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被摘牌”5A的景区
2025-07-15 06:25:3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环球旅行
这两年,来中国旅游似乎成为全球人的一大必体验。
热门旅游城市到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北京、上海、重庆这些热门旅游地的景点里从早到晚都是游客,挤得水泄不通。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游客们的体验感,相关部门也是严打黑心商家,这样才能良性长久地发展下去。
毕竟,之前就有景区因为眼前利益,一时黑心,自己害了自己。
一砖一瓦皆历史
历史学家常说:“一座山海关,半部明清史”。
山海关的建关史可追溯到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御北元残余势力,命大将军徐达在此建关设卫。
明清易代之际,山海关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中引清军入关,多尔衮率军由此长驱直入,开启了清朝对中国近三百年的统治。
近代以来,山海关又成为抗击外侮的前哨。
1900年义和团在此阻击八国联军,1933年凭借关城顽强抵抗日军。
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雄关,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镌刻在砖石间的立体史书。
站在山海关斑驳的城墙下,指尖抚过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砖石,每一块都浸透着王朝更迭的硝烟。
首个“被除名”的5A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山海关正式转型为旅游景区。
古老的城墙、雄伟的“天下第一关”、碧波荡漾的老龙头,都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地方。
2007年,国家旅游局评选首批5A级景区时,山海关成为河北唯一入选的景区,按理说,拥有如此优势的山海关应该发展得顺风顺水,但事实却出人意料。
因为游客激增,景区内商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动起歪脑筋。
虚高标价、强买强卖、售卖假货,甚至明目张胆地欺诈游客,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乱象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严重影响了游玩体验。
2015年,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国家旅游局决定“摘牌”山海关的5A称号,这也是我国首次对5A级景区实施最严厉的处罚。
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景区全面整改,一直到2018年11月才重新获评5A级。
可形象受损就很难东山再起,即便重回5A行列,山海关的人气也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但其实,就现在来说,山海关还是很值得前来游玩的,特别是正值暑假,带着孩子来这里感受弥漫着历史韵味的海风,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感受。
山海交织的壮美画卷
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古老城池,坐落在渤海之滨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除了历史的底色,还少不了自然的壮美。
它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长卷,让人在朴素中感受到震撼。
山海关不似江南园林那般精巧,也没有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它的美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关城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灰色的城墙沿着燕山余脉蜿蜒而上,消失在远处的山峦之间。
城墙上的雉堞整齐排列,像一队队沉默的士兵,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这些砖石大多来自明代,每一块都经过无数匠人的手,民工们将黄土一层层铺垫,用石夯反复敲打,再铺上砖石,如此反复,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气势。
登上城楼,视野豁然开朗,渤海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光,几艘渔船正缓缓驶向远方,海风迎面吹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和凉意。
关城内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两旁是朴素的民居和小店铺,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保留着一种本真的生活气息。
这种市井生活的温暖,与关城的雄浑相得益彰,构成了山海关独特的人文景观。
角山长城不如八达岭那般整齐划一,却多了几分野趣。
石阶高低不平,有些地段甚至保留了原始的石砌状态,但正是这种未经雕琢的模样,让人更能感受到长城的本质,为防御而建的军事工程实用胜过美观。
山间的野花从砖缝中探出头来,紫色的荆条花、黄色的野菊,为灰暗的城墙增添了一抹亮色。
登上最高的敌台上,恍然明白了他人口中长城那种沧桑感,那种经得起反复品味的深厚底蕴。
傍晚和老龙头最搭调,这里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一座石城探入渤海之中,宛如巨龙之首饮水,故得此名。
与白天的庄严不同,夕阳下的老龙头柔和了许多。
阳光洒在海面上,染红了古老的城墙,沙滩上零星散布着几块巨大的礁石,海浪不停地拍打溅起了一层又一层的白沫。
坐在礁石上,看着太阳渐渐沉入海平面,此刻的山海关毫无保留地展现着自己最温柔的一面。
当然,长城并非只有那些修缮一新的雄伟段落,在山海关一带,还散落着许多保持着原始风貌的野长城。
这些古老的城墙,砖石斑驳,爬满藤蔓,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样的长城,更像是一本尘封已久却保存完好的古籍,书页略微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
在山海关城东的凤凰山上还有着著名的孟姜女庙。
小小的庙宇藏在关城以东,红墙灰瓦,古树掩映,院内有一块“望夫石”,据说是孟姜女哭长城时驻足的地方。
故事虽然悲伤,但是庙前的老槐树年年新绿,香火袅袅中,大家似乎更愿记住那份忠贞与坚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楼和城墙被灯光勾勒出金色轮廓。
同时,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没有太多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多是当地特产和手工艺品,喜欢的可以带一些回去。
山海关的美,不在那些显而易见的壮观景象里,而藏在一块块斑驳的城砖中,在一代代守关人的记忆里,在当地人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中。
它不刻意讨好游客,只是静静地屹立在那里,保持着本色与尊严。
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关口,更是连接古今、山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这种朴素而持久的美,或许才是山海关最动人的地方。
它就在那里,等待着更多人来发现它朴素外表下的深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