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不是说好6月要暴雷吗?

2025-07-12 22: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

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美国国债6月到期,说美债要崩盘的消息,并没有预期发生。

在6月过完后,不仅没有看到任何暴雷的迹象,反倒是美股还在接连上涨!

于是不少人疑惑,美国到期美债是真是假?美债6月为什么没有暴雷?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信息溯源一下,你会发现暴雷说源于去年12月彭博社的一篇新闻:“25年是美债到期最高峰,一共有近9.2万亿美债将到期”。

这9.2万亿先不说准不准,这是累计数,平摊到一年12个月,每个月也才归还8000亿美元不到,以美国政府的财力,通过借新还旧完全能够承担。

但随后的事就有些奇怪了,“全年9.2万亿”莫名其妙变成了“6月就有6万亿到期”。

而据美国财政部4月份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6月到期短期国债规模约1.27万亿美元,中期国债1757亿美元,长期国债为零,总计约1.45万亿美元;考虑到5月和6月的债务滚动新增,最终规模不超过2.3-2.4万亿美元,这与网传的“6万亿到期”相差甚远。

其实想想也知道不可能,美国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把全年2/3的到期债务集中在某个月进行偿还。

前半年累计6万亿还差不多,但就算有,前面5个月也已经还掉一大半了。“前6个月累计”和“单独6月份到期”可不是一回事,其中差别可大去了。

所以,这样的博文虽然惊悚,但受众小,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

但诡异的事来了,没几天,弯弯有人也发表了类似观点,类似于“今年6月份有6万亿美债到期,年底有9万亿美债到期。”

而且上电视去说、在视频里说,这个影响就大了。加上自媒体发力,于是一下子热度就起来了。

坦率地说,名嘴本人也没有完全不负责任造谣。只是模棱两可,深得“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的真髓。你自己错误联想脑补,最后被误导,那就不关别人什么事了,对吧?

所以,整件事的流程就很清楚了,大致起势的流程是:美国先谣、弯弯后谣,加上有些不明群体的助推,这件事就莫名其妙地在大陆谣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普及一些金融、货币、美债方面的常识,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被误导。

美国国债分为可交易国债和不可交易国债。目前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里,有28万亿是可交易的,而不可交易的大约不到8万亿美元。

不可交易国债是定向针对特定机构发行,一般不在市场上流通,比如社保基金特种国债、无息国债等。

而可交易国债是指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我们平常所谓的美国国债,主要指这种。

具体来说:

短债规模为6.06万亿美元。(3个月-1年)

中期国债规模为14.91万亿美元。(1-10年期)

长债规模为4.96万亿美元。(10-30年期)

通胀保值债券约1.6万亿美元。

浮动利率债券约6000亿美元。

那么我们很好判断,假设中长期美债平均期限为10年,则中长期美债总额20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到期2万亿美元,每月到期约2000-3000亿美元(正常上下有波动)。

而短期美债大多数以3个月周期发行,3个月到期必须归还,然后借新换旧,相当于一年滚动4次。因此,短期美债一年的滚动总量相当于6万亿美元*4次=24万亿美元。然后平均到每个月约等于2万亿美元,再加上中长期到期的每个月2-3千亿,从2024年以来每个月到期的美债总数就是2.2-2.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就完全对上了。

然后每个月美联储再发行同样乃至略大一些规模的新债,以供政府运转。

这就是真相。

短债规模是有6万亿,但这6万亿不是一次性到期,也不是一次性偿还,而是在一年内需要滚动3-4次,发展到累计20-24万亿的庞大规模。但由于每个月都借新还旧,所以平摊到每个月并不多,都控制在平均每月2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差不多能够还上。

当然了,在不同月份比如淡旺季、新年、法定节假日等,每个月的具体数据会有波动,而且比2022-2023年的数据,已经高了很多。

那么,有好奇的朋友问了,美国为什么要借这么多的短期美债,为什么不直接借1年期以上的呢?避免借新还旧这么麻烦。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一是现在长期美债利息高,不划算。比如短期美债年化利息4%左右(大漂亮法案通过后飙到4.35%),而长期美债一度飙到4.8-5%,如果全部长债,会增加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包括川普和贝森特,也更喜欢短期融资。

二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2020年大流行以来,美债急剧膨胀,从数万亿膨胀到36万亿,其信用在潜移默化地下降。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担心美债还不上了,甚至30年后美利坚还在不在都不好说,谁还敢买30年期的长期美债?

