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调查:一个脆弱型中产提前还清500万房贷后

2025-07-17 22:26:0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ELLEMEN睿士

2023年春天,李彦提前还清了自己在北京三环的100平住房贷款,他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

一次性还清500万的代价是,所有存款加上父母东拼西凑的援助,银行卡上只剩下二三十万。

而当时的他刚刚失业,妻子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生活的脆弱性渐次展现在眼前。

“奋斗十年,只剩一套房”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十年,李彦始终是朋友圈中标准的中产男。他本科毕业于985大学,先去了深圳工作,后来成为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中层。

“入职那年,公司正投入一个新项目,目标就是做出爆款,我的+1(上级)雄心勃勃说要改变市场。”

他所在的小组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年轻不觉得累,甚至还觉得挺有成就感,拼一拼就能有出头之日”。

那时他的收入在逐年上涨,和大学相识的女友结婚后,在北京东三环买了一套总价700万元的三居室,首付210万、贷款近500万。

月供超两万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水准,双方父母可以提供每月一万元的补助,所以生活压力并不算大。

周末李彦一家开车去山姆超市囤货,每年两次出国旅行,在女儿的教育上,他们也花了不少心思。

“每周她都会去天津一家知名学校上音乐课,每个学期花费在两万左右。女儿刚开始对学琴不是很感兴趣,我们就各种方法强迫她去。”

对此,李彦语气中仍带着一丝骄傲。往返京津两地的交通和住宿成本就不低,但夫妻俩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在北京也有相同的音乐艺术教育,但像她这种低龄艺术教育去天津比较划算。

2021年,公司业务面临瓶颈,他所负责的项目被终止,整个中层管理团队也被裁撤。他拿到了一笔10万元的赔偿金,不过这笔钱相较他在公司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其实并不算多。

被裁后,李彦休息了一个月,然后开始找工作,现实远比预期困难得多。“简历投出去多数都石沉大海,有面试机会,但薪水远远不及之前,有的降薪将近一半,刚开始无法接受,在面试了大概三十家企业之后,就有点绝望了。”

李彦最终在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找到了工作,工资只有此前的一半。试用期被派去新疆出差,又遇上当地突发疫情,被隔离在宾馆近一个月。返京后,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终止了他的劳动合同。

他的妻子本是全职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想找工作却四处碰壁。“很多岗位只要35岁以下,她当时已经30多了,而且长期没有工作,和年轻人抢工作没有优势。”

“38.2% 的脆弱中产”

收入断崖式下滑的同时,房贷还在。

他和妻子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要卖掉三环的房子,二是提前还完贷款。当时房产市场并不乐观。“挂出去很久没人来看,周围的成交价格也在跌,心里实在舍不得。”

在2023年,提前还房贷是一个大趋势,他们也由此做出了决定:“至少有一套房子,但也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还完房贷,几张银行卡里的钱都集中算了一下,大概只剩下不到二三十万”。

李彦所经历的这段日子,也是不少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生活方式被重塑的三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20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当时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已经开始明显感到了消费压力,房贷正在挤压中产家庭的日常消费空间。

此外世界银行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经济更新》(China Economic Update)报告也指出,中国有 38.2% 的人口属于“脆弱中产”——虽然早已脱离低收入线,但并未获得经济层面安全保障,仍随时可能跌回低收入阶层。

学术期刊《Sustainability》中登载的一份研究进一步指出:中国仅有 34.5% 的人口处于中产阶层,而其中 62.3% 的中产家庭存在再次滑入贫困的风险;即便是中产上层,仍有 44.3% 面临滑落的可能性。

李彦所属的中产并不是一个稳固的阶层,而是一种需要持续现金流支撑的生活方式:高房贷、高教育支出、高生活品质预期,一旦收入中断,很快就会“掉队”。

他们再没计划过出国旅行,自家的车也不常开了,出门改坐地铁通勤。银行卡里的钱,基本上无法进行再投资,基金股票不敢买,日常消费需要从紧。

“旅行就在京津冀,买东西基本奥特莱斯。”

但女儿的教育是他们最后的坚持。“哪怕每天挤地铁,女儿的音乐课也不能断。”

“努力挣钱,是唯一的追求”

压力越来越大,李彦决定去开网约车,“用自己的车不舍得,跑的是那种租赁公司的车。”

在网约车租赁公司里,为避免超时运营,每人每四小时就得强制休息半小时,一天下来赚三四百。满打满算,李彦一个月收入在8000到11000之间,扣除掉租车费用4000元,每月净收入最多维持在六七千。

“最怕早晚高峰堵车,还有醉酒乘客,挣得不多,但脑子一点不能放松。”跑了三个月,他开始出现肩膀僵硬、腿部麻木的问题,不得不停下来。“当时真的拼过了,那应该是一段最苦的日子。”

