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证网号”制度 青岛出现反对传单
2025-07-14 22:25:4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系统今天(7月15日)正式上线,被舆论称为“网络身份证”的“网证网号”制度随之进入公众视野。近日,青岛街头陆续出现反对该制度的匿名传单。
尽管官方未公布“网络身份证”制度全面强制接入时间表,但不少民众担忧,这项统一网络身份认证的制度未来将被用于更严厉的网络控管。
青岛街头出现的传单内容呼吁,民众向有关部门表达意见,并警惕该制度可能演变为打压维权人士、封锁异见声音的工具。记者所见,在一张A4纸大小的传单上写道:“一旦‘网证网号’落地,所有网络账号都将归入统一监管,封号、封群、禁言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青岛传单照片随后在社交平台流传,一些网民留言称,“这是一场不被公开讨论的网络变革,谁沉默谁就会被煮熟。”“1984不是警告,而是预告。”
中共政权推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由公安部、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自7月15日开始施行。文件规定,在网络平台上需进行实名登记或身份核验的服务,用户可透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完成验证。官方声称,这项制度有助于遏制用户信息被过度收集滥用,是“个人信息防弹衣”。
不过,多位受访民众对官方说法并不买账。江西南昌的周先生15日向大纪元表示,该制度虽以“施行”名义推出,但其背后已隐含强制要求,“不管是社交媒体、购物平台还是政府App,最终都必须接入网证网号系统,谁不接入就可能被下架整改。未来你所有在中国互联网的活动都将绑定一个国家认证身份,账号一旦被冻结,你在网上就彻底消失了。”
广东惠州的钱先生受访时更直言,当局此举就是要堵住老百姓的嘴。他讽刺道:“干脆把所有人的QQ号、微信号都国有化,由政府统一运营聊天,统一朋友圈,说什么由政府决定。”
江苏南京的曾先生认为,应以“不合作”回应当局推行该系统:“以后不再用微信接收加班通知、不用钉钉打卡,用沉默和停用来对抗强制措施。只要大家都停用平台,先撑不下去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些App和它们背后的公司。”
不少网民表示,中国绝大多数App早已要求实名绑定手机号码,“网证网号”的推出只是将平台管理进一步统一,方便官方跨平台封号、追踪甚至打压维权者。有评论写道:“这不是信息保护,而是数据集中与标签分类,把所有人装进数字牢笼。”
南方城市一名受访者宋先生表示,中共的许多监管政策往往以“自愿”为名义推广,逐步转为“建议”,最终变成“强制”,如同温水煮青蛙,“一开始30度你不在意,后来升到60度、90度,等你想反应,已经被煮熟了”。
对于该制度上线的宣传力度,也有观察人士感到不寻常。大纪元记者发现,自中共官媒在两周前报道“网证网号”政策之后,到正式实施的7月15日却几乎保持不出声,未做明显提醒或引导。
有评论认为,这种“低调上线”的做法正是当局惯用的“去政治化”操作方式,意在降低社会警觉,让制度顺利落地,再逐步推高执行标准,减少民间的反弹。
目前,“网证网号”制度是否会全面强制推行、各平台接入时间表是否统一等关键细节仍不明确。与此同时,部分海外观察人士担心,网民实名身份与所有网络行为绑定后,中共将更容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监控言论,形成“预言式执法”和“行为评分”机制。
一位要求匿名的科技法律研究人士告诉大纪元:“这是典型的国家级数字管控系统。从数据整合的效率角度看,它无疑是世上最严厉的手段,但还在测试阶段。此时此刻民间的反应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它极可能成为新的信息审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