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文:新教皇可能很像老教皇
2025-05-09 08:26:3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一半杯

随着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枢机主教(Cardinal Robert Prevost)当选为教皇利奥十四世(Pope Leo XIV),枢机主教团向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将延续前任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的改革议程。
然而,即使利奥以比方济各更为沉静、自律的气质而闻名,那些在前任教皇任内激荡整个天主教世界的保守阵营不满情绪,极可能在这位史上首位美籍教宗的领导下持续蔓延。
教会传统主义者(traditionalists)——尤以美国为主要基地,亦是反方济各势力的核心发源地——殷切期盼新任教宗能遏制乃至彻底扭转方济各为塑造一个更具包容性教会而推行的诸多变革举措。这些变革所指向的教会模式是权威分散化、话语权普惠化的全新教会架构。
方济各推动这些改革的首选机制带有一点教会专业术语:共议性(synodality)。这一术语虽常被引用但鲜为人知,指的是教会领导人和成员聚集讨论和辩论紧迫议题的过程。
在方济各的神学视域中,‘共议性’(synodality)概念指涉一种全新教会对话机制:将主教团成员与平信徒(laity)、女性与青年代表——以及教宗本人——置于同一话语平台,以平等身份共同审视那些在传统教会治理模式下被禁止讨论的议题,更遑论探寻其解决方案。然而,教会保守主义阵营从方济各对’共议性’的此种诠释中,辨识出一种本质性教义偏离(doctrinal deviation),认为这一理念在信徒群体中制造了神学认知混乱与信仰准则模糊化。
批评者们认为,这是一种操纵性地改变教会的手段。保守派在选举前期强化了其言论攻势,明确表示若枢机主教团不能推选出一位更合其心意的教皇——这些要求被委婉地包装为需要"团结"和"明确"——教会可能面临分裂。但枢机主教们明确表示,他们不会向这种喧闹者的否决权屈服。
当利奥在周四当选后随即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时,他以其特有的从容方式告诉欢呼的人群:"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共议性的教会。"你几乎能听到反对阵营泄气的声音。
利奥很可能比方济各更为含蓄,并会尽力与持不同意见者和解。但据各方观察,他的决心极为坚定。
如果他确实迈向方济各开启的改革之门,那么他与传统主义者达成的任何和解能持续多久将是未知数。
利奥通常保持低调,但他曾明确表示,改革是其教会愿景的核心。
"我们不能躲在一个今日已失去意义的权威概念背后,"他在接受梵蒂冈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拥有的权威是为了服务,为了陪伴神父,为了成为牧者和教师。"
他也活跃于社交媒体,在X平台上分享过一篇题为"JD万斯错了:耶稣不要求我们对他人的爱进行排序"的文章。他选择了利奥十三世的名号,这位19世纪末的教皇的教导奠定了现代天主教社会正义教义的基础。
在这些紧张关系核心的根本问题,也是近一个世纪来激化天主教辩论的议题是变革:教会中什么可以改变,如何改变,以及变革是否会破坏信仰存续,撕裂这个拥有近14亿成员的庞大信众群体。
无论是关于谁可获授圣职,谁可讲道,谁可接受祝福,谁可领受圣体圣事的问题,变革——或者教会更倾向称之为"发展"——几乎是每一个争议的底层基础。现实是,教会始终在变化,且从未停止变化。
有时教会在奴隶制、宗教自由或高利贷等问题上的立场发生变化;其他时候则是教会实践的转变,如允许女性和女孩担任祭坛服务员和读经员——这曾被禁止,如今却是常见实践。
然而,天主教会对其表面不变性(apparent immutability)的极度强调,使其倾向于采用法德裔教会史学家迈克尔·西沃尔德(Michael Seewald)所命名的’创新隐蔽机制’(concealment of innovation)。诚如教廷内部流传的一则专业谐语所揭示:当梵蒂冈文献以’如教会一贯所教导’(as the church has always taught)作为开篇时,此即暗示一项实质性变革即将提出。此中辩证法在于:变革实为传统连续性(continuity)之组成要素。正如耶稣会教会史学家约翰·奥马利(John O’Malley)所精确论述:‘有时,变革恰恰是为维系对传统忠诚所必需采取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变革机制自教会伊始便内在运行于其结构之中。’”
方济各教宗的改革路径并非通过直接重构教会制度体系——确切而言,诸多教会革新派(church progressives)对其在女性教职地位提升及同性倾向者牧灵接纳等核心议题上的有限推进表示深切失望。实则,方济各采取的策略是公开确认教会实践已发生实质性演变,教义争议与神学辩论早已存在于教会肌理之中。他所启动的’共议性进程’(synodal process)本质上是一种教会学调和机制,旨在弥合地方教会实践现实与梵蒂冈教义规范文献之间的结构性张力。
这一进程争议重重,面临诸多阻碍,但其设计初衷是超越任何单一教皇的任期。69岁的利奥很可能将有相当长的在位期,可进一步制度化方济各开创的进程。天主教保守派可能面临一场持久战。
事态发展不必如此。备受尊敬的正统思想家如本笃十六世教皇(Pope Benedict XVI)已详细阐述教会如何变革与改革:通过"不同层次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正如他2005年对罗马教廷官员的演讲所言。保守派需要领悟分歧乃至异议的价值。在之前更符合其意识形态的教皇领导下,天主教右翼曾要求信众严守教皇宣言,否则即被视为"不良"天主教徒。如今他们身处由其不认同的教皇领导的教会中,陷入自设的逻辑困境:若异议为错,则教皇必为不良天主教徒。这是一个深刻的悖论。
保守派面对未来可学习的另一课是多样性的价值。在当今政治氛围中,这是一个负荷沉重的术语,但在一个特质非凡、结构复杂的全球性教会语境下,拥抱多样性是教会成长并保持统一的唯一路径。
"教会的合一是基督所愿;一种合一并非意味单一,而是多样性中的坚定深邃共融,"乔瓦尼·巴蒂斯塔·雷枢机(Cardinal Giovanni Battista Re)——他绝非进步主义者——本周在枢机主教团进入西斯廷教堂投票前的弥撒讲道中如是说。
这就是方法,从古至今皆然。"要凡事察验,持守善美,"圣保罗告诫帖撒罗尼迦人。此道对早期教会行之有效,而在当今部落化与极化的世界中,没有比一个在表达形式上比往昔更加多元但在心灵与思想上仍然团结的全球教会,能提供更为有力的见证。
大卫·吉布森(David Gibson)是福德汉姆大学宗教与文化中心主任,作为记者报道梵蒂冈四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