕见外交动作 韩总统不出席
  2. 传苗华供出习家贪污军费细节 习明泽、彭丽媛卷入
  3. F-1签证新规发布,对留学生影响巨大
  4. 成都加油站这事的答案,就两个字“巧合”
  5. 辛巴宣布退网后,又连麦直播带货
  6. 纽森全加州部署新“压制犯罪小组” 因应川普扫黑
  7. 重磅!习或被夺权 “胡汪配”上位重振“乡村战略”王沪宁跳船
  8.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 一个仙界的故事流传落民间
  9. 【百年真相】王立军30小时惊魂
  10. 霉霉订婚,可把川普高兴坏了
  11. 中共多地官场震荡 贵州省氨部级官员落马
  12. 金正恩参加中共阅兵式被曝是意外事件
  13. 胆固醇大户被揪出,是肥肉的25倍
  14. 个体数量仅存几只,世界上最稀有的鸭子如何重生
  15. 9.3中共最后一次阅兵倒计时 军中突传大消息
  16. 中国有没有可能走没有李克强的“李克强路线”?
  17. 哈尔滨惊现不明飞行物 悬停空中20分钟
  18. 中国式大萧条来临老百姓活下去太难了 上海也撑不住
  19. 上映7天票房不足27万 吴京出品电影官宣撤档
  20. 英特尔证实已收到美国政府57亿美元拨款
  21. 三支箭加背刺 习近平遭内外致命打击
  22. 时隔128年,法国宣布归还斩首的马达加斯加国王头颅
  23. 南大女教师离世 23年从美归国 网传“个人原因轻生”
  24. 日本政府宣布:取消访美
  25. 华裔母女从中、韩运送女子赴美卖淫 已被捕将遣返
  26. 美国反对联合国开发署采纳中国国别方案
  27. A股遭遇“过山车” 专家揭市场背后真相
  28. 两人因食用生蚝感染食肉菌死亡
  29. 曾与恒大深度捆绑 这些供应商如今深陷泥潭
  30. 党媒频喊守住返贫底线 分析:大陆人贫困加剧
  31. 阿里云深度拆解Claude Code
  32. 510瓶茅台酒将被司法拍卖
  33. 肩周炎如何发作?认识五十肩三大警讯
  34. 欧盟提立法 取消美国工业品关税
  35. 美军成立跨军种特遣部队 应对无人机威胁
  36. 英皇深陷债务危机,老板拍卖千万港元的葡萄酒
  37. 华盛顿州取消ICE访问该州数据系统的权限
  38. 学生即将开学,校区驾驶需警觉
  39. 劳工节长周末避开高峰出行指南
  40. 两架无人机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顶对撞
  41. Fed理事沃勒:若经济走弱 或支持大幅降息
  42. 洪门民运联办抗战纪念会 辛灏年:中共是汉奸党
  43. 陪爬队员“公主抱”女游客被指“擦边”
  44. 从红色后代杨兰兰说起
  45. 美国全面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 冲击全球电商邮务
  46. 北京阅兵维安升级 2人放无人机被处罚
  47. 香港最忙投资人
  48. 太过离谱!迷你LABUBU一上线就炒至2000元
  49. 社保“新规”落地前,小堡厂老板的选择
  50. 美今起永久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制度
  51. 英保守党前党魁吁勿对中共暴行视而不见
  52. 中企海外丑闻一箩筐 外媒揭黑历史惨例
  53. 深度聚焦:站在岔路口的泰国总理佩通坦
  54. 布碌崙羊头湾U大道华商遭遇“零元购”店主无奈
  55. 韩国瑜兼任党主席又何妨?
  56. 纽约军团病疫情,死亡人数升至7人
  57. 深圳传音控股净利腰斩 市值大幅缩水
  58. 俄军大规模空袭基辅,已致22人死亡
  59. 一个美好的,罕见的,东亚家庭样本
  60. CDC主任拒绝辞职 白宫表示总统已将她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