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下通缩加剧 中国4月PPI和CPI均下降
2025-05-09 23:25: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PPI)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创六个月来最大跌幅。而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通缩加剧。凸显中美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
中国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低迷、高昂的家庭债务以及就业不稳定,抑制了投资和消费支出,通缩压力持续存在。目前,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贸易壁垒带来的外部风险。
周六(5月10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降幅高于3月份的2.5%,但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2.8%。PPI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4%。
“中国仍然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Zhiwei Zhang)对路透社表示,“由于出口可能会减弱,未来几个月的压力可能会加大。”
张智威补充道:“即使中美贸易谈判能够取得进展并降低关税,关税也不太可能回到4月份之前的水平。(北京)需要采取包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并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中共统计局周六还公布,4月CPI同比下降0.1%,与3月份0.1%的降幅以及路透社调查的预测一致。4月份,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0.5%,与3月份的涨幅一致。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经济继续遭受通货紧缩的影响,反映出供需失衡。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整体价格的广义指标)连续第八个季度下降,这是自1993年该季度数据开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下降。
彭博经济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经济学家曲天石(David Qu)在周六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似乎仍未取得太大成效。”
美国关税对中国就业和企业营收造成巨大冲击,也可能削弱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从而可能促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降价。
由于美中之间贸易战对中国出口造成压力,包括京东和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在内的中国零售巨头已采取措施,帮助出口商转向国内市场,进一步压低国内价格。
包括高盛在内的全球投资银行,已将中国今年GDP预测下调至低于5%左右的官方目标,高盛下调至4%,瑞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仅为3.4%,是主要投资银行中最悲观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