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妻四妾”背后 与你想像不太一样
2025-11-07 01:29:0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三妻四妾本质上是一妻多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三妻四妾或者一夫多妻的叫法并不正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按照古人的传统,一个男人无论纳娶几个女子,他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也就是妻子,永远只有一个,除了妻子之外的其他女子都属于妾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妻子。
三妻四妾说法的由来
那三妻四妾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传说齐国的国君同时喜欢上三位女子。不过按照礼制,只能有一个王后,所以齐王很苦恼,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将三位女子同时封为王后。从此开启了三妻的先例。
虽然在齐王的心里,三位王后的地位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们知道古代的宗法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齐王去世以后,他的宗室和臣子还是为他的三位妻子做了身份地位的区别,分别是正妻、侧妻和下妻,也就是说,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合法继承的权利。
三妻四妾本质上是一妻多妾
妻妾的地位次序从上至下依次为:妻、媵、妾。妻的地位最高,必须明媒正娶;媵就是陪嫁的女子;妾地位最低,是除了妻、媵之外所纳的侍女。
很多人以为古代人人都可以三妻四妾,实际上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很严格的规定。
比如南北朝时期“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二妾。”而晋代规定“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同时规定“一二品的官员可以有四妾,三四品的官员可以纳三妾,五六品的官员可以有两妾,到七八品以后就只允许纳一妾。”

明代和元代法律规定允许没有子嗣的人纳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平民百姓一夫一妻制
至于平民百姓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能够娶一个老婆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就算你想通常也没有那个实力,毕竟多娶一房老婆就等于增加了一个家庭的压力,所以古时候的普通老百姓,其实和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没有什么区别。
但也有另外的情况,比如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不能传宗接代,那这个时候男人就是倾家荡产,也想纳妾,因为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不能延续香火不仅是不孝的行为,而且以后的家产也会被族人瓜分掉。因此像明代和元代法律也明确规定允许没有子嗣的人纳妾。
官员纳妾走入不法
其实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讲,妻妾成群也并非好事,因为妻妾越多,生活的压力就越大,如果为官清正,你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妻妾和他们的子嗣,而为官者一旦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就只能走贪墨的不法之路,清朝的官场就深受其害。
所以说,古代的三妻四妾并不是想像的那样美好。总之,不管什么时代,能够有一个和自己白头偕老的人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