如果到时没人接盘,就只有哭去了。所以长期美债利率飙升,如果硬卖,会卖不上价格或无人接盘,对美国官方而言很亏。或者就算卖出去了,但要长期背负5%以上的高利率,万一美联储将来又降息,那就亏到家了。

但短期就不一样了。虽然30年后,美利坚还在不在不太好说;但对3个月后乃至1年后的美国官府还在不在,大家还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抢购比较踊跃,利息自然就被拉下来了。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财政支出的灵活性,有时面临短期资金需求或意外支出,短债更灵活。就像刷信用卡一样,可以让政府根据市场变化更灵活地调整资金策略,对市场冲击也小。

所以,美债形成如今的规模和格局,是美国政府、美联储、市场多年、多方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哪个人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经过时间的沉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那照这么说,美债以后还会不会暴雷呢?6月美债没暴雷,是不是就能得出“美债安全了”的结论呢?

这就需要我们先弄清楚美债的内在逻辑,以及和美元之间的关联。

所谓债券暴雷,是指债券的发行机构,由于没有钱,导致债权到期无法支付,所发生的违约事件,比如永煤事件。这对发行债券的机构信誉,是个很大的打击,甚至银行也可能跟随抽贷,导致后续经营发生困难。

所以一般机构的原则,是能不违约,尽量不违约,除非是废弃空壳,用来逃债。

但美国国债,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

首先,美债发行主体是美国政府,目前的霸主生活很滋润,目前还看不到弃壳出逃的迹象,此其一。

其次,美国政府是什么?是官府啊!具有发钞资格啊!没钱,印就是了。又不像永煤或锦州银行,自己印不出人民币,没钱只能硬扛。

美债到期用什么还?美元。美元靠谁印?美国政府啊。这不就自我循环,接上了。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澄清一个流传很久的误解:如一些书籍所说,美联储是一个阴谋,美元在设计之初就被美债锁死:要发美元就得先欠债,要还债就得印美元,印美元就得先借债——所以美联储的美债永远还不完,美国人民只有代代用血泪还。

这一套理论逻辑上能自洽,但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众所周知,美国最早是英国逃难的新教徒创立的,大部分是纯种金毛盎撒,“含犹量”很低。而且1792年铸币法案通过,美国就有了法定货币美元和央行美国第一银行,这时美联储在哪呢?

实际上,美元的最初起源和欧洲的货币还有中国的最初货币一样,都是贵金属比如金、银、铜等,耐磨且保值。但由于贵金属过重或携带不便,于是产生了其代币——纸币,东方叫交子或宝钞,西方叫银行券,最早是钱庄或银行(bank)的商票,凭票即付贵金属。其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个商用凭据,因为能兑换贵金属,才产生了价值。

但由于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不论是西方的金银兑换商(bank)、还是东方发行宝钞的朝廷,很快发现这种东西是可以多印的,至于将来还不上怎么办?还不上就还不上喽。于是滥发的“金银兑换凭证”,很快就会贬值。比如价值1贯(1000文)的宝钞,最后跌到1贯还换不到1文钱。

这就对流通和生产,造成了较大冲击,最后纸币形如废纸。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的品德更高尚一些。

但是随后,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由于东方中国可以通过海外贸易用手工业高科技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交换到大量的贵金属,资金充裕,因此走上了废纸币而用主币白银+辅币黄金和铜钱的道路。

而西方由于金银大量外流、货币稀缺,加上海外贸易汇兑需要,不得不保留可兑换银行券(商票)——纸币的使用。但为了不让纸币大幅贬值冲击市场,建立了准备金(保证金)制度,即任何纸币的发行,都需要一定数量保值贵重资产(当时主要是金银)的抵押,而不能无限制滥发。以确保任何时候,纸币都能凭票即付等值的金银等贵金属,保证使用者们的信心。

