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公布 分析:面临结构性困境
2025-10-28 20: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中央近日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但业内专家直言,该规划将资本市场沦为政治工具,且在投资与消费难以兼顾的矛盾下,试图靠消费拉动经济的设想面临结构性困境,目标能否实现存疑。
新华社10月28日报道,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3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该《建议》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加强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等战略部署。习近平在全会上就《建议》起草情况作了说明。
然而,这份看似全面的发展蓝图,在专家眼中却暴露出深层矛盾。
分析:资本市场成了政治工具
针对“十五五”规划的资本市场定位,大陆资本界资深人士徐真直言不讳:“通篇都是围绕着党管金融的主线来布局的。”他认为,资本市场已被明确定位成为服务中美科技竞争的政治工具。
徐真对大纪元表示,规划提出“在资本市场上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更加包容的金融服务”,实质是通过放宽融资条件,利用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多层次市场,为科技企业输血。但这一策略面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构成已经以国家队为主,包括公募基金、央企委托投资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
徐真说,在外资撤离、散户信心受挫的背景下,“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解决中美科技竞争问题,实际上全靠举国之力推动,但在地方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能拿出的钱极为有限。”
对于新推出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徐真认为这不过是“统战工具”,审批标准取决于能否实现政治目的而非市场原则。
他警告称,随着稀土和锂电池出口管制新规出台,“这实际上是对西方的宣战书”,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将持续加大,“投资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三思而行。”
靠大幅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注定要失败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从经济模式角度对规划提出质疑。他指出了一个根本矛盾:“靠消费拉动经济,意味着投资于人,增加福利、工资。靠投资拉动经济,则是投资于物。两者不可兼得。”
李林一对大纪元分析认为,中共并无意放弃实体经济,仍计划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芯片产业,这些都需要大量投资,本质上仍是延续过去数十年的投资拉动模式。在美中对抗的背景下,这种投资更被视为支撑科技、军事对抗的必要手段。
“这个十五五规划,想靠大幅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注定要失败。”他断言。增加消费需要投资于人、提升福利,但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情况下,“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不可能削弱”。
此外,他说,决策层对福利社会本身持保留态度,这进一步限制了消费驱动战略的实施空间。
这一分析揭示了规划的内在矛盾:在维持投资驱动的制造业发展与转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之间,政策制定者陷入了难以调和的困境。
“十五五”规划前景:多重挑战待解
综合分析,“十五五”规划虽然提出了全面的发展目标,但实施层面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
从资本市场看,当投资者结构高度依赖国家队、外资持续流出、散户参与度下降,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必然受限。徐真所描述的“死水一潭”局面,折射出市场化改革与政治化定位之间的深层矛盾。
从经济增长模式看,李林一指出的投资与消费难以兼顾的问题,揭示了在保持制造业投资强度的同时提振消费需求的现实困难。这种结构性矛盾在资源有限、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将更加突出。
两位专家都提到了外部环境恶化的因素——出口管制新规引发的国际反应,以及美中对抗持续升级,都表明外部约束正在收紧,这将进一步压缩政策调整空间,增加规划目标实现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