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斯拉在中国的处境日益艰难
2025-07-08 07: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曾被视为中美经贸合作象征的特斯拉,如今面临本土竞争与政治风险交织的双重压力。特斯拉CEO、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中国的路也越走越难。
特斯拉中国业绩承压
特斯拉这一外资品牌曾是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标志性品牌,2019年建立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象征。马斯克本人也因快速落地投资、低调配合政策,被中共官媒视为“外资范本”。
但始终存在的风险,《华尔街日报》说,是特斯拉可能会逐渐落后于它帮助扶植起来的竞争对手。如今,这一幕正在上演。
随着中共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比亚迪、小鹏、理想、蔚来等中国本土品牌的迅猛扩张,市场份额被逐步侵蚀。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以上数据,比亚迪凭借BEV与PHEV双线发力,其市场份额在2025年5月份占整体NEV市场达近三成。吉利、长安、五菱宝骏等自主车企占据中高市场地位,合计市占率接近25%。理想、XPeng等新势力目前合计约7%~8%。特斯拉市占率明显下滑,已跌出前五,市占率约4%,并且在中国市场持续面临压力?。
特斯拉在华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约11%下滑至2025年5月的4%。今年5月,特斯拉在华销量略低于40,000辆,同比下降30%,而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则增长了28%。
特斯拉在走摩托罗拉和苹果的老路
《华尔街日报》说,长期以来,美国企业在中国,往往会在经历短暂繁荣之后便被甩到后头——一旦本土竞争对手发展壮大,政府官员又开始向国内领军企业倾斜,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外资企业一开始往往很成功,因为中共官方需要外资投入和领先的技术。但随着本土企业的技术模仿渐趋成熟、企业规模扩大,政府政策逐渐向国内企业倾斜时,外资公司就会逐渐落后,最终被淘汰出局。
2000年代初期,摩托罗拉就曾被中国本土公司赶出市场,当时政府通过要求共享技术和采用华为制定的电池标准,来向这家美国公司施压。
苹果在2023年是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冠军,但现在已落后于华为和小米,原因不仅在于后者提供价格更低却更受中国人欢迎的功能,苹果的下滑还受到政府官员使用限制和支持本土厂商的刺激政策的影响。
北京对马斯克“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
此外,除了市场挑战,马斯克的“地缘政治身位”也开始变化。
旅澳法学家袁红冰教授曾披露,中共军队智库报告建议,瞄准马斯克以影响川普,加快入侵台湾的步伐等。但随着马斯克退出政府效率部以及与川普关系的恶化,“咨询过中国官员”的匿名消息人士称,北京方面将逐步淡化其“地缘政治资产”的定位,并侧重扶持本土企业。
近期,马斯克在“大而美法案”上与川普唱反调,7月5日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表示新政党——“美国党”成立,外界关注他与川普之间原本的盟友关系逐渐转冷。
川普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看到马斯克在过去五周完全“脱轨失控”,基本上陷入“如火车事故般”灾难性局面,“令人难过”。对北京而言或意味着,马斯克不再是稳定的“对美窗口”。
马斯克一直想在中国推进的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因为中共法规严格要求自动驾驶训练数据不得出境,因此未获官方通行证,谈判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华为、小鹏、比亚迪等本土厂商快速推出具备L2–L3功能的驾驶辅助系统,却获得监管支持。比亚迪的“神眼系统”、小鹏的XNGP已覆盖市区环境,部分车型免费配套使用,成本远低于特斯拉全自动驾驶。
中美科技竞争下 马斯克的中国路更复杂和困难
更广泛地看,特斯拉在中国的经营也受到中美关系紧张的影响。从出口管制到数据安全审查,再到潜在的产业政策调整,外资企业的风险成本上升。特斯拉作为技术密集型、数据依赖型企业,面临的审查与限制尤为明显。
目前,特斯拉的中国车主被要求将车辆停放于特定区域外,政府机构与军事单位禁止其车辆进入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政策反映出中共对特斯拉数据存储与车载摄像头的长期疑虑。
马斯克与中国的关系曾是中美经济合作中难得的亮点,但在全球电动车竞争与地缘政治变局下,这段关系正变得复杂而脆弱。
“你永远不该低估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的韧性。”华日援引前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高管、现经营一家汽车咨询公司的Michael Dunne说。
但他也说,马斯克可能知道许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是有时限的,因此他正考虑在印度等地投资,以防中国市场包加难以应对。
对马斯克而言,“在中国赚钱但不惹麻烦”的平衡,正变得前所未有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