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内阁支持度飙破七成 日媒解析72%高人气主因

2025-11-24 05:26:0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高市早苗 日本
日本读卖新闻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内阁在就任第二个月,支持度依然强势维持在72%,与10月下旬即时民调的71%几乎相同。(图片来源: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日本读卖新闻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内阁在就任第二个月,支持度依然强势维持在72%,与10月下旬即时民调的71%几乎相同。这样的水准,已经可与过去被视为“高人气内阁”的小泉纯一郎内阁、第二次安倍晋三内阁相提并论。从时间点来看,高市内阁并非刚上任的“蜜月期第一周”,而是在施政逐步展开后,支持度仍能维持高档,显示其政策与形象目前仍获多数民意肯定。

这次民调所呈现的关键信息,可以从几个面向综合来看:经济与财政政策、对华与对美外交评价、外国人政策的期待、物价与民生压力的隐忧、农业路线争议,以及政党支持结构的变化。

首先,在财政与经济政策方面,高市提出的方向获得显著的正面评价。调查中,高市主张的财政政策有7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仅17%不认同。这代表在“政府该不该积极出手”这个问题上,多数日本民众显然倾向支持较为积极的财政运用,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和物价负担尚未明显缓解的背景下。

具体措施上,高市内阁近期提出的经济对策,包括对每名孩童发放2万日圆补助、在冬季提供电费与瓦斯费补贴等,都被视为直接减轻家庭负担的手段。对这一套“加码扶助家庭与民生成本”的政策,有63%的民众表示支持,反对者为30%。这种“六成以上赞成”的格局,说明这批措施成功抓住了多数中产与家庭的需求。少子化、高龄化与实质所得停滞,长期困扰日本社会,对孩童的现金补助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年轻家庭“抚养成本过高”的焦虑,也有助于高市在中壮年选民中巩固形象。

然而,并非所有经济相关工具都获得压倒性支持。内阁打算推动的“米券”政策——可用于采买米食等商品的券,民意显示相对分歧。支持者占49%,反对者达42%,几乎呈现五五波。这类以特定品项为对象的消费券,往往被质疑是否有效刺激经济,或是否成为特定产业的利益照顾;另一方面,也有民众担心发券设计复杂、不如直接减税或现金补助来得简单明了。米券支持度未能像儿童补助与能源补贴那样取得明显优势,从侧面显示,高市经济政策中,属于“针对特定消费方向的诱导性措施”,仍存在争论空间。

纵观整体,读卖新闻也指出,经济政策的正面评价,是支撑高市内阁高支持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民众可能未必对内阁每一项细节都全盘肯定,但在“整体方向”与“是否有在积极做事”这两点上,高市似乎成功塑造了积极施政的印象。

在外交方面,高市的表现也获得一定程度肯定。针对对中国的立场,有56%的受访者给予正面评价。这反映出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复杂心态:一方面经贸上高度依存,另一方面在安全与领土问题上又充满戒心。高市相较于部分过去首相,被视为在安全与对华议题上立场强硬、较不妥协的人物;这样的姿态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迎合了多数日本民众对“安全优先”与“加强日美同盟”的期待。

更具指标意义的是,她在10月与美国总统川普的会谈,获得了77%的“正面评价”,仅16%“不予肯定”。无论民众对川普其人抱持何种看法,这个数字显示:日本社会普遍视与美国维持高层紧密互动,为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的关键。高市借由展现与美方核心领袖直接沟通的能力,强化了她作为“能在大国之间为日本争取利益”的领导者形象。这对日本选民而言,不只是外交面子问题,更关乎在中美角力加剧的时代,日本是否能避免被边缘化。

值得注意的另一块,是内阁的外国人政策。民调显示,对高市内阁推动的外国人政策,有62%受访者表示“期待”,只有25%“不期待”。这里所谓外国人政策,通常包括劳动力引进、留学生与专业人才的接纳、移民与在日外国人的社会融入等议题。日本长期面临劳动人口减少、产业缺工与少子化的压力,社会对引进外来人力的看法,近年逐渐由抗拒转为有条件的接受。

然而,内阁并非在所有民生议题上都顺风顺水。在物价高涨的因应措施方面,民众评价相对严苛。仅有33%认为政府的对策“表现得宜”,多达52%觉得“不充分”。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透露出:即使内阁在补助与财政方面被普遍视为“有在动”,但一般家庭实际感受到的物价压力,仍未真正获得缓解。民众可能认可现有政策方向,但在日常生活里,超市价格、电费帐单、瓦斯与交通成本,依旧带来负担。这样的落差使得“物价对策”成为高市内阁目前少数明显弱点之一,也可能是未来支持度的潜在风险点。

农业政策方面,内阁打算从石破内阁时期的“扩大米产量”路线转向,引发社会另一次分歧。针对这个政策方向,44%表示赞成,37%反对,显示支持略多于反对,但并无压倒性共识。日本农业长期面临高龄化与规模小型化问题,同时也需要在粮食安全、自给率与国际贸易压力之间寻找平衡。从“扩大产量”路线调整,可能牵涉到对产地补贴、种植结构甚至进出口政策的再检讨,自然会引起农村与相关团体的紧张与疑虑。这也是为何,虽然整体社会未必强烈反弹,但仍有近四成受访者选择反对,显示农业改革路线在政治上充满风险。

