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越南印尼签贸易条款 “转运”约束去中国化
2025-07-18 08:26:1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BBC中文网
川普的“对等关税”压力下,东南亚国家开始与美国签订协议,越南和印尼成为走在最前面的国家。但是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协定中,都提到了“转运”问题。川普称,经过越南转运的输美商品将被征收40%的关税;对于印尼,则规定任何被美国课以更高关税的第三方国家经由印尼对美出口商品,将征收19%再加美国对该第三国征收的关税。川普的“对等关税”压力下,东南亚国家开始与美国签订协议,越南和印尼成为走在最前面的国家。但是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协定中,都提到了“转运”问题。 https://t.co/z7Yqh2KVJX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18, 2025
虽然没有点名中国,但考虑到中国是这两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常年被美国指责为中国商品的中转站,贸易协定势必会影响两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随着其他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加紧谈判,三个问题浮出水面:对于这些国家,这样的贸易协议对本国经济有何冲击?其他国家若也受“转运”条款约束,如何处理与中国供应链关系?在更长期,中美竞争的加持下,东南亚国家如何处理“选边站队”的压力?
7月2日,川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和越南达成了贸易协定,所有越南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征收20%的关税,而美国商品出口越南则为零关税。
7月15日,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川普宣布,美国已和印尼达成贸易协定,美国将向印尼所有输美商品征收19%的关税,但美国商品将在印尼享受零关税待遇。
硬抗:川普冲击波
“大多数人都认为达成协议总比没有协议好,”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越南研究项目教授阮克江(Nguyen Khac Giang)向BBC中文表示,至于对越南经济的影响,由于目前缺乏协定具体细节,大多数人都选择暂时谨慎下判断。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越南裔学者林武(Vu Lam)也认为,越南国内一致认为这个“框架协议”避开了46%的关税的最坏情况,保住了关键的美国市场准入。
近年来,越南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去年越南GDP增速达到7.1%,再次位列东南亚国家之首,其经济总量提升至4763亿美元,人均GDP升至4700美元。
但越南经济外向型强,商品出口总规模大约和该国GDP相当,贸易总额甚至达到经济规模的1.7倍,因此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当下,面临较高风险。
林武估算,2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GDP增速下降1.3–1.5个百分点,这取决于执行力度及涉及行业范围。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人认为美越协议(对越南)不公平”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教授林福炎表示,产业理论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的一些新兴产业需要保护以免受到国际竞争的冲击——0%进口关税将阻碍其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同时,越南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也会要求获得零关税。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美越协议对越南有利,因为越南作为东盟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目前享有比其他东盟国家更低的美国进口关税,获得了‘先发优势’。”
“从河内的角度看,这些让步可被视为对与华盛顿建立更深层次战略联系的长期投资,无疑会促进外商投资增长,”林武说。 不过林武指出,这种逻辑存在风险,像韩国、日本等国,在川普首个任期内也曾做出类似的贸易让步,但后来依然遭遇新一轮的关税及压力。越南有可能面临同样的困境。
关于这场摊派,还有一个细节令越南舆论“震惊”——POLITICO等媒体披露,实际谈判期间,越南代表团争取的目标关税水平约为11%左右,并未同意20%的高税率。川普在最终阶段突然宣布将关税提升至20%,几乎是原定数字的两倍。
此举让越南谈判团队和政府“感到惊讶、失望和愤怒”,美方内部官员与谈判参与者也有意外甚至不满情绪。双方迄今尚未就此关税协议公布正式文件或细则,越南政府迄今未正式接受协议的关键内容。
对此,林武说,川普的政策一直难以预测且带有惩罚性。越南作出了重大让步,只获得有限的回报,这可能引发批评,尤其是假如未来紧张局势再度升级。若美方提出更多要求,或对“转运”处罚范围扩大,国内不满情绪可能上升。
