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满门抄斩的8位著名人物
2025-10-23 22: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搜狐历史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那些被满门抄斩的名人,总让人觉得既可气又可叹。这些人有的靠本事上位,有的靠阴谋钻营,但到头来都栽在皇权手里,整个家族跟着遭殃。咱们就聊聊这八位:嫪毐、李斯、韩信、胡惟庸、来俊臣、主父偃、霍光、方孝孺。他们的故事不是什么英雄传奇,而是实打实的权力斗争产物,提醒大家在那种时代,站错队或太出风头,下场往往很惨。



嫪毐是战国末期秦国人,生于前259年左右,本来是个市井混子,以身体条件特殊出名。前247年,吕不韦为了控制太后赵姬,把他伪装成宦官献进去。嫪毐很快就得宠,封了长信侯,食邑山阳,还额外得了河西、太原等地作为封田。府里养了数千僮仆,上千门客,权势一时无两。他和赵姬生了两个儿子,还敢自称秦王政的假父,僮仆们也这么叫他。
结果前238年,秦王政加冠,有人告发他私通太后并有私生子。嫪毐慌了,伪造印信调兵叛乱,带千余人攻蕲年宫,但被秦王政的部队击溃。他被车裂处死,两个儿子装囊摔死,全族夷灭三族,僮仆门客流放蜀地。这事暴露了秦宫内部的乱七八糟,嫪毐纯粹是靠私宠爬上位,却不知收敛,碰上嬴政这种铁腕皇帝,家族自然跟着完蛋。历史上看,他就是个投机分子,没啥正面贡献,只添乱。

李斯是秦朝大人物,生于前280年,楚国上蔡人。早年当小吏,看到仓库老鼠胖墩墩,厕所老鼠瘦巴巴,就决定学帝王之道,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入秦,当吕不韦舍人,又升郎官、长史。前237年,反对逐客令,上书嬴政,指出客卿对秦有功,获赏识升廷尉。在灭六国中出力多,前221年统一后,推动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当丞相。
前210年,秦始皇死在沙丘,李斯和赵高、胡亥篡改遗诏,赐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起义爆发后,李斯儿子李由当三川守,挡不住叛军。赵高排挤他,派人假审,李斯在狱中挨千鞭,被迫认谋反。前208年冬,和李由在咸阳腰斩,三族尽灭。李斯聪明一世,却为保位子帮胡亥上台,结果被赵高玩死。这家伙功劳大,但改诏这事太损,加速秦朝灭亡,家族灭族也算自作自受。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生于前231年左右,淮阴人,早年穷苦,受过胯下辱。秦末投项梁,后跟项羽当持戟郎,没重用。前206年投刘邦,萧何追荐为大将。定三秦、灭魏赵、降燕齐,垓下灭项羽,封楚王,后贬淮阴侯。前196年,有人告他和陈豨串谋,刘邦征陈豨,吕后萧何设局骗他入长乐宫,绑住施五刑,黥面割鼻斩趾笞打至死,尸剁成酱,三族夷灭。韩信军事天才没错,但刘邦忌惮他功高震主,就算没实锤谋反,也得除掉。这反映了开国皇帝对旧将的猜忌,韩信从英雄到肉酱,家族跟着倒霉,挺典型的兔死狗烹。

胡惟庸是明朝初臣,生年不详,死于1380年,河南定远人。早年投朱元璋,当元帅府奏差,升宁国主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1367年太常卿,1370年中书参知政事,1373年右丞相,后左丞相,独揽省务,任免官员常不报皇帝。1379年占城贡使来,他瞒着不报,宦官告朱元璋。他谢罪推责礼部,多人下狱。1380年,涂节商暠告他谋反,供出勾结陈宁陆仲亨费聚,林贤招日军,封绩联北元,计划宴上动手。赐死,三族夷灭,案子牵连三万,中书省废,相职撤销。胡惟庸专权跋扈,威胁皇权,朱元璋借机废相集权,就算谋反证据存疑,他骄横也够格灭族。这案子杀了太多人,暴露明初政治残酷。

来俊臣是唐武周酷吏,生于651年,死于697年,雍州万年人,父赌徒,他早年偷窃入狱,挨刺史李续打。武则天废中宗,他告李续谋反,获召升侍御史,后左台御史中丞。掌诏狱,发明铁笼头、突地吼等刑具,写《罗织经》,陷害大臣宗室数千家,收贿无数。697年,准备告太平公主武氏诸王,反被太平公主先报武则天。捕后弃市,全家处死弃市,后代禁仕宦。来俊臣就是个工具人,帮武则天除异己,但胆大包天想动皇亲,武则天下手除他。家族灭族,百姓欢呼,这家伙恶行太多,活该。

主父偃是西汉人,生于齐临淄,贫寒学纵横术。前134年,上书汉武帝,与徐乐严安获召,任郎中,一年四迁中大夫。推推恩令,削诸侯势,收贿影响大。前126年,与齐王有隙,当齐相查齐王乱伦,齐王饮药死。赵王刘彭祖告他逼死齐王收贿,武帝查,主父偃狱中铁镣,公孙弘建议族诛。族灭,包括父母兄弟妻皆处决,妻弃市。主父偃功在削藩,但得罪诸侯多,报复旧怨,汉武帝为平怒火杀他全家。这事显示皇帝平衡权力的手段,主父偃聪明反误。
霍光是西汉权臣,生于河东平阳,霍去病弟,早年任郎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侍武帝二十年,前87年遗诏辅昭帝,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废昌邑王刘贺,立宣帝,掌控朝政。前68年死,其妻显买通淳于衍毒杀许平君。前66年,霍禹等谋杀魏相许广汉,事发,显霍禹腰斩,霍云霍山自杀,子女女婿弃市,霍成君废昭台宫后自杀,连坐数千家。霍光辅三朝,但家族专权,妻毒皇后,宣帝忍三年灭霍氏。这家族从巅峰到灭亡,典型权臣宿命。
方孝孺是明朝人,生于1357年,死于1402年,浙江宁海人。父方克勤循吏,后杀。他从宋濂学,1392年汉中教授,蜀王朱椿聘师。1398年建文帝召,任翰林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辅削藩。1402年朱棣入南京,方孝孺披麻入殿,拒草诏,哭骂质问建文子弟下落。朱棣怒腰斩,弟同戮,妻郑氏二子自经,二女投秦淮死,诛十族,亲友门生873人坐诛。1424年赦族,1585年释后裔1300余。方孝孺忠建文,但朱棣篡位不容异议,灭十族史上罕见。这事反映明初靖难残酷,方孝孺骨气硬,但家族代价大。
这些人的灭族,不是单纯个人错,而是皇权逻辑使然。皇帝怕威胁,臣子再有功,一旦碍眼或被利用完,就得除。嫪毐作乱实锤,李斯改诏自找,韩信功高被忌,胡惟庸专权撞枪,来俊臣恶贯满盈,主父偃得罪人多,霍光家族骄纵,方孝孺站队死硬。历史看,这类事反复上演,封建王朝就这样,权力没约束,家族连坐成常态。咱们现在想想,幸好时代变了,不用活在那恐惧里。但从这些故事,能学到点啥?大概是别太贪权,低调点,懂收敛。话说回来,这些名人下场虽惨,他们的事迹也让后人警醒,权力游戏里,没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