政党支持度的部分也很值得一并观察。民调中,自民党的支持度为32%,远高于其它政党,但并非特别高的水准。参政党5%、立宪民主党5%、国民民主党4%、日本维新会4%、公明党4%。最引人注意的是,无党籍受访者达到40%。这代表虽然高市个人与内阁当前拥有相当亮眼的支持度,但日本选民在政党认同上,仍有非常大的一块是“游离的”、“观望的”。这群人未必愿意将长期信任投射到任何特定政党身上;他们的支持更可能随着经济体感、外交事件、领袖形象起伏而变动。

综合来看,高市内阁目前的72%支持度,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其一,是整体上被视为积极且具体的经济与财政措施,尤其是对家庭与弱势负担的直接补助;其二,是在对中国的强硬姿态与对美国的紧密互动之间,塑造出“守护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领袖形象;其三,是在外国人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短缺)上,获得多数民意的期待。

从读卖这份民调来看,高市早苗在就任第二个月,仍站在日本政治版图的高点,享有相当程度的民意授权与期待。未来能否延续这股高人气,关键将在于,她是否能把“短期补助与形象优势”,转化为“物价实际稳定、产业与农业结构合理调整”的长期成果;同时,在对外强硬与维持地区稳定之间,也必须持续拿捏微妙平衡。民意目前给了她一张成绩不错的期中考试卷,但接下来的真正考验,才正要开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出远门时 要记得在冰箱里放一枚硬币
  2. 中国“VIP囚犯”疑安排模特儿“探视” 查获避孕套
  3. 闹大!她吃白食喊"肉偿"还欠租 房东竟是纽约前州长
  4. 哈佛沦陷!中共三大武器控制美国精英?真相比想像更可怕
  5. 缅军政府炸毁KK园区画面曝光
  6. 中国海军进入“下饺子”时代
  7. 台商撤走“世界工厂”东莞成空城!大萧条才刚开始!
  8. 美国“黑色星期五”来了 折扣哪家最划算?
  9. 大摩:2026防范一核心风险出现
  10. 28条太炸裂 川普出了一道终极难题 把世界带回19世纪
  11. 匪夷所思事件 金正恩治下的朝鲜人性都快要泯灭了
  12. 泽伦斯基发文感谢川普,乌方称最新和平草案纳基辅诉求
  13. 美国F-22与中国歼20
  14. 570亿营收也救不了股价!机构正在疯狂抛售英伟达
  15. “川曼会”后,曼达尼坚称川普为“法西斯”
  16. 李强力避高市眼神 日想抢拍合照失败 学者曝原因
  17. 欧盟对俄实施第19轮制裁,美财长:做19次就算失败了
  18. 歼16霸气亮剑,1吨钻地弹成“工事克星”
  19. 加拿大推出“快速通道”挖H-1B顶尖人才
  20. 为何西贝没垮,罗永浩乱拳打死了绿捷?
  21. 欧洲提交修改版和平计划
  22. 劫囚女犯真的是“大嫂”:买枪 精心策划多日 丈夫曝光
  23. $2000红包?川普关税远远不够 金库见底还倒欠
  24. 朋友圈从来“3不晒” 内行人:聪明行为
  25. 新能源车祸成社会恐慌,专家建议推伤亡率车型榜
  26. 薄一波对赵紫阳说:你剩下一条命想怎么用?
  27. “富可敌国”英伟达:钱太多的烦恼?
  28. 5大不能犯的职场禁忌 一条就令人追悔莫及
  29. 美乌就28点和平计划展开会谈,卢比奥:取得实质进展
  30. 不到一年,美国政府效率部已提前解散
  31. 川普再控乌“不知感恩”,批欧洲、拜登却不谴责俄罗斯
  32. 国家能替你解决一切问题,就能随时解决你
  33. 记者调查AI换脸技术滥用乱象
  34. 印太区域冲突频发 美中军事磋商防擦枪走火
  35. 熊湖怪兽是“水怪”?一百多年间多次目击
  36. 中共曾收购美情报特工投保公司 促美严查中资
  37. 灾难与善念 大爆炸前僧人一句话救了很多人
  38. "币灾"让川普家族"损失惨重",川普次子称"是绝佳买入机会"
  39.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亚股与美股期货回弹
  40. 美航空协会预测感恩节客运将创历史新高
  41. 路透:英法德推修改美和平计划,提高乌军上限至80万人
  42. CFER报告:2025年挡下加州5项黑奴赔偿案
  43. 印度全面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
  44. 伊朗:美国“没有认真的谈判态度”
  45. 美乌就28点和平计划展开会谈
  46. 李飞飞:斯坦福应该录取最会用ChatGPT的学生
  47. 铁达尼号最催泪文物:金表天价拍出 停格在沉没瞬间
  48. 川普又指责:乌克兰“毫无感激之心”
  49. 《九评共产党》发表21周年 全球“三退”大潮势不可挡
  50. 为何年薪六位数的美国人感觉手头不宽裕
  51. 杨立昆从Meta离职原因分析
  52. 俄罗斯“末日武器”接连亮剑
  53. 王小洪“八日消失”与大秘暴毙 是谁在“剪裙边”
  54. 华南理工与皇家理工学院签约共建
  55. 浙江20岁男生挤痘痘引发败血症和肺脓肿
  56. "台湾有事"高市早苗无须退让!美学者揭北京真正目的
  57. 大批主播撤离 杭州知名网红大楼租金腰斩
  58. 大陆各地美容院相继倒闭 中产家庭开始缩支
  59. 杨瀚森刷新多项新高,但问题依然严峻
  60. 亚马逊大裁员,数万人的无声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