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网格点穴”战术显神威
2025-10-14 22:25:2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基建不倒翁
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州那片荒漠与高原相互交织的战场上,一场打破人们传统认知的冲突,正悄然上演着。
此后不久的2021年,TPLF就将缴获的那几枚中国造的M-20战术弹道导弹就对政府军的前线机场都一一地轰了个粉碎,居然都准得把一整片停机坪的中央都炸出了一口巨大的坑来。
最终由政府军动用同样国产的CH-4无人机将叛军的这批远程火箭炮车队一一锁定并在沙漠的无人之地里彻底的摧毁了。这场内战中,罕见地出现了"中国造武器与中国造武器相互对抗"的怪异局面,这倒成了现代战争研究领域里,一个颇具分析价值的典型战例。
其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出口型一代“神兵”,其射程可达280公里,更具备了“发射后不管”的智能打击能力.。以多种不同弹头的组合为特征的其主要的打击目标为对高价值的指挥中心、机场、部队的集结点等的精确打击。
在埃塞俄比亚内战那会儿,交战双方都把这款导弹当成了"战略级狠角色",毕竟它的精准度和破坏力,比起那些老式火炮可强出不止一星半点,可见M-20与A-200远程火箭炮常常相互配合,构成了远近的火力网,极大地提高了其在战场上的战术战力。
借助其模块化的设计,A-200火箭炮就像一道“方格的终结者”一样,能够将一个作战的单元内的96至144枚火箭弹的连续发射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地面一个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都能造成可观的破坏力。
其根深挟着中国陆军近年来推动的“网格点穴”战术的实战化的深远的战略意图。采用对敌方的关键战略节点的高精度的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手段,就像捅了对手的“脊髓”般将其作战的体系彻底瓦解。
以埃塞的战场为舞台,M-20的精准一击就像一道“冷箭”般的点穴般的打击,将敌方的各个重要目标无一能幸免,而A-200的火箭炮则以其强大的火力对敌方的重要的战略目标和薄弱的兵群进行了相应的区域性的大力压制,从而形成了对敌方的“网格化”的火力覆盖,形成了对敌方的有力肉搏的威慑力和牵制力。
在我军远程火箭炮部队的日常训练里,像机动射击、阻截拖延、埋伏打击这类战术,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只有将“动中打”这一“动”与“打”相结合,才能真正的掌握“动中打”的循环节奏,通过不断的“机动—射击—再机动”才能使得火力始终处于一种持续的流动之中。另外,远火的分队还会以零星的火力不断的向敌军的薄弱点发起袭扰性的打击,对其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埃塞那场冲突的特别之处在于,对阵的双方都没有现代化的作战体系作为支撑,但因为得到了先进武器,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适应全新的战争模式。
在从政府军手里夺下M-20导弹后,提格雷武装力量迅速行动,利用这些导弹对贡德尔机场、巴希尔机场等重要目标展开了攻击。政府军这边呢,靠着CH-4无人机那叫一个快啊的侦察能力,还有精准的打击手段,愣是把之前被抢走的一部分装备给夺回来了。
这场争斗充分表明,现代武器想要高效运转,压根儿离不开体系方面的支持,尽管一具单独的装备的性能都堪称神器,但若其所依托的整个侦察、指挥、后勤的链条都不能相得益彰,其所能发挥的威力就也大打折扣了。
尽管以埃塞的内战为标志的中国武器的实战效果颇为让人瞩目,但更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探究的是其所背后所隐含的战争形态的深刻的演变,远程精确的火力不断的取代传统的兵力突击之际,直接将战役的目标打的更加的明显。
从咱们军队的远程火箭部队在台海演习训练里展现出的精准打击能力,再到出口武器在海外战场上大显身手,这些无不表明,一个以火力为主导的作战时代,已经悄悄地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