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用大数据分析了美国“大而美”法案的国际反应

2025-07-12 15:26:0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HK01

美国总统川普于7月4日正式签署并生效了所谓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为全面评估该法案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团队综合采用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6月30日至7月6日的全球社交媒体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

研究发现,对于该法案国际社会整体态度偏向负面,38.1%的相关言论表达反对,仅8.5%持正面观点。美国盟友(如英国、加拿大、德国等)普遍担忧本国制造业、能源及就业将受冲击,印度、日本则因政策红利预期反应较积极。美国国内亦舆情汹涌,反对声占比达42.2%,远高于支持者的10.6%。

国际社会对“大而美”法案持负面态度居多

据数据显示(如图一和二)世界各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网上讨论区等与“大而美”法案相关的信息、报道共3225433条,国际社会上仅有8.5%的舆论持正面态度,38.1%的舆论持负面态度。

学者用大数据分析了美国“大而美”法案的国际反应



世界对美国“大而美”法案最关注的国家,除了美国和中国之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澳州、印度、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与美在贸易和能源等领域联系紧密,“大而美”法案所涉及的跨境税收和能源补贴政策将直接冲击其对美出口和投资布局。加拿大因深度嵌入美国产业链,尤受清洁能源政策调整影响。约28吉瓦的风电与太阳能项目面临取消,多个电池厂项目停工,恐影响上百万就业岗位。英国和澳大利亚则担心第899条“报复税”条款,可能引发对美投资大幅减少。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讨论重点集中在“汽车与交通”领域,反映出三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对法案中制造业税收优惠尤为敏感。“大而美”法案旨在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令欧企面临更激烈竞争,可能丧失部分美欧市场份额。同时,欧盟大力推进“碳中和”,但该法案削减新能源项目支持,对风电、太阳能等绿色产业构成冲击,德国等新能源出口国受损尤甚。

印度关注“大而美”法案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影响,视其为提升自身产业地位的机遇。法案限制对华技术合作,反而为印度争取美方技术转移、吸引高端产业提供空间,促使其重新调整战略,谋求在美印合作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日本则因与美国在贸易和金融上高度依存,普遍以积极态度看待法案带来的新机会。尽管部分条款可能冲击汽车与科技等领域,但日本政府与企业倾向顺应美方政策变化,挖掘其中潜在利益。

可见,这些国家之所以特别关注“大而美”法案,主要因它们在全球科技产业链、舆论生态或地缘政治中具有关键地位,密切关注“大而美”法案的动向,以评估其对本国利益的潜在影响。

美国“大而美”法案在国内激起强烈舆情反弹

据下图三数据显示,美国关于“大而美”法案的舆情总量达112.49万条,日均超16万条,整体趋势与全球一致。情绪分析结果显示(如图四),仅10.6%的言论持支持态度,而反对意见占比高达42.2%,为支持者的近四倍,显示出法案在美国国内争议极大。





从受益层面看,法案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高收入群体与传统制造业企业。法案延续并扩大个税减免,高收入家庭平均每年减税约1.25万美元,同时将联邦遗产税免税额提升至1500万美元,便利财富传承。此外,大量新增煤炭开采用地和削减油气开采费用,有助于传统制造业降低成本、扩大产能。

相较之下,低收入群体和新能源企业则成为主要受损方。法案削减医疗补助和食品援助,预计未来10年将有1180万人失去医保保障,约60万家庭每月损失100美元。耶鲁大学研究指出,美国最低收入20%家庭的年收入将减少约2.9%。同时,大量清洁能源激励政策被取消,预计72%的风电与光伏项目将无法推进,严重冲击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特斯拉掌舵人马斯克对法案态度尤为强烈。由于电动车补贴被取消,直接影响其企业发展,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法案会带来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破坏就业和经济稳定,并成立“美国党”作为回应。相关舆论文本中(如图五),负面情绪占比高达42.6%,且高频关键词包括“美国党”“新政党”等,反映出马斯克反对态度之鲜明。据调查,超过65%的美国民众支持其提出的政治新方向,反映出法案在美国社会引发的深层不满情绪。