除了金银等贵金属,历史上德意志的魏玛共和国时期,还出现过以土地为抵押物的“土地马克”,以挽救因为一战赔款而崩溃的德国经济。

而美国起初主要由英国盎撒移民组成,在起兵反抗英国统治、停用英镑后,延续了这一套做法。

比如还在独立战争时的1781年春,华盛顿还在前线和英军激战时,在当时财政部长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的推动下,美国国会批准成立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这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央行,比“美国第一银行”还要早。

作为原英格兰富商和国会议员,莫里斯实际掌控着独立战争时期几乎全部财政经济大权,而这家央行实际上基本复制了英格兰银行模式,以铸币(金银贵金属)为抵押发行银行券(代币和商票),银行券(商票)和铸币(金银)同时使用,用来支付联邦和州政府所有的开支和税费,以避免脆弱新政府的破产。在这件事上,莫里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题外话,作为历史名人,莫里斯还推动了第一条中美贸易航线的开辟——“中国皇后号”的从纽约到广州航线,并在优厚利润吸引下,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因当时中国才是世界贸易的中心,而美国只是“蛮荒”的穷乡僻壤,利润丰厚的中美贸易挽救了当时脆弱的美国经济和美国政府。

据统计,在1786~1833年48年中,美国来华船只高达1104艘,达到英国来华总船数的一半,超过其他欧洲国家来华船只总数的4倍。以此为开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对华贸易赶超荷兰、丹麦、法国等国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对华贸易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英国。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建立的实际是金银复合本位制度,以贵金属为抵押发行货币,而不是国债抵押印钞。

按照1792年当时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直到1873年。如果金银铸币敢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出现,铸币局的官员甚至会因盗窃罪而被判死刑。

而当时一美元价值24.057克白银,大致相等于一枚西班牙银圆。因此在南北战争前,西班牙银圆一直是美国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因西班牙在南美有大量银矿,白银供给充沛,故能大量铸币。当时这种西班牙银币,在中国也大量流通,被称为“鹰洋”,因背面图案是鹰的缘故。

既然都是金本位,币值稳定,为什么之前的三家美国央行:北美银行、第一美国银行、第二美国银行又都先后取消了呢?这就涉及到美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州政府之间的矛盾了。

和大多数人理解的中国不同,美国的最高权力,其实一直不掌握在形式上的最高领导人——总统的手里,大部分主权在国会。包括最重要的立法权、征税权、铸币权和开战权。总统只拥有外交权和部分行政权,而且时间越往前权力越小,只是一个选出来的打工人而已。

他既不是皇帝、也不是一言而决的掌门;而更类似于需要各大佬支持、哄着大家干活的武林盟主,或类似于听命于董事会股东们的CEO之类的角色。因此,各州的州权力中心,一直对华盛顿特区高度警惕,害怕他们抢了自己的饭碗,就像岳不群、莫大先生防备左冷禅一样。

那么,这些当时的州权力中心,又是些什么人呢?

显然不是在种植园里劳作的牛马,而是各州当地的豪门、世家、富商、大地主、大律师……这些人。既然铸币法案规定了,有金银就可以铸币、就可以印钞,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干呢?

因此,统一的央行,实际上和它们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开银行多来钱呀,我为什么要上面有个婆婆管着?

因此,在渡过了独立战争、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危机后,先后成立的三届央行,很快就被各地各州的门阀们,合力在国会干掉了。这实际上是中枢派和地方派之间的派系之争,类似于唐朝的长安和藩镇各自争夺财政自主权,而非盎撒与犹大之争。

那为什么后来又成立美联储呢?

那是因为,各州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无人监管,于是豪门的道德水准按正常值发挥,很快又暴露出了本色。当时除了金银,美国没有统一的纸钞,各州银行都可以以金银为抵押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商票)。自己印钱,实在是太爽了,停不下来呀怎么办!

于是各州银行拼命印钞,美国金融市场放任自流式发展,极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繁荣,但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泡沫和危机。

等到1907年,金融危机再度爆发,一瞬间金融机构倒闭300多家、企业倒闭近3万家,大家都觉得这样玩下去不行了,应模仿欧洲各国成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平时协调统一政策、金融危机时可提供紧急救助,以稳定市场、提供信心。

其实这本质上,也是美国实现工业化后,国内统一市场的需要。

于是经过反复博弈和相互妥协,美国政府和地方各州各让一步,最后得出了什么办法呢?

