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十周年,法国课堂如何讲这事?

2025-11-12 15:25:1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法广

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后,法国教师们在课堂上是如何与学生们讨论这些恐怖袭击事件呢?这些造成130人死亡、413人受伤的巴黎和圣德尼 Saint-Denis 恐怖袭击事件,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被纳入学校课程。然而,中学教师有时会提及这些恐怖袭击事件。今年是十周年纪念,一些教师决定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但如何向没有经历过这场悲剧的年轻一代解释这些事件呢?

马克龙在马赛的一小学参访 ? Daniel Cole/Pool via REUTERS

随着2015年11月13日恐怖袭击事件十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今年,在瓦尔德马恩省 (Val-de-Marne) 阿尔克伊市一所中学任教的历史-地理老师, 克里斯托夫·诺丹 (Christophe Naudin) 决定在他的课堂上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邀请了一位巴塔克兰剧院 (Bataclan) 袭击事件的幸存者朋友和一位来自法国网媒Mediapart的记者与学生们交流。此举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们对十年前发生在巴黎和圣德尼 的这起造成130人死亡、413人受伤的恐怖袭击事件的认识。

这位老师本人也是巴塔克兰剧院 (Bataclan)袭击事件的幸存者,他抽出时间带领高一的学生参观了在巴黎的相关纪念花园、参观卡纳瓦莱博物馆(Carnavalet)及巴塔克兰剧院前的巴塔克兰剧院恐怖袭击专题纪念展。“这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今年,我努力抽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跳出日常的常规,即使这会影响到其他事情。”

事件发生时间相对距今尚短尚未纳入课程

克里斯托夫·诺丹的这项倡议源于他个人的关注,因为这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间距今尚短,尚未被明确纳入官方历史-地理课程。此外,关于纪念活动,国家教育部或地区教育部门也未向中学教师(初中或高中)发布任何指示。

每年,这位老师在给初中四年级学生讲授当代历史时,都会尽量提及此事,尤其是在标题为“1989年后的世界”的这一章中。当他向学生们解释冷战结束后世界从两大强权转换为多头领导的格局时,他就会和学生们谈到恐怖主义和国际圣战主义的兴起。

令他深感遗憾的是,他这方面的教学常常受到时间限制和学校课程表进度的要求而拖累。“我们可以和学生们谈谈这方面的内容,甚至鼓励这样做,但这并非强制性的。问题在于,由于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年末,我们必须在全国中学生专利鉴定考前完成课程进度,所以常常被一带而过。有些年费桃有时间专门用一节课来讲解,而有些年费桃只能匆匆略过……”

克里斯托夫·诺丹说,他很“沮丧”,因为无法妥善处理这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主题,尤其是他发现,年复一年,他的学生们对当晚发生的事情越来越不了解。“我们谈到这件事时,他们通常都很感兴趣,但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或者知之甚少。”

这位教师评论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合情合理,也很正常。” 时间流逝,就像塞缪尔·帕蒂遇刺或《查理周刊》袭击事件一样,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毕竟,他们已经不是同一代人了。”这位巴塔克兰剧院的幸存者回忆说,事件发生五年后,一些中学生开始主动向他提出更多问题。“我们能感觉到这件事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但现在对他们来说,这件事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抽象。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对他们来说,这件事几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遥远。”

鲁昂一所中学的历史-地理老师玛琳·马松证实说道:“现在的反响和五年前截然不同,这是真的。我2016年开始教书的时候,这件事还很新,所以大家对它更加敏感。”

由于九年级生忙于专利资格考试(Brevet)的缘故,他们常常被迫在学年末缩短课程,因此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太愿意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然而,教师有时会在学年期间自发地提及此事,例如在讨论时事或相关主题时,比如在写论文作业、世俗主义和政治贴标签,或者媒体对事件的报道。

