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总统抓捕恐怖分子的雷霆手段
2025-10-14 18:25: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英文大纪元记者Dustin Bass撰文/柳嵊涛编译)1985年10月10日的深夜,一架埃及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机从开罗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是突尼斯。飞行约75分钟后,这架执行三小时多航程的客机被战斗机包围,而机长对此一无所知。当机长请求在突尼斯降落时却遭到拒绝,而这仅是接下来一连串令人惊异的飞行事件的开始。与此同时,机长同样无法与埃及方面取得联系。
无奈之下,他又请求在雅典降落——再次被拒。飞机在地中海上空飞行,无法联系埃及当局、又被拒绝降落,漆黑的夜空中似乎没有任何出路。就在这时,四架F-14“雄猫”战斗机突然亮起航灯,与737并排飞行。
那些是美国人——他们按罗纳德‧里根总统的指令,拦截下这架客机并强迫其降落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北约锡戈内拉空军基地。F-14战斗机是在E-2C“鹰眼”预警机的雷达引导下找到这架737的,而当埃及航空机长试图与埃及当局通讯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则干扰并切断了通信。此时,客机机长已别无选择,只得服从这些战斗机的指令。

阿基莱‧劳伦号事件
空中混乱的起因可追溯回事件前几天的1985年10月7日,一艘名为“阿基莱‧劳伦”号(Achille Lauro)的意大利豪华邮轮上。该邮轮于10月3日从意大利热那亚启航,并在地中海巡航数日。船上共有331名船员(多数为意大利人)和750多名乘客。当邮轮于10月7日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时,大部分乘客选择下船前往这座著名城市观光。约有70名乘客则留在船上,继续航行前往塞得港(Port Said)。

离开亚历山大港并驶往塞得港后,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LF)[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分支]的四名全副武装成员劫持了这艘邮轮。恐怖分子要求以色列释放在突尼斯PLO总部行动中被俘的50名巴勒斯坦囚犯。PLF成员强迫船只驶往叙利亚的塔尔图斯,但叙利亚政府拒绝允许该船入港。于是,“阿基莱‧劳伦”号停泊在叙利亚海岸外。
恐怖分子试图利用叙利亚政府作为中间人,声明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开始处决人质——其中包括11名美国人,并威胁要炸毁整艘船。叙利亚方面拒绝传递这一信息。随后,PLF成员强迫船员将船驶回原定目的地塞得港。船在距离港口约15英里的海域抛锚后,埃及政府与PLO官员开始谈判,试图和平解决劫持事件。埃及方面承诺,如果恐怖分子不伤害人质,他们将获得安全离开埃及、前往突尼斯的通行保证。经过两天的对峙后,PLF成员于10月9日投降。
失踪的美国人
恐怖分子在离开时告诉埃及当局,船上无人受伤。然而,船长杰拉尔多‧德‧罗萨(Gerardo de Rosa)手中却握有一名失踪乘客的护照。该乘客是一位69岁的犹太裔美国人,名叫莱昂‧克林霍弗(Leon Klinghoffer),因残疾而坐在轮椅上。很快,人们意识到这场事件远非“和平解决”。
在那两天里,全世界都在关注这起罕见的邮轮劫持事件的结果。意大利政府尤为关注,因为邮轮是意大利的,船员也几乎全为意大利人。10月9日,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前不久,意大利总理贝蒂诺‧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接到报告:船上有人遇害。克林霍弗被杀害,遗体与轮椅一起被抛入海中。
尼古拉斯‧维利奥特(时任美国驻埃及大使)原以为没有人质被杀,直到船长德‧罗萨拿出克林霍弗的护照并向其证实船客已死亡。维利奥特随后立刻通知大使馆,并强调埃及当局必须知道克林霍弗已被杀害。
但埃及方面已同PLO官员与PLF成员谈妥了“安全通行”的安排。里根政府在得知这起骇人听闻的谋杀案以及恐怖分子将被放行后,认为这种结果无法接受——美国方面要求将劫持者引渡到美国受审。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则表示,埃及航空已把劫持者送往突尼斯;事实并非如此,飞机在此时尚未飞离开罗。若里根要截获航班(也就是最终违反国际法的行动),就必须争分夺秒。
里根的决定

里根当时正在伊利诺伊州迪尔菲尔德的Sara Lee总部就税改发表演讲,期间获悉恐怖分子已被送往突尼斯。当记者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时,他对埃及方面释放劫持者感到失望,但也庆幸劫持者已离船,幸存的乘客和船员也安全无恙。然而,他坚决认为,恐怖分子必须被移交并接受审判。
一名记者问道:“总统先生,如果他们不交出劫持者,我们该如何让他们交出?”
里根回答道:“我们必须找到解决办法。如果我现在就有具体答案,也不会公开。”
不久之后,这一答案便以公开行动的形式呈现:F-14战斗机强行护送埃及航空737客机降落在西西里岛的北约基地。这场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直到商用客机着陆。
美意对峙

