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赏花趣 古迹悠远诉衷情
2025-05-09 02:29: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杂志
2025年4月5日适逢先总统蒋公逝世50周年纪念日,此刻参访士林官邸,别具意义。
寒冬远去,春临大地,带着闲适从容的心情出去走走。2025年4月5日适逢先总统蒋公逝世50周年纪念日,此刻参访士林官邸,别具意义。
士林官邸一年四季皆规划不同的主题花卉展,百花争艳,盛名远播。
士林官邸一年四季皆规划不同的主题花卉展,蝴蝶兰、郁金香、玫瑰花、菊花、梅花等依时序绽放,百花争艳,盛名远播。它不仅是台北人美丽的后花园,民众踏青、赏花的首选,更能一窥近代中国“第一家庭”居所的样貌,令人期待。
来到“士林官邸鲍园”入口,见赏花游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
春光明媚 士林官邸花海灿烂
台北捷运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我和友人从士林站2号出口出站,大约走10分钟就抵达“士林官邸鲍园”入口。赏花游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
士林官邸面积辽阔,花木扶疏,绿意盎然。
园区面积辽阔,花木扶疏,绿意盎然,分为花园和官邸正馆两部分。花园区域涵盖园艺展览馆、新兰亭、士林园艺所、欧式花园和中式庭园等。
玫瑰园历史悠久,是蒋夫人最喜爱的花园。
春季正是浪漫玫瑰季,玫瑰园历史悠久,是蒋夫人最喜爱的花园。目前拥有近百品种、二千余株玫瑰花,姿态优雅,色彩缤纷,与蓝天白云、绿树暖阳互相辉映,是最佳网美打卡点和拍婚纱照的超美景点。
古色古香的新兰亭是一座中国式的四角亭,上方有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亲题的匾额。
古色古香的新兰亭是一座中国式的四角亭,上方有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亲题“新兰亭”匾额。这里也是每年为蒋公做寿设堂之处,故又名“寿亭”,经常举办各类兰花展览。
“凯歌堂”是先总统蒋公和蒋夫人每周做礼拜的地方。室内陈设简单,气氛庄重祥和,为蒋公当年身处动荡时局中,背负国家重任之际重要的心灵依归圣堂。
生态园本是种植供应官邸的新鲜时蔬之园圃,现为一座用生态工法打造的自然湿地。(以上图片来源皆为摄影:郑之乔)
昔日的生态园本是种植供应官邸的新鲜时蔬之园圃,现为一座用生态工法打造的自然湿地。草木蓊郁,景致优美,是一处适合动植物生长、栖息的生活空间。漫步其间,心情悠闲,轻松自在。
正馆建筑 士林官邸精神代表
“蒋中正宋美龄士林官邸”为国定古迹,古迹本体包括:官邸正馆、招待所、凯歌堂和慈云亭。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隔年,以日治时期“士林园艺试验分所”为基础修建的士林官邸落成,先总统蒋公和夫人便携手在此度过26载相知相惜的晚年时光。
官邸正寡酞一栋二层楼的墨绿色西式黑瓦斜顶建筑,庄严朴实。之所以采用少见的“墨绿色”,乃山林间隐密的保护色。经过整修,于民国101年(公元2012年)全栋开放参观,是士林官邸的精神代表。
虽然开放十余年来,早已打破以往的门禁森严,但在购票进入后,我仍然感受到一股宁静中透出的肃穆气息。跟随导览人员的脚步,仿佛翻开历史书页,瞬间走进那段被尘封的悠远史迹。导览人员称呼先总统蒋公为“蒋先生”,笔者就以此称呼将掀开神秘面纱的正馆内部设施介绍给大家。
风格雅致 一窥官邸生活日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官邸访客入馆候见的长穿堂。墙上悬挂蒋夫人的水墨作品——荷、竹、梅、牡丹,设色高雅,各有寓意。
导览人员指着玻璃柜内泛黄日记本解说:蒋中正先生写了55年日记,“五卅惨案”后,每一篇日记的开头都是沉痛的“雪耻”二字。“西安事变”时,挟持蒋先生的张学良以“停止剿共,进行抗日”为诉求,在看了日记本中长期有序的抗日规划后深受感动,才明白蒋先生并非“不抗日”,而是时势所迫,必须积聚实力,伺机而动,因此才幡然醒悟,及时回头的。
转个弯,来到小型会客室和家庭聚会的小客厅。壁炉上方悬挂了一幅蒋先生的母亲王太夫人的遗像。导览人员说:“蒋先生事母至孝,官邸内有好几幅他的母亲遗像。他每年都有一天不吃早餐,就是在母亲王太夫人的冥诞当天。他起床后会在母亲遗像前祷告,晚上就找晚辈们回来用餐,席间讲述母谴溺何将自己扶养长大的辛劳。”