这些自发的交流常常成为她课堂教学的基础。这位老师会利用学生的反思来拓展某些话题,包括11月13日事件。她早已习惯听到青少年对过去事件的自发反应,以及他们斩钉截铁的言论,比如:“二战期间他们真是太愚蠢了!他们怎么能做出那样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选择举个例子,比如最近发生的疫情:当时我们是否掌握了所有信息来理解局势?显然没有。这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的意义。

此外,玛琳·马松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无需花费数小时就能让青少年记住事件经过及其影响:她利用媒体制作的短纪录片等教育材料。另外,教育部网站上也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源,帮助青少年了解这一主题,尤其是在3月11日恐怖主义受害者纪念日之际。

“困难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历史课程的学习领域,”这位教授补充道。

这就是为什么他学校的同事蒂埃里·勒普拉多更倾向于在公民教育与道德(EMC)的课堂上讨论这个问题。这位来自瓦兹河谷省维利耶勒贝尔一所REP+(社会困难社区级地区类型)中学的老师强调说:“现在讨论历史还为时尚早,但历史需要与所发生的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在EMC课上,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更当代的概念,例如言论自由、世俗主义,以及共和国的价值观。”

和他的同事一样,蒂埃里·勒普拉多可能会在关于“新型冲突”的课文章节中提到11月13日。他经常借此机会区分不同的恐怖主义运动,例如ISIS和基地组织,因为它们经常被混淆。然而,“很遗憾,我们不会花半小时或一个小时来讨论这个问题。

然而,这位老师遗憾地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本恐怖攻击事件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指导方针。“这真的很可惜,因为围绕这些袭击事件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感觉自己几乎感同身受,因为那是我这一代人,我的年龄段。”

“这是更大时间序列的一部分,即在恐怖主义威胁下的生活。我们不会冷冰冰地教授这段历史。”蒂博·波洛 (Thibault Poirot) 如此说道。他是大东部地区一所高中的历史-地理老师,当时身在巴黎,也深受这些袭击事件的影响。他指出,“对我来说,这件事仍然历历在目,所以我很难谈论它:这关乎我们作为历史主体,关乎我们自身的感受。”

与初中生不同,如今的高中生——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大多对当时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因为他们那时还是孩子。“通常,我会从他们的记忆入手,从他们回忆到当时的震惊开始,然后解释并帮助他们理解这类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例如,我会提醒他们接下来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震惊、恐惧、愤怒,以及最终的无助感。”

简而言之,“2015年的袭击事件本身并非知识的研究对象”,也并非“纪念活动”的对象,但一些教师选择在核心历史-地理课程中“标记这些关键事件”:它们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查理周刊和Hypercacher袭击事件,塞缪尔·帕蒂历史-地理教授和法语教师多米尼克·伯纳德的遇刺……在高中生眼中,11月13日是“这些刺杀事件的 某种延续性的一部分,是恐怖主义威胁下生活的一个更大的时间序列。”这是蒂博·波洛教师所说的。

“他们通常或多或少知道发生了什么,即使他们并不总是清楚细节,有时也会有些困惑。无论如何,这件事在他们脑海中引发的反应比9·11恐怖袭击或1995年圣米歇尔RER列车事故要强烈得多,因为后两者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史前事件。”

最后,那些高考时选择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和政治学(HGGSP)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更有可能探讨“什么是恐怖袭击?其地缘政治后果是什么?”等这类问题。这是因为该专业方向聚焦于“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而恐怖主义问题必然包含在其中。