飞机着陆后,立即被一支美国海豹突击队包围。突击队行动目标是控制四名劫持者以及另一名乘客——穆罕默德‧阿布尔‧阿尔-阿巴斯(Mohammed Abul al-Abbas,后改名为穆罕默德‧扎伊丹 Muhammad Zaidan),他被认为是“阿基莱‧劳伦”号劫持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事态从恐怖劫持演变为和平解决,再到谋杀事件曝光,最终发展为非法拦截商用客机的国际事件。
围绕埃及客机的海豹突击队员此刻被意大利空军和宪兵(Carabinieri,意大利军事警察)包围,对峙局面已然形成。
美国与意大利军方持枪警戒的同时,双方高级军官就谁有权控制劫持者展开争论。里根与克拉克西展开紧急磋商,力图解决这一盟友间的危机。里根要求将劫持者交出,让其为谋杀美国人负责;克拉克西则主张邮轮属于意大利,同时宣称在西西里的埃及航空客机位于意大利领土。
时任白宫外交人员的托马斯‧隆瓣(Thomas Longo)在协助缓和两国紧张局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回忆道:“我至今仍能想起克拉克西因担心美意双方在机场跑道上交火而声音颤抖的样子。最终,里根与克拉克西达成协议,由意大利暂时接管劫持者,等待华盛顿通过外交渠道提出合法引渡请求。局势暂时得以平息。”
白宫于10月11日对四名劫持者及阿巴斯签发了逮捕令。
棘手局面
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因为事态已不仅关乎如何处置劫持者。白宫此刻还必须考虑如何应对埃及方面的反应。穆巴拉克总统因多重原因处于极为棘手的境地:拦截一架商用航班不仅侵犯了埃及主权,也让他的政治处境异常危险,甚至有人举行抗议,呼吁对其行刺。
穆巴拉克在得知拦截事件后表示:“我从未想过一个友好国家会派四架战机去拦截一架手无寸铁的民航飞机。我感到震惊。我认为这是一场表演,而非英勇行为。”
政治压力不仅压在穆巴拉克身上。1979年制订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要求意大利要么引渡劫持者,要么对其起诉。克拉克西政府选择起诉,这令美国方面极为不满。当决定释放阿巴斯时,意大利政府内部的动荡达到顶点,最终导致克拉克西政府倒台。

对于克拉克西释放阿巴斯的决定,里根政府既失望又愤怒,但仍不希望意大利共产党借此时机上台。在里根政府的外交协助下,克拉克西得以迅速重组内阁,这对于此后更广泛的国际事务也至关重要。
隆瓣回忆道:“1985年底,意大利在北约与当时的苏联就欧洲中程核导弹(INF)问题的谈判中至关重要。意大利承诺在其领土上部署部分INF导弹,以应对苏联在东欧部署的SS-20导弹。”
白宫也着手缓解与埃及政府的紧张关系。尽管未获得国务院批准,大使维利奥特在开罗面对埃及媒体时,仍称赞埃及政府在“阿基莱‧劳伦”号劫持事件上的成功谈判。
维利奥特回忆道:“我说:‘这次劫持发生在埃及介入之前,埃及迅速将事件解决,拯救了人质——记住,有400人,并避免了更进一步的创伤和可能的人身伤害。出于政治和人道主义的考量,这正是处理此事件的方式。’”
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意大利方面以劫船、绑架、谋杀及持有武器和炸药等罪名起诉了四名劫持者。共有13名与“阿基莱‧劳伦”号事件相关的人员被意大利起诉,其中包括阿巴斯及另外两人,他们被缺席判处终身监禁。四名劫持者中有三人被判处15年、24年和30年徒刑。
尽管“阿基莱‧劳伦”号事件最终尘埃落定,但反恐斗争仍在继续。以劫机闻名的恐怖分子劫持邮轮无疑出乎意料。然而,里根已明确表明美国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的立场,并指出其它国家应采取的态度。
白宫首席副新闻秘书拉里‧斯皮克斯(Larry Speakes)于10月10日表示:“总统想再次强调,唯有每个文明国家成员正视自身责任——在任何可能的机会抓捕、起诉并惩罚恐怖分子,恐怖主义这一国际灾害才能被彻底铲除。我们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我们将继续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以应对这些卑劣行径,让恐怖主义及恐怖分子没有任何藏身之处。”
舆论法庭
里根政府通过批准拦截埃及航空客机,进而所采取的特殊行动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几乎所有国际社会成员都认为美国违反了国际法。然而,除埃及及部分阿拉伯国家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的决定是出于政治与道义上的必要性。
法国《世界报》认为里根违反了国际法,但考虑到具体情况时则表示:“我们认可美国总统的这一行动。”《经济学人》杂志得出同样结论,称该决定“是将肇事者绳之以法的唯一途径”,并补充道,“美国在道义上是正确的。”
1987年,在为《耶鲁国际法杂志》撰文时,格雷戈里‧古丁(Gregory Gooding)写道:“总体来看,美国在国际舆论法庭上得到了宽恕。最终裁决表明,国际恐怖主义这一灾害需要非常举措,而至少在行动成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以抓捕实施恐怖行为的人员,不应被谴责。”
原文:Ronald Reagan’s Unprecedented Operation to Capture Terrorists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