餐厅中间摆放了一张西式长条桌,座椅分列两旁。很特别的是蒋先生夫妇的座位不在前方,而是在中间相对的两张有扶手的椅子,这是避免和后方宾客距离较远,方便顾及所有客人的考量,十分贴心。
将餐厅合并小客厅,可以权充简单的家庭电影院。蒋夫人热爱电影,据说当年风靡一时、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看了十余次。
大客厅是接待外宾的处所,蒋先生伉俪会固定坐在壁炉前会见宾客。整体风格庄严古朴,天花板十二宫灯参照天干地支设计;大屏风上四季花卉寓意“四季平安”;四个大圆窗能映现出户外风光;古风桌椅、传统宝石红花瓶、吉祥结图式装饰等,极具中国风。
参观二楼之前,导览人员带我们去看电梯,询问大家:“两层楼的房子为什么会有电梯?”原因是蒋先生自从83岁车祸、86岁心脏病发后,健康状况江河日下,改以轮椅代步,无法再自行爬楼梯了。
古物诉情 品味官邸悠远史迹
二楼有两间起居室,陈设俭朴。一间是蒋先生平时阅报、写日记、处理公务的地方。他生活规律,律己甚严,每天早睡早起,起床先喝水,做伏“墙”挺身,再静坐。为什么不是做伏地挺身呢?导览人员告知:“西安事变时,蒋先生暗夜逃生,慌乱中跌入水沟,导致腰椎受伤,落下后遗症,才不得不改为伏‘墙’挺身。”
另一个房间则是因应蒋先生晚年体弱,心脏病发后经常需要急救,而原寝室狭小,不利医护人员抢救,故将此处改为卧室。民国64年(公元1975年)清明节深夜11点50分,蒋先生在雷雨交加中病逝于此,巧合的是房间内从未掉下过的落地窗大窗帘竟然也同时掉落,冥冥中似乎天地同悲。
接着,参观蒋夫人的画室。来台初期,喜好翰墨丹青的蒋夫人曾拜师学习国画山水、花鸟,但她所使用的大画桌与众不同,竟然是斜立起来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夫人座车曾在抗战时期劳军途中,惨遭日军飞机扫射而翻车,不仅肋骨折断,腰椎亦受重伤之故。
蒋夫人的书房窗明几净、雅致敞亮。导览人员说,书房里收藏了不少书籍、画册。但举目所见却只有小小的柜子,画册摆放在哪儿?经他指点,我们才恍然大悟,窗台下方存放的丰富藏书全部被四周大片窗帘遮掩住了,夫人的巧思让人佩服。
蒋先生伉俪经常接待外国宾客。图为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左)访问台北,与蒋先生和蒋夫人合影,后方为美国驻华大使庄莱德。(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蒋先生书房摆放了许多坚实素雅的书柜和各类书籍。这是他早期阅读的场所,后期则多作为客房,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夫妇即曾下榻于此。值得一提的是书房外侧有一座特大书柜,收藏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四库全书》,颇为壮观。
饭厅是蒋先生伉俪用餐或享用茶点的地方。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为了减轻厨房人员的工作负担,于是采用午餐享用西式餐点,晚餐进食中式菜肴的方式。
下楼时,在楼梯转角处看见一幅蒋夫人为王太夫人103岁冥诞纪念所绘制的山水图,蒋先生落款“不肖瑞元敬题”。“瑞元”就是蒋先生的小名,字里行间充满孺慕之情。感谢导览人员丰富详实的解说,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近代历史课,建议大家若来到士林官邸游赏,不要错过参观正馆的机会。
感念德泽 珍惜台湾民主自由
中华民国近代史苦难深重,是一段血泪斑斑、可歌可泣的史诗。无论后人评论功过如何,其中一页历史有赖先总统蒋公剿匪、抗日、坚决反共,如今我们才能身处民主自由的宝岛台湾,与赤化后的海峡对岸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
古云:“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尽管物换星移,走过历史风云的古老建筑和文物仍保留往昔风貌,见证风雨飘摇下,台湾曾经历的艰难处境与奋斗历程。
(转载自《看杂志》第2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