就是地方上允许中央成立统一的央行协调管理各州银行,但中枢要允许地方上在央行拥有大量股份!就是我可以允许你成立央行,但说到底这央行还是我的、或至少我说了算!

这就是美联储那十二家地方支行、和理事会表决机制的由来。它本质上还是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所以,什么美联储阴谋论,无非就是:“普天之下,莫非印度;普天之下,莫非种姓;普天之下,也莫非门阀”罢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所谓的种族阴谋,更多的是豪门阳谋。只不过这种在国会(门阀大会)里和私下的博弈过程,它们也不会向普天下广而告之罢了。

美元真正开始脱离黄金等贵金属,以国债作为发钞主要抵押物,还得在1933年和1971年,美国两次取消金本位以后。

第一次是小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取消金本位,原因很简单,就是大萧条。

经济危机后要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但罗斯福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钞票,因为国库里根本就没那么黄金。怎么办?

只有先让美元和黄金脱钩,然后开始印钞,推动罗斯福新政,比如让失业年轻人去种树、挖水坝,然后发工资、以工代赈,以促进经济和需求恢复。

而在这之前,最早实行金本位的国家英国、和其盟友日本,早在1931年就取消了金本位。

原因也差不多,因为一战实力衰退,还欠了美国很多债,大量资金流出,而央行英格兰银行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黄金,只能脱钩。而且谁脱钩晚,谁倒大霉,比如法国。这样,全世界的货币政策,就逐渐从贵金属本位政策(金本位),向法币信用货币时代转移。

从这时开始,美元缺少黄金作为抵押物,为了控制其发行,避免滥发造成风险,才逐渐过渡到以土地、国家信用和美国国债作为抵押物。

这时中东还没有大规模产出石油,所以什么“石油美元”,也是谈不上的。

而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也远没有进入主流。

这时在大洋彼岸,希特勒也还刚刚上台,还没有开始迫害犹太人,而大量西欧犹太富商,也还没有准备好向美洲迁徙上演胜利大逃亡。谈犹太人掌控美国,完全是无稽之谈。这时掌控美联储的12家地方储备银行股东,大部分依然还是美利坚的“上三旗”那些盎撒老钱们。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犹太资本、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代理人沃伯格家族的重要参与。

这也足以证明:

1、美元1933年以前主要是以黄金为抵押,而非国债;

2、在当时,美国的黄金不足,还不是二战后的那个巨无霸,而黄金不足造成了大规模的通缩;如果当时是以国债为抵押主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3、之后和黄金脱钩后美元的发行,抵押物才逐渐过渡到国债为主、其他为辅;

4、美元与黄金脱钩的部分动机,是为了主动扩张债务(印钞),以推动经济规模扩张。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国家经济是最大得利者,即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投资,而不是被美联储绑架了。而美联储通过提供贷款、收取利息,再从全美的经济增长中分一杯羹。

5、实际通货膨胀和债务扩张政策对统治阶级利益有一定损害,因为货币贬值。但统治集团可通过银行借贷收购资产从而对冲。

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发钞权和印钞权,这时仍掌握在美国国会和美财政部手中,美联储只是受其委托,“代行”发钞而已。

在印钞之前,美联储要先向财政部提出申请并提交资产如国债等作为抵押物,不能无锚印钞;然后财政部审核其申请。通过后,再由财政部下属的印钞局(BEP)负责印刷。根据美国宪法,国会自始至终拥有铸造货币的专属权力,联邦政府对货币发行拥有垄断权。

美国国会,才是那个最终的大BOSS。

这是一个由全美豪门、门阀、世家、大地主、大富商、大律师、传媒艺术、老牌政客、教科文卫界大知识分子们联合起来的议事机构,类似于武林联盟的议事堂、或水泊梁山的聚义厅,负责掌管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利益流向,然后分肥。

而根据法律规定,理事会成员不能因政策分歧而被总统解职,只能以渎职或被国会弹劾为由解职,这就深刻反映出,美联储的权力,自始至终掌握在美国所有豪门和政治世家的联合监控下,而不可能被极少数人掌控,哪怕美国总统都不行。