中国:房间里的大象
在美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协议中,没有提中国,却处处都有中国。
川普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美越谈判前就明确指出“中国利用越南作为中转站来规避关税”。越南海关数据似乎为这一指控提供了佐证:今年前三个月,河内自北京进口约300亿美元商品,同时向华盛顿出口314亿美元。
因此,美越贸易协议中“经过越南转运的输美商品将被征收40%的关税”的规定,意味着越南产业界将不得不考虑调整对中国的产业链依赖。
“许多越南出口商,尤其是纺织业,依赖高达70%的中国原材料。”林武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最大的担忧是美国对“转运”定义不清,而且对合规成本上升和监管风险的担忧可能会抑制中国中上游资本的长期流入。
但中国似乎有意加深与越南的经济联系。今年四月中国国家主席对越南访问期间,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成为重点,两国啓动联合工作组,推进拓展双边贸易、提升海关通关效率、推动“单一窗口”及AEO互认等工作。
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在关税战的压力,推动了更多投资流入东盟,尤其是来自中国企业,通过低关税地区进行出口转运。仅2025年上半年,越南就获得了800多个中国背景的新项目。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港口与物流枢纽也记录到了显著的贸易增长。
“所以短期来看,经贸活动确实活跃了,但这种增长能否持续,仍取决于转运规则如何执行。”林武表示。
对中国而言,更关注的问题是,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美越协议中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条款是否具有示范效应。
阮克江认为,(与中国脱鈎)理论上有可能。难点在于执行。东南亚与中国的深度交织使供应链多元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东盟来说,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紧密联系也很自然,毕竟双方比邻而居。
在东南亚流行的概念是“China +1”或者“China +2”,即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采购,但不会彻底与中国脱鈎。
林武表示,美越协议中的“去中国化”条款并不具备示范效应,有也不是正面的,更多被视为一个警示。目前来看,对被认定为中国原产的商品,即便在越南加工,仍将被征收40%关税,这已在地区引发严重关切。虽然美方称此举是为堵住转运漏洞,但符合要求、尤其是要在碎片化供应链上溯源并提供原产地证明,合规负担很重。
“来自中国的市场和外商投资同样重要,甚至比美国更重要。”林福炎表示,此外美国作为贸易伙伴已经失去可信赖性,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变得很高。
出路:悄悄对冲、集体谈判
即便有越南和印尼的前车之鉴,其他东盟国家也面临相似的困境。
“越南和印尼的经验不会被其他东盟国家忽视,不过各国反应仍取决于各自对美市场的依赖度。比如泰国正在提出新一轮让步,希望能降低36%关税。”但林武认为,他们虽然可能争取到一些临时性或行业专项的宽免,但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难以达成更有利的全面协议。
林福炎指出,马来西亚不会签署类似的关税安排,因为对所有进口实行零关税意味着要放弃保护一些对国家利益极为重要的关键产业。例如,近期报道称,美国在贸易谈判中要求允许一些关键领域实现100%外资控股,但被马来西亚政府拒绝。
不过,他也承认,东盟与欧盟不同,东盟成员国根据本国利益行事,而且在国际市场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使其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和资源与美国进行有效谈判。
越南的情况已经显示,即使作出重大让步,回报也有限或不可预测。这将使部分东盟国家在此类不确定条件下恐于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因此,林武表示,未来东盟国家将更倾向于市场多元化、集体谈判和通过东盟主导的多边机制进行对冲,而非与美国一对一签署难测的关税协议。
对于东南亚的未来,尤其是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专家的意见也有分野。
阮克江认为,大多数国家都在走钢丝,谨慎为上——悄悄对冲,逐步实现多元化,避免做出明显选边的举动,实施战略上的模糊。更重要的是,东盟应加强内部凝聚力,打造强有力的集体认同,以降低对外部的脆弱性。
林福炎表示,展望未来,东南亚国家仍将需要中国作为可靠的贸易伙伴。美国已被证明不可靠且充满不确定性。东盟需要多元化其出口市场,显然,中国作为第二大市场将成为重点对象,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东盟国家必须确保与中国供应链的更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转运’,这对东盟和中国都有好处,也能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