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斯坦福应该录取最会用ChatGPT的学生
2025-11-23 18:25:0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陆向谦公众号
斯坦福大学招生交流会上,AI教母李飞飞说了一句话:
"斯坦福应该录取最擅长使用ChatGPT的前2000名学生。"
全场安静了几秒。
不看SAT分数?不看GPA?不看奥赛奖牌?就看谁最会用ChatGPT?
李飞飞说,这个想法来自和孩子的对话。一开始她也觉得荒谬,但很快意识到:年轻人把AI当必备工具,与AI的互动能力,就是他们的竞争力。
陆向谦教授听到这个观点时说:
"正好跟陆老师说的差不多。上个世纪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世纪是学好和计算机说话、学好人工智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01/ 时代标准的更迭:从数理化到AI
陆老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
"我那时候数理化考系里第一名," 陆老师说,"凭着数理化,想去哪个名校做老师就去哪个名校。"
那是上个世纪的规则。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高考考数理化,留学考数理化,找工作看数理化。
但现在呢?
作为藤校中的藤校,普林斯顿以数理化见长,今年就业率只有60%。

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
这个世纪的选才,应该要看你懂不懂数字语言: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
李飞飞的提议不是荒谬,而是看透了本质。
/02/ 名校录取标准的本质:永远考时代最稀缺的能力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录取"最会用ChatGPT"的学生?
因为录取标准从来不是考知识,而是考能力。
上个世纪考数理化,不是因为数理化本身重要,而是因为:
数理化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知识
会数理化的人,能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
数理化能筛选出聪明、勤奋、有潜力的人
这个世纪考AI,逻辑完全一样:
AI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具
会用AI的人,能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
会用AI能筛选出适应未来、有创造力的人
所以李飞飞说的不是"用ChatGPT代替学习",而是"把AI当作新时代的识字标准"。

就像100年前,会不会读书写字是识字标准。
50年前,会不会数理化是人才标准。
现在,会不会用AI是新时代的标准。
李飞飞强调得很清楚:要把AI从"外在工具"变成"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03/ 北京的AI教育蓝图:2025年全面覆盖
李飞飞在斯坦福说这话时,北京已经在行动。
2024年10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
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全面覆盖。
小学:人工智能思维启蒙
初中:人工智能赋能生活与学习
高中:从跨学科视角理解AI与社会
更关键的是,AI正在成为"个性化导师"——通过AI学伴与AI导学工具,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
这不是喊口号,而是在重构教育体系。
以前的教育配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是上个世纪的标准。
现在要加上AI。
不是选修课,不是兴趣班,而是必修课、基础课、核心课。
现在,AI正在从工具变成基础能力。
/04/ 陆老师的30年预判
其实陆老师说这话,不是今天才说。
30年前,他就做了一个决定:
让两个孩子从小成为"数字语言的原住民"。

什么意思?
就是从小让孩子学好和互联网、计算机说话。
30年前,陆老师看到:
硅谷的牛人,往往是小时候就玩过计算机、互联网的
名校的数理化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
所以他带着两个孩子,买了三张单程票,飞回硅谷。
30年后,他的判断被验证了。
两个孩子一个在UC Berkeley,一个在Stanford,现在毕业后在硅谷都很成功。
而那些只会数理化的名校生,很多还在找工作。
现在,陆老师看到李飞飞的提议,说:"正好跟陆老师说的差不多。"
/05/ AI是新时代的识字标准
李飞飞说:"斯坦福应该录取最擅长使用ChatGPT的前2000名学生。"
陆老师说:"上个世纪是学好数理化,这个世纪是学好和计算机、人工智能说话。"
两位教授,说的是同一件事:
时代变了,标准变了,能力的定义变了。
100年前,识字是基本能力。
50年前,数理化是人才标准。
现在,AI是新时代的"识字标准"。
所以,从小开始,让孩子成为"AI原住民"。
记住陆老师那句话:
"上个世纪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世纪是学好和计算机说话,学好人工智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时代已经变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