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中,私处除毛已成常态
2025-08-03 07: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Psychology Today
私处除毛在年轻人中迅速普及,心理与性吸引力成主要动因,背后却藏着误解与风险。
仅仅一代人的时间,私处除毛便从少数人的选择,悄然转变为年轻群体的“默认设定”。在2015年,我曾写过第一批关于私处“修整”(grooming)的研究,那个时候这还是一项新奇且带点羞涩的话题。但自那之后,相关报告不断出现,为这一静悄悄却极具广泛性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理解。
早在2010年,第一份关于女性私处修整的研究显示,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保持“自然状态”。其中,以年长女性居多。而在其余人群中,41%的人用剪刀修剪;24%采用剃刀、蜜蜡脱毛或电解方式处理部分毛发;更有10%的女性选择“全除”,其中以年轻女性为主。
转眼十五年,这一趋势不仅持续,而且愈发极端。2023年,一项由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起的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在18至25岁之间的1560名年轻男女中,有72%的女性和65%的男性表示有过私处除毛行为。
美国的最新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学者对7580名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的男女进行了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修整比例达到了74%。女性为84%,男性为65%。
年龄成为影响这一行为的关键因素。私处除毛在年轻人中最为流行,而年纪渐长,这一行为的比例逐渐下降。然而,当前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将这一习惯延续下去——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在所有年龄层成为“新常态”。
教育程度也是一项指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教育程度较低者更倾向于除毛。白人群体的修整比例也高于非裔、亚裔和拉美裔人群。而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似乎对是否修整影响甚微。
多数人选择的除毛方式仍是剃刀,只有部分欧洲地区,蜜蜡脱毛的比例相当。
为什么人们要除毛?接受调查的人列举了各种原因:清洁、提升自信、穿泳衣时更美观、提升性感魅力、满足伴侣喜好、为性爱做准备,甚至希望借此提高接受口交的机会。
不过,所谓“更卫生”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只要用香皂和清水定期清洗,无论是自然状态还是光滑如新,私处的清洁度并无明显差异。
当伴侣在修整习惯上达成一致时,双方的性生活与关系满意度都会提高。男性偏好被满足时,他们的满意度上升;女性则在自己迎合了伴侣期待时感受到更多满足。曾经,除毛与性行为频率存在一定正相关,但如今因多数年轻人已养成习惯,这种联系逐渐模糊。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社交减少,性爱频率下降,除毛的热情也随之降温。虽然至今尚无系统研究表明疫情过后这一趋势是否反弹,但从最新数据来看,热潮已迅速回升。
当然,频繁修整也带来了副作用。最常见的是剃刀引起的瘙痒与划伤,这种风险随着频率和剃除面积的增加而上升。
早期的研究一度担心私处除毛会增加性传播疾病(STI)的风险。但后来的研究并未支持这一假设。俄亥俄州立大学对214名大学女性进行调查,几乎所有人都有过修整行为,半数在过去一年中曾“全除”,但研究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除毛会增加感染淋病或衣原体的风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团队对314人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也是:近期除毛与性病之间无明确关联。
性行为的很多习惯变迁通常都非常缓慢,但私处修整是个例外。在短短十几年里,它已经从边缘化行为变成了主流选择,而且正逐步渗透进各个年龄段。这场悄然发生的变革,正在重新塑造我们对身体、性与亲密关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