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公安部公布民企反腐案例 知情人揭内幕
2025-07-15 05:26:0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公安部昨天(14日)发文,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旗号,抛出5起民企内部腐败犯罪案例。知情律师表示,这种案子往往是由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引起的,但很多企业的钱因此被扣押了,这是公安整治民营企业、搜刮钱财的手段。海外专家认为公安打着帮助民企反腐的旗号在作秀。
中共公安部公布的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案例包括涉嫌职务侵占案、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已移送起诉或获有罪判决。
第一例是北京某科技公司客户经理杨某,涉嫌使用其虚假充值的账户在电子商城消费,通过此种方式非法侵占公司财产13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
第二例是上海吴某等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案情指吴某、刘某麟在担任某科技企业采购总监、高级采购工程师期间,收受供应商贿赂款共900余万元,并纵容不合格产品流入公司采购范畴,给公司造成损失。
第三例是江苏冷某等人涉嫌职务侵占案,据指控,几人共谋使质量不达标的焦炭、煤炭进入生产环节,导致该企业损失3500万元。
第四例是安徽靳某涉嫌职务侵占案,指靳某在某企业任职期间,利用担任总经理的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870余万元等。
第五例是山东陈某骅职务侵占案,指控陈某骅在担任山东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将项目总投资中的2000万元占为己有。
中共公安部称,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治理,既需要公安机关打击,又需要企业构建“廉洁合规体系”云云。
大陆律师杨义(化名)对大纪元表示,他正好接触到类似的案子,是某个公司的三个股东,其中有两个是夫妻,还有一个小鄙东,他们当年关系也很好,后来小鄙东在公司不再享有权益,只收到一些补偿。因为中国多数企业,大股东觉得公司就是他自己的,难免就有违法的情况,小鄙东就开始举报大股东,大股东也是涉及非法职务侵占的问题,实际上是拿公司的钱私下行贿去了。
杨义认为,很多企业的负责人或大股东对其企业和个人财产分得不是很开,给公安留下了把柄,公安就可以借机收拾这些企业主。
他表示,实际上这本来都是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多数情况下企业是不报案的,但也不排除是因为内部矛盾或者内部一些人被策反,公安要去整某个企业,就会有人去报警。就是说,如果企业本身得罪公安或者公安缺钱的时候,公安就会介入。
但是这样企业就很惨。杨义表示,公安介入后,很多企业的钱就被他们扣押了,甚至股东个人的钱也被以涉嫌犯罪为由扣了。这个现象现在是愈演愈烈的,因为中国经济形势不好,所以才出现公安搞“远洋捕捞”,现在这种方式也是公安整治民营企业、搜刮钱财的一种手段,其实是杀鸡取卵。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对大纪元表示,民营企业因为是私人老板,其实对贪污的防控措施要比国企好得多,本来并不需要公安机关来越俎代庖的。当然公安机关本身管经济犯罪,民营企业里面有人报案,公安去处理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公安在办理金融案件时经常会顺手牵羊,拿很多的好处,民营企业敢怒不敢言。所以民营企业一般对内部腐败就是内部处理,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跟公安打交道。
中共公安部声称,系列专项行动打击民企内部腐败犯罪,为受害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秩序。
杨义表示,中共表面上宣传得挺好,实际上背后都是有利益的驱动。因为现在各地政府的财政都很紧张,公安正好利用这些企业内部的矛盾,没有矛盾也会制造一些矛盾,然后给立案。实际上,一旦企业负责人或者股东被立案,基本上这个企业就完了,有些企业就因此没了。
“光设立党支部这种控制还不够,他们现在是穷疯了,各地搜刮钱财,维持他们的财政运转,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出发点和动机。”他说。
王赫表示,公安部声称怎样帮民企惩治,但是在现实中,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公正的环境。比如民营企业经常受到黑社会的打压,而黑社会后面都是有政府靠山的,民企被敲诈时公安机关反而就不介入,甚至黑社会的保护伞就是公安。现在中共公安部打着帮助民营发展、保护民营企业的幌子,介入到民营企业内部说帮助反腐败,其实就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