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惨烈空难三周年已过 最终调查结论仍无踪

2025-03-22 12:25:5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德国之声

kquote class="twitter-tweet tw-align-center">

今年年初发生的一系列空难事件使得航空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中国东航客机坠毁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但最终调查报告仍未发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指出,调查报告是为了吸取教训改善安全而不是追责。
详情https://t.co/dOliZfyuXY pic.twitter.com/dcPLLEtCAG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rch 22, 2025
今年年初发生的一系列空难事件使得航空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中国东航客机坠毁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但最终调查报告仍未发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指出,调查报告是为了吸取教训改善安全而不是追责。

造成132人丧生的东航客机坠毁事件已经过去三年,然而遇难者家属仍然在等待这一中国30年来最严重空难的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截至3月22日,也就是三周年纪念的次日,中国民航局仍未就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件的调查发布中期声明。

全世界有数十起飞机坠毁事件至今未能提交旨在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最终调查报告,东航坠机事件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情况下,调查人员的目标是在一年之内提交最终报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哈萨克斯坦、韩国和美国相继发生空难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此外一架达美航空客机在加拿大多伦多机场紧急降落时翻倒,虽未造成死亡,但也令航空安全议题受到更多关注。业界对于过去有太多空难事故未得到解决深感担忧。

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信息,发生在2018至2023年之间的268起有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的民航事故中,有将近一半尚未得出最终调查报告。

“这的确十分令人担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安全部主任塞尔(Mark Searle)表示,从事故调查报告中吸取的教训对于在未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在信息公开共享的基础上,航空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调查目的是为了吸取教训,而不是追究责任。 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比如今天在飞机迫降时通用的防撞机姿势,其实就是多年调查研究之后不断改良的结果。1976年美国新泽西州发生一起致命空难,当时受伤最轻的乘客就是因为晕机而将头部埋到了两膝之间。这虽纯属巧合,但也带来了启示。

避免碰撞的技术、不要在机舱内给救生衣充气以及对机舱座椅设计的改良,这些全都是从过去事故中吸取的教训。

由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协调指定的国际指导方针要求空难事故发生后30天之内提交初步调查报告,一年之内提交最终报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调查人员应该在每个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发布一份声明。

不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六个其他航空组织最近发布的一费棠件对延迟或者从未发布最终调查报告的现象提出了警告。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塞尔表示:“我认为有不少事故是被政府从政治层面搁置了,因为不希望这些叙述引起公众的关注。”

另外一些声音则将责任归咎于司法干预,或是很多国家缺乏进行独立调查的资源。

而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看待空难事件的方式。

今年1月华盛顿发生客机与军用直升机在空中相撞事故之后,美国总统川普先是将事故归咎于前任拜登政府推行的多元化(DEI)政策,后来又指责直升机飞行高度过高导致与客机相撞。网上流传着有关飞行员身份和事故原因的大量谣言。

专家表示,通常只有当公众的关注度降低后,法医鉴定工作才能解开事故的多重因素。而最终调查报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在经过验证的数据基础上得出的。

然而,三年过去了,东航坠机事件仍然笼罩在猜测之中,最终报告尚未发布——只有一周年和两周年之际发布的初步数据更新。

这两份报告分别只有三段和七段话,与其他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相比,提供的数据很少,例如日本在 2024 年 1 月就羽田机场跑道撞击事故发表的初步调查报告就长达 150 页。

东航坠机事件 为什么“非常复杂 极为罕见”?

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从昆明起飞64分钟之后突然从高空急速下降,在广西一处山谷坠毁,全体人员遇难。事故发生后,中国调查人员表示未发现任何故障,并对机组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了调查。

同年5月,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失事客机黑匣子数据指向有人蓄意操纵这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坠毁。

中国民航局则表示有关蓄意坠机的传言“严重误导了公众”、“干扰了事故调查工作”。

2024年3月20日,中国民航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不过内容较为简略,没有提供太多细节内容。 报告不均衡

专家指出,有些事故即使发布了调查报告,其中安全建议这一部分有时也会被忽视,或是调查结果存在争议。埃及近十年之前发生的两起空难事故就体现了这一点。

2016年,一架埃及航空804航班客机坠入地中海,造成66人死亡。八年之后最终调查报告才出炉,认定爆炸物可能是事故原因。

但是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BEA)则认为相关报告的精确度“存疑”,指出事故很可能是由驾驶舱起火引起的。

尽避如此,最终调查报告得以发布,并且允许不同意见的发表,已经被视为背后外交机制取得的胜利。

相比之下,2015年发生在西奈半岛的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客机坠毁事件则不同。莫斯科方面指责事故是炸弹爆炸所致,但埃及方面质疑事件与恐怖主义有关联。最终该事故未发布调查报告,但是有关犯罪行为的怀疑报告已经提交给司法机构。