图五

综上所述,“大而美”法案不仅是美国内部政策调整的缩影,更是国际社会观察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从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到美国国内激烈的意见分歧,可以看出,这一法案在推动特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触动了多方利益的敏感神经。此对中国内地而言,应以更宏观的战略视角,理性分析其深层次影响,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此对香港而言,作为连接中外的重要桥梁,应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在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国家应对外部挑战,同时巩固自身的国际竞争地位。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为梁海明教授,研究单位包括国际数据与舆论研究中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王小洪公安部新副手具团派背景 曝陈吉宁任中办主任
  2. 日本7-11标注“中国台湾”引发批评 半夜撤文发道歉声明
  3. 深圳撑不下去了!铁饭碗也不行了!1800万人口 其中90%负债!
  4. 北京:“铁皮装坦克”深夜开上街头引墙内外热议
  5. 林彪飞机副驾驶揭秘:这架飞机上去 就下不来了
  6. “禁酒令”背后,渡劫的餐饮
  7. 历史的好牌落在张又侠头上 揭秘推背图46象后两句惊天玄机
  8. 法拉盛华人超市天天被偷,报警无解
  9. 美国致力摆脱对中国依赖 这州新矿场将开採稀土
  10. 美6月关税年增3倍! 联邦收入由亏转盈270亿美元
  11. 伴侣如果出现这6个表现,或是性回避
  12. 传罗马仕五名高层已“跑路”至马来西亚
  13. 欧盟与印尼达成政治协议 促自由贸易谈判
  14. 为什么全球股市开始对“川普关税大棒”脱敏?
  15. 美国面临咖啡、牛肉涨价压力
  16. 又上演“TACO”?90天谈判期“徒劳无功” 川普急了
  17. 30%而非10% 川普赏欧盟一记耳光 数月谈判全白搭
  18. 一美公民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被定居者殴打致死
  19. 美债不是说好6月要暴雷吗?
  20. 中共紧盯央企高层“逃逸式”辞职潮的背后
  21. 谈的再好 懂王随时变卦!越南吃的亏 全世界都怕
  22. 富人不花钱买8种奢侈品 中产阶级却欲罢不能
  23. 铜互连,挺进1nm
  24. 印度史上最离奇空难之一 起飞即熄火驾驶舱录音凸显疑云
  25. 时隔1年!川普遇刺案官方报告出炉 多项惊人内幕曝光
  26. 水果中的“生血”第一名:唤醒脾胃 疏通身体
  27. “心志不定 殊可悲也!”道破张学良人品的还是蒋
  28. 论功行赏:极右翼网红成了美国大使
  29. 以色列试图暗杀伊朗总统,细节披露
  30. 中国垃圾不够烧,企业出海抢垃圾?
  31. 川普恐要扳倒鲍威尔
  32. USIP再遭川普整肃 二度资遣员工 员工控“精神折磨”
  33. 纽时观点:川普内阁—长得好看的笨蛋依然是笨蛋
  34. 中共官媒吹捧普发现金 绿议员批:蓝营瘫痪台湾获肯定
  35. VOA专访:学者罗宇谈中国的人体器官买卖和医生参与的“法外处决”
  36. 【时事金扫描】川普关税大棒会打台湾吗?
  37. 铜关税落地,半导体行业高度戒备
  38. 2025迄今最热卖的10款豪华车 凌志车占三
  39. 苏美尔人记载“尼比鲁星”影响着地球文明
  40.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41. 妻子向道士转账94万,为其买车买房
  42. 官宣突然闪婚,连孩子都有了
  43. 摄入“咖啡因”过量 身体或将出现4种病症
  44.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45. “0元购”?外卖“三国杀”周末再升温
  46. 不只关税!川普三大威胁齐发 恐再掀市场动荡
  47. 约炮外国电竞手曝不雅片 中国女生遭退学 挨批有损国格
  48. 布鞋首富的双面人生:宗庆后340亿遗产争夺战
  49. 传递神讯的使者 来自神之国的女孩
  50. 谷歌收编Windsurf:170亿
  51. 纽市建筑就业机会未恢复疫前水准
  52. 宗庆后“美籍子女”现身 争夺娃哈哈340亿遗产
  53. 德财长:若关税谈判失败,欧盟须果断反制
  54. 专家析美国深海采矿计划能否打破中共垄断
  55.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中共胁迫南海国家失败
  56. 《大而美》通过,签证费暴涨
  57. 【名家专栏】中共扩大间谍活动 显露战略野心
  58. 娃哈哈世纪遗产争夺战:3位“美国人”要求验DNA…
  59. 国安局长赴美进行关税谈判引发热议 民进党回应了
  60. 国新办将举行两场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