李彦夫妻讨论过离开北京,“回老家生活压力会小很多”。但他不甘心,手里还有那套三环的房子,虽然不好出手,仍是这个家最后的倚靠。

2024年夏天,一个前同事介绍他去一家中型咨询公司做项目协调,收入没有回到过去的水平,但总算有了起色。他开始和一群95后、00后共事,一开始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技术比我强,我经验比他们多,”李彦说,“现在更像是个补位的角色,不争主角,稳稳干活,把之前做项目的那些责任都交给年轻人,自己在旁做辅助”。

回头看这几年的跌宕,他没有太多情绪。“以前是觉得凭努力可以永远稳住,现在知道,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几年前二十万买的跑步机他折价一半准备放在闲鱼上卖掉,现在唯一的大项消费是孩子的音乐课,此外,他也不会再把自己看成“中产”的一员了。

“这个标签曾经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必须得抛弃了,努力挣钱,才是唯一的追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一名清华博士生的“复仇”
  2. 民主党好感度掉至28%
  3. 长记性吧,以后媒体再吹谁俭朴我都不信!
  4. 法轮功华府大游行 民众:制止中共跨国镇压
  5. 传河南交警酒驾撞到拾荒老人车 抡头盔打老人致头部出血
  6. 京沪高速惨烈车祸浓烟滚滚 多车被烈火吞噬
  7. 故宫养心殿阴冷瘆人?拆开地砖专家大吃一惊
  8. 妻子出轨教练,酒店视频流出
  9. 日经:中共内部近期权力结构之争 将产生深远影响
  10. 富国银行高管遭中国禁止出境 暂停赴华商旅
  11. 宗庆后生前购买美国千万豪宅曝光 顶级定制 奢华至极
  12. 重如泰山,苍劲古崛——卢光照de大写意
  13. 华人高管前往中国被禁出境 富国银行暂停赴华旅行
  14. 被指“亲华”?韩国总统李在明:希望美国不要误解我
  15. 香港书展政治审查严 习“著作”遇冷
  16. 美参议院通过削减90亿美元资金法案,“川普又赢了”
  17. 美初步裁定:将对中国石墨加征93.5%关税
  18. 台军演第9天模拟共军登陆 国军坚守奋战歼敌
  19. 纽约CEO跟女高管相拥听演唱会,上大屏幕后忙躲闪
  20. “儿大避母”到底在避什么?
  21. 公共媒体资金面临削减 美国众议院即将表决
  22. 河南脱贫县715万建地标 实际造价仅207万
  23. 旧金山马拉松登场,多处道路将封闭
  24.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自己搭地铁”送货 乘客狂抢拍
  25. 腿部肿胀+手有瘀伤 白宫披露川普确诊老年人常见病…
  26. 民调指近半美选民考虑参加第3党 但1点不利马斯克
  27. 移英港人深感迷茫 留守港人则指“香港已死”
  28. 学者揭十大宪政危机 野百合提7理由挺罢免
  29. 美中关税大限传或再延3月 外媒:北京自认佔上风
  30. 汽车销量不降反升,背后暗藏变数
  31. 上海楼市要崩盘!房价狂跌70%!1300万人的苏州 房价跌了60%!
  32.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33. 广州国资项目80天赶建7栋楼 十多天后拆毁
  34. 美国社保7月起大变革
  35. 川普:可口可乐同意了!
  36. 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大马士革:又一场大战开打了?
  37. 美国零售额6月上涨0.6% 超预期
  38. 纽约市长又面临腐败指控 “他拿警局当‘犯罪企业’经营”
  39. 特斯拉的喜与愁 等待十年后终进入印度市场
  40. 乘AI东风,稀有金属“钌”需求大增
  41. 悠仁亲王疑患克罗恩病,恐失继承权
  42. 陈立总领事访问罗德岛州
  43. 新“超级材料”有望取代不环保塑胶
  44. 川普任命右翼挺以网红当大使 马来西亚:这是侮辱
  45. 黄仁勋与阿里云创始人“炉边谈话”:我嫉妒年轻一代
  46. 韩国暴雨肆虐 至少4死逾千人疏散
  47. 北京最酷的老头儿,50年只做一件事
  48. 经常吃水煮蛋,是“养肝”还是“伤肝”?
  49. 中国中上层阶级积极移居这个国家
  50. 独立屋价跌太狠,1/3跌没了
  51. “川普的断言,就如同说长颈鹿会飞一样荒谬”
  52. 房贷利率全面上升,30年期为6.375%
  53. 太荒谬!司马南未向南开大学教师致歉被公告
  54. 法外长:若欧盟对美让步 明日就会是中国提高关税
  55. 天文学家首次见证新太阳系的形成
  56. 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 实际已把格陵兰岛送给美国?
  57. 中国社科院刊物遭猛批 分析:北京高层加持推动
  58. 马兴瑞“郓城密线”大曝光:与彭丽媛的惊人权力关系
  59. 无人能掌控爱泼斯坦事件 事实证明连川普也不行
  60. 京台港同升最佳留学城市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