国际航空安全调查员委员会表示担心,受到“非法干扰”的事故并不能总是从安全角度进行调查。

该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使存在刑事犯罪怀疑,民事调查也应该与警方调查并行。

下个月也是德国之翼副驾驶自杀式操纵飞机坠毁事件十周年,法国调查人员发布了一份报告,敦促加强对于机组人员心理健康的检查。

国际民航组织表示,致命空难事故发布调查报告的比率已经从1990年到2016年间的41%,上升到1990到2022年间的76%。尽避如此,该问题仍然值得人们关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共地方债逼近1万亿美元 欠薪现象蔓延全国
  2. 刘建超出事内情流出:泄密、内斗、性丑闻
  3. 精准射杀柯克,枪手是全A学霸
  4. 川普想让哈佛大学投建职业学校
  5. 中共内斗升级 武警司令等四将遭罢人大代表
  6. “MAGA三代领袖”被刺,背后暗战
  7. 中国5款隐身机同框列装
  8. 苹果AI大失血:Siri前掌门离职,核心团队被挖角
  9. 人大罢免代表 王春宁与王志斌为九三阅兵送葬
  10. iPhone 17中国预售 官网被挤崩 多款机型卖光
  11. 以色列敏感目标,遭多弹头高超音速导弹袭击
  12. 川普促北约国家停购俄石油 对华征高关税
  13. 石家庄突发巨响,有居民称“房子玻璃都震动了”
  14. 孩子一走,配偶终于处成道友
  15. 惊悚:郑州大水遇难者 中共医疗队现场立马摘除眼角膜
  16. 美将23家中国科企和实体列入出口黑名单
  17. 川普宣布将向孟菲斯派遣国民警卫队 打击犯罪
  18. 君要臣死,臣偏不死
  19. 山东一中学师生疑集体食物中毒 官方通报惹疑
  20. 情报专家撰书揭秘中共渗透 加国PEI沦为“前哨基地”
  21. 应志宏持有中共证件 陆委会:注销台湾户籍
  22. 综艺节目用歌,那英搞定版权
  23. 尼泊尔前首席大法官就任临时总理
  24. 前首席女大法官就任尼泊尔临时总理
  25. 于朦胧坠楼案水太深 中共高官淫乱无底线
  26. 美媒:这不能怪中国,印第安纳州得到了教训
  27. BC省长支持率几乎全国垫底
  28. 九三阅兵式上两款无人机,美军慌了
  29. 马斯克xAI被曝裁员至少500人,Grok 团队是重灾区
  30. 川普纽约宴请卡塔尔首相 斡旋中东局势
  31. “旁听士”吴云鹏被郑州警方处以治安拘留五日
  32. 攻克强化学习“最慢一环”
  33. 贝索斯新妻和C罗未婚妻罕见同框,比拼30克拉钻戒
  34. 坏人长啥样?专家研究2000张人脸 竟发现??
  35. 大赛选手:提升修养 才能体现传统文化之美
  36. 女孩被继母生父虐待致死案将二审
  37. 纪钦耀吁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体系
  38. 一泡尿判赔海底捞220万,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39. 上诉法院推翻裁决,50万移民面临被驱逐
  40. 金正恩急了?加速推动“公主接班” 金与正将获重用
  41. 于朦胧坠楼案水太深 传被中共大佬盯上
  42. 组图:柯克遇害 美国多地民众秉烛悼念
  43. TVB前知名男星凭借女儿口碑逆转
  44. 宇宙中的完美球体?太阳1万倍的重金属恒星
  45. 美国会报告:美中高校合作项目威胁国安
  46. “代币化证券”里程碑一周
  47. 亚当斯转变态度可能退选 川普预测曼达尼会赢市长普选
  48. “大病来前 走路先知”?5个走路异常的信号
  49. 巴西北部军车遭伏击,12士兵丧生
  50. 韩星李多海直播被嘲换头
  51. 预制菜标签甩不掉,罗永浩让61亿餐饮巨头破防了
  52. 收到警方视频电话?这些诈骗信号需慎防
  53. 芝加哥非法移民拒捕 撞伤ICE官员后被击毙
  54. 台湾人“难以会见川普”成最大劣势
  55. “一人200元班费,全班近1万元要用到什么时候”?
  56. 一名绿化工人,倒在东北的盛夏
  57. 美国誓言“保卫北约每一寸领土”
  58. Z世代怒捣尼共 共产政权速溶版5大看点
  59. 濒死体验 与挚爱重逢
  60. 人类能否接受AI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