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稀土”牌 美联手三国签协议降低风险
2025-10-28 12: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闭门谈判传出初步成果,北京方面同意暂缓执行稀土出口限制,以换取华盛顿推迟征收新一轮高关税。据北京外经贸系统消息人士披露,即使中方暂缓执行稀土出口限制,仍可通过出口节奏调控进行变相管制。与此同时,美国同步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意在结成资源防线,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
美国财政部官员会后称,谈判在“务实氛围中”进行,双方同意就供应链安全继续沟通。中方代表团在会中表示,暂缓措施属“阶段性安排”。
《金融时报》引述一名参与马来西亚谈判的美方官员称,中方承诺的暂缓期“至少六个月”,并可在双方达成进一步共识后“延长至一年”。对此,北京外贸人士尹先生对大纪元透露,稀土出口松绑只是表面动作,实质仍可借审批节奏、出口配额、技术许可等手段进行管控。他说,中国惯于以灵活形式调整出口流向,对友好国家增加供应,对施压国家适度收紧,“节奏是最好的控制手段”。
尹先生还说:“中国知道稀土对美国制造战机、潜艇等军用武器至关重要,其也知道你一时难以克服这个缺陷,以后你美国再对中国采取制裁,他可以继续用稀土控制你,这点美国也清楚。”
澳大利亚的中国学者方先生认为,北京所谓的“暂缓”是一种战略性模糊,意在保留政策筹码。他指出,这种手法在2010年对日本稀土出口争端中已被使用过,表面恢复出口,实质以行政节奏控制出货。
在谈判进行的同时,美国加快构筑稀土替代供应体系。白宫在10月26日宣布,美国已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关键矿产供应与加工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稀土精炼、储备与供应链透明度。
美国能源部官员指出,这些协议旨在确保稀土、锂、镍等关键矿产的替代来源,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华府官员称,美国与三国协议的签署“非对抗性”,但具有“防范性”。
方先生认为,美国此举意在建立“多层防线”,通过东南亚与南太资源带分散风险。马来西亚和泰国可提供精炼与转运通道,澳大利亚则在原矿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他说:“澳大利亚已经在委托美国造潜艇,那么在稀土问题上,将会竭尽全力支持美国。”
对于中国突然把稀土作为战略物资,限制其出口,欧盟方面反应强烈。10月21日至25日间,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发声,敦促北京澄清出口政策。冯德莱恩25日宣布“RESourceEU”计划,推动欧盟建立自主原料体系,并称欧方“已准备动用一切工具应对供应风险”。
北京清华大学学者薛婷(化名)分析称,欧盟的反应虽强硬,但行动仍受制于产业依赖。她表示,欧洲稀土进口七成来自中国,短期内难以形成独立体系。北京此时释放“暂缓”信号,既缓和紧张气氛,又维持政策主导权:“其实,一尊(习近平)也不想跟欧洲关系搞砸,这对他没好处。但表面上必须强硬。但这样做,后果往往超出他的预期。”
熟悉中美经贸磋商的薛婷指出,北京此举意在与美方博弈关税问题。暂停出口限制为外交让步,但政策口径仍保留回旋余地。他称:“暂缓不等于撤销,一旦形势不利,北京随时可恢复限制。”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稀土出口问题已成为中美经济谈判的战略议题。北京借此展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而华盛顿则以多边合作建立应对体系。短期内双方或维持脆弱平衡。分析认为,受地缘政治影响,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