计划于2027年在巴黎第十二区一处前军营内开放的恐怖主义纪念博物馆(MMT)项目,有望成为学校团体(至少在大巴黎地区)的宝贵资源。这座纪念博物馆总投资预计9500万欧元,旨在涵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发生在法国境内的恐怖袭击事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国003型航空母舰,将进入量产阶段
  2. 四川大桥突坍塌场面骇人 完工至今仅10个月
  3. 两派交织“绞索收紧” 马兴瑞高危、彭丽媛不安
  4. 武契奇:欧洲与俄罗斯必有一战
  5. 逻辑推理: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究竟是谁?
  6. 不只换器官还换血?李连杰等明星回春的惊人秘密
  7. 分析:中国通缩迈入第三年 或已陷通缩螺旋
  8. 曝北京向这类公民征税
  9. 苏州千年古刹永庆寺突发火灾 文昌阁被烧空
  10. 全面替代,英伟达幻灭
  11. 中国控美国以“国家级黑客”盗陈志比特币
  12. 就算MAGA“怀疑人生”,川普坚称需要60万中国学生
  13. 日本政界大佬:高市首相极其危险
  14. 妈妈去世 西安8岁女孩寒冬穿拖鞋流浪
  15. 中共毛式“软杀”阴冷可怕 政治替罪羊刘少奇
  16. 少子化阴霾下:“卡”在体面线上的临聘教师
  17. 川普周三将在白宫宴请华尔街高层
  18. 党内第一人刘少奇怎么就被活活整死了?
  19. 小小冷却液,是如何重伤1700亿的电动车巨兽?
  20. 马云全面高调杀回来了 家族全球资产版图扩张引关注
  21. BBC大地震:川普为何向英国广播公司开火?
  22. 为何听到"农民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就感到义愤填膺?
  23. 川普“袒护”中国贬低盟国,为什么?
  24. 江苏交警骑摩托表演撞飞儿童 无视伤者引批评
  25. 四五线城市抢着办演唱会,“县城中产”还买单吗?
  26. 白宫:经济增长率明年初将恢复到3%~4%
  27. 中共又推民间投资新规 分析:无人上当
  28. 男子凌晨吊挂高压电杆支架
  29. 纽约沦陷?当孩子笑骂父母“愚昧” 文明正在崩塌…
  30. 明星突然变年轻藏惊人秘密!李连杰、洪金宝、倪萍吃了什么?
  31. 13部电影因国安因素未能在港上映 当局拒公开名单
  32. 全球空调需求到2050年恐为目前3倍
  33. 吴亦凡惊传狱中身亡?网美1句话引来留言:被配对上了
  34. 德国:不存在将维族人遣返中国的禁令
  35. 北京审查压力蔓延至海外,纽约独立电影节被迫取消
  36. 短剧出海3年变天:80%亏损,玩家赔钱赚吆喝?
  37.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38. 川普:希望两年内引进60万中国留学生
  39. 挑战首富黄仁勋的,竟是自家“表甥女”!
  40. “百亿级”产业园,泡沫破了
  41. 千年前的苏东坡 竟然爱好气功
  42. 市府公布单户和双户家庭公寓地下室合法化新规
  43. 历时超3年,跨境网赌大佬佘智江将被引渡回中国
  44. 安宫牛黄丸,是“神药”还是安慰剂?
  45. Meta将在Wisconsin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46. Waymo将供应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出租车
  47. 这5种“健康食品”,名不副实
  48. 如果说窦骁是“赘婿”,那定是个勤劳的赘婿
  49. 年轻官员躺平 党媒吁“自找苦吃”引嘲讽
  50. BBC拼接演讲内容,激怒川普
  51. 川普带记者参观“总统名人墙”,嘲讽拜登
  52. 台湾有事究竟关日本何事?
  53. 日本游客在澳干这事,本地人直呼尴尬
  54. 美劳工部长:“防火墙计划”打击H-1B签证滥用
  55. 偷了太子集团陈志$130亿比特币 中国控美策划黑客攻击
  56. 美国多家连锁咖啡店声请破产!2关键因素曝光
  57. 美财长:关税红利计划仍在讨论中
  58. 决定险资投向的关键——FVOCI是什么?
  59. 新型RNA单碱基编辑器破局遗传病
  60. 日本新首相上任才两个多星期,中日关系就迅速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