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智库分析大选:台捷关系有民意基础
2025-10-13 04: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捷克国会大选落幕,“不满公民行动党”(ANO)胜出,选举结果或将影响捷克国内政局与对台关系走向。捷克智库“解析中国”(Sinopsis)研究员范曦梦(Simona Fantová)接受中央社专访时指出,新政府未必会冷却台捷关系,因捷克社会普遍对台湾有好感,“政府即便想调整政策,也不敢忽视民意”。
物价飙涨、政府沟通不良引民怨 ANO趁势崛起
捷克国会大选4日落幕,由捷克前总理巴比斯(Andrej Babis)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获最多选票,将在众议院200席中占80席。范曦梦分析,ANO之所以赢得选举,其背后的原因并非是政策具吸引力,而是捷克民众对现任政府的不满。
她解释说:“其实现任政府做事并不差,但他们面临太多危机,例如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国内通膨严重,这些都使一般民众对生活水准产生焦虑。很多人并不完全否定政府的施政,而是想透过投票给ANO来表达抗议。”
范曦梦说,现任政府最大的弱点在于“沟通不良”,无法向民众清楚解释政策背后的原因,导致支持度流失,让偏向民粹的政党乘势而起。
谈及捷克政坛的争议,范曦梦指出,无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几乎都有各自的丑闻,例如捷克司法部今年5月爆发的“比特币丑闻”,或是巴比斯长年缠讼的“鹳巢农场”(Stork Nest),这些案件削弱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也成为各政党攻击彼此的工具。
ANO外交政策模糊 台捷关系有民意基础
外界关注ANO上台后,台捷关系将有何影响与改变。范曦梦指出,ANO在其90页的政纲中,外交政策极为简短且模糊,显示外交并非其在此次选举核心。
范曦梦认为,ANO未来政府可能不会像现任政府高调支持台湾或乌克兰,但也不一定会冷却台捷关系。她指出,“因为捷克社会普遍对台湾有好感,政府即便想要调整政策,也不敢忽视民意”。
范曦梦说,即使政府更迭,台捷交流不会大幅倒退,因捷克社会普遍对台湾有一定认识,“虽然未必完全理解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但普遍知道台湾是一个自由社会,并同情台湾面对的压力。”
“解析中国”智库创办人马定和(Martin Hála)也有类似见解。他曾提到,捷克公众现在是全欧洲对中共最具批判性的群体之一,同时对台湾怀有深厚的同情与支持。马定和强调:“这样的民意支持,是任何一个新政府都难以忽视的。”
马定和说,早在捷克第一任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时期,台捷关系便十分友好,并且有实质的经济成果。此外,捷克与台湾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对民主、人权与法治的尊重,与对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共同理解,才成为真正的伙伴。
马定和表示,捷克对中赠与台湾的政策已建立起稳固的社会基础,并非执政党轻易可以转向的,“捷克社会已对前总统齐曼(Milo? Zeman)时期亲共政策有‘免疫力’”,他相信新政府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天真的对中政策。
习近平访捷、华信投资事件 捷克对中共警惕升高
回顾过去10年中共与捷克的关系,范曦梦说,齐曼时期立场较亲共。2016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捷克,有捷克人持台湾、西藏的旗帜抗议,但中共支持者开始攻击和平示威者,而捷克警方未能保护合法抗议的公民,此事让捷克社会对中共留下极负面的印象。
自此后,捷克民众逐渐认识到中共可能对捷克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共态度趋向谨慎乃至警惕。此外,捷克曾在二次大战时遭德国纳粹的占领;二战后,被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统治,又遭苏联入侵,范曦梦说:“这让人民对极权体制有本能的反感。”
范曦梦还提到,中国华信能源(CEFC)在捷克的案例,认为这是中捷互信破裂的重要转折。她说,当时华信以大规模投资为号召,与齐曼关系密切,签署许多备忘录,但最终许多承诺的投资未能兑现,中共仅购买捷克的足球队与啤酒厂,对捷克经济助益有限。
她补充,华信的老板叶简明后来在中国“消失”,暴露华信的腐败本质,也重创捷克社会对中国投资的信任。即使中共之后派中国中信集团(CITIC)接手,也未能挽回捷克对中印象和信任危机。
而巴比斯为商人出身,其外交观点也受个人投资经验影响。范曦梦指出,巴比斯曾尝试在中国与波兰投资,但因缺乏政府支持与投资失利,对两国产生不佳印象。
范曦梦总结,尽管当前捷克的政治环境充满不确定,但台捷关系有民意基础稳固,政府不敢轻易削弱与台合作。
(转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