犹太人,也不行。

所以现在川普挟8000万粉丝金身护体,想开除一个鲍威尔仍办不到,大家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鲍威尔,只是一个代言人、CEO,执行的是整个美国管理统治集团的共同意志,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少数帮派。

川普想开掉他,就得和整个美国统治管理集团作对、和美国国会作对,而不仅仅是鲍威尔背后的几个“犹太佬”。

当然,美国国会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它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并且随时分化组合,属于一种名叫“竞合”的特殊关系,类似于国内相互竞争也偶尔合作的同行业商会一样。

并且每个小团体定期、不定期都会有人员流动,通过新陈代谢和人员更新,保持整个小团体、进而整个国会的活力。

这套制度,还是蛮有内在合理性的,不然也不能行之有效200多年了。

国会山,就是美国权力和利益的交易菜场,就是老版的“八王议政”或“门阀会议联盟”。

犹太资本只占其中一股,当然是比较大的那一股。

其它包括盎撒老钱、华尔街、爱尔兰帮、意大利人、黑人、俄罗斯裔、墨西哥裔、中东裔、亚美尼亚裔、西海岸新钱、中西部大地主、五角大楼+军工联盟、德克萨斯石油商、医生+药厂+保险业联合体、律师协会、甚至古巴移民……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各方势力此起彼伏、不停地分化组合,如同大海中永不休止的波浪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所以,不能以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权力模式,简单套到另一个国家的身上,尤其是中美这种两个历史、文化、传统、人种、法律……都相差极大的国家。

所以,美债到底会不会崩呢?

其实,前面已说得很明白了。

按哲学逻辑,“凡存在的,必会消失”。所以美债和美元、美国一样,终究会有消失的那一天。

只不过,美债崩的这个过程,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它不会像永煤、恒大一样,因为拒付而突然崩溃。因为理论上美国官方财政部,可通过无限印钞来续约。既然可支付,就不存在违约。

而如果美国官方想赖账,只会损失更大,除非整个美国统治管理集团,都准备脱壳求生了。

至少目前,美国这个“壳”,还有价值,还没到不顾一切、断尾求生的地步。所以,美官方,会尽量维持美债的“诚实守信”。

实际上,历史上,美元和美债,都已经违约过多次了,比如1862年因为内战的即期票狙胎约、1933年因为废除金本位的黄金债券违约、1968年的白银券兑付违约,还有最大的、众所周知的1971年美元兑黄金违约,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就是说,美债不是绝对不能违约,而要利益足够大才行、要大得足够美国统治阶级不要脸了。

即使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今天美元仍在、美债仍在,美国也还仍在。

所以说,美债这么膨胀、美元这么滥发,就没办法了吗?就没人能拿它们怎么样了吗?

那当然不是这样。但要注意,美元的衰退、和美债的崩溃,都不是一瞬间完成的。

第一,它会很慢;

第二,它有一个过程;

第三,过程中它会有反复;

第四,反复的过程中,枪,也就是美军,还会出来救主;

第五,只有等到武装力量也崩溃,大家才会意识到:“哦,这玩意,救无可救了”。这时候,美债才会真正崩溃。

简单说,随着美元和美债的滥发,美债可能不是像苏联解体那样突然死亡,而是更类似于果党的法币或金圆券或津巴布韦币,伴随着一个缓慢衰退的过程,最后才是金融总崩溃。

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十年。

衰退的表现,不是以违约和拒付为主要特征,而是伴随着不断的贬值、以及无人问津,最后只能是自己印钞自己收、法币和债券都逐渐退出流通。比如阿根廷人民最近就用上美元了不是嘛。

因为本币债不是债,是透支未来的预期税收,理论上是永远不会暴雷的。除非是阿根廷发行外币美元债这种,自己不能印外币、又还不上,才会暴雷。

所以短时间内什么美债崩盘、暴雷,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么无锚印刷的后果,当然不会是完全无后果。而是会像法币和金圆券一样,逐渐地贬值,最后摧毁美元的信任,然后逐渐波及到国债。就像日元,都跌成什么样了。

就像前两天,美国两院通过的大漂亮法案,除了削减医疗补助、食品补助等外,又提高了美国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总额达到史无前例的41万亿,往那个方向,又近了一步。

相信阿美利坚,最终也会有1人民币换100美元那么一天。

到时,会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着我们。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河北青年直播间批习遭传唤 向八炯呼救后失踪
  2. 女性是否值得深交?看她遇这事的“第一反应”
  3. 谭秦东:命运的玩笑
  4. 福特CEO亲述:高管集体空降中国 狂拆100辆车偷师
  5. 法国外长拒绝和王毅握手?这一幕引发中说纷纭
  6. 医生提醒你:打鼾是一种病
  7. 美股涨势能否延续,需留意5大主题
  8. 川普突然宣布,越南领导层措手不及
  9. AI机器人成功执行猪胆囊切除手术
  10. 国内的美好生活
  11. 早上洗澡好,还是晚上洗澡好?
  12. 深圳撑不下去了!铁饭碗也不行了!1800万人口 其中90%负债!
  13. 法拉盛华人超市天天被偷,报警无解
  14. 因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学籍
  15. 日本7-11标注“中国台湾”引发批评 半夜撤文发道歉声明
  16. 哈佛心理学家发现:彼此信任的伴侣常说七句话
  17. 7501工程的极密传说 红朝“御用”荒淫无度
  18. 川普神了:海关税收激增,首破1000亿美元
  19. 以色列军方停用比亚迪 国防部间谍警示升级
  20. 遭美方逼问,日澳不买账
  21. 俄罗斯回应马克龙“优先打击法国”
  22. 气氛异常“融洽” 改名换面卢比欧 中美解套稳下来
  23. 台海局势升温:美敦促日澳明确战时承诺,强化后勤合作
  24. 越来越多企业等不及稀土,干脆在中国加工出口
  25. 北齐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残酷杀戮的政权更替
  26. 伴侣如果出现这6个表现,或是性回避
  27. 越来越多企业这样做:在中国加工成稀土零部件再出口
  28. 传罗马仕五名高层已“跑路”至马来西亚
  29. 地球刚现自转异常加快 今年最短日还在后头
  30. 王小洪公安部新副手具团派背景 曝陈吉宁任中办主任
  31. 川普恐要扳倒联准会主席 大动作调查25亿翻新工程
  32.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这是什么信号?
  33. 110岁龙虾重返大海:龙虾能永生吗?
  34. 国土安全部公布:逮捕200人
  35. 孙策杀了名人高岱,事件背后内鬼鬼影重重
  36. 小扎开2亿让他跳槽 库克连挽留的尝试都没有做
  37. 一美公民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被定居者殴打致死
  38. 富人不花钱买8种奢侈品 中产阶级却欲罢不能
  39. 美债不是说好6月要暴雷吗?
  40. 铜互连,挺进1nm
  41. 简评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42. 中国三千万辆汽车利润被爆不如丰田一家利润
  43. 林彪飞机副驾驶揭秘:这架飞机上去 就下不来了
  44. 以色列试图暗杀伊朗总统,细节披露
  45. 印度史上最离奇空难之一 起飞即熄火驾驶舱录音凸显疑云
  46. 企业陷价格战 中国通货紧缩局势加剧恶化
  47. 历史的好牌落在张又侠头上 揭秘推背图46象后两句惊天玄机
  48. 中国垃圾不够烧,企业出海抢垃圾?
  49. 在川普险遭暗杀一年 朋友和盟友看到了他改变的迹象
  50. 路透:中油欲抢进美国页岩气资产 瞄准川普贸易新局
  51. 美国务院裁员1300多人 前大使利夫把裁员定性为清洗
  52. 中共紧盯央企高层“逃逸式”辞职潮的背后
  53. 【时事金扫描】川普关税大棒会打台湾吗?
  54. 妻子向道士转账94万,为其买车买房
  55.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56. 美联邦法院禁止川普在加州任意拦查移民 白宫回应
  57. 官宣突然闪婚,连孩子都有了
  58. 学者用大数据分析了美国“大而美”法案的国际反应
  59. 传递神讯的使者 来自神之国的女孩
  60. 谷歌收编Windsurf:1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