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时刻】团派即将回归?胡海峰抢镜惹议
2025-10-11 13:25:4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日焦点:风头盖过上司,“胡海峰”高调亮相 背后有何信号?大陆经济崩塌,昔日繁华不再,如今遍地萧条;气候全乱了!北方冷到“破纪录”,南方高温直逼40度。
风头盖过上司 胡海峰高调亮相 背后有何信号?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中共前党魁胡锦涛之子、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日前,他的一次公开亮相,引爆舆论。
10月10日,中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副部长李常官、胡海峰、刘振国,出席会议。
但引人注意的是,在发布会后,陆媒在报道中,略过了民政部长陆治原,集体将目光聚焦到了副部长“胡海峰”身上。
比如,在《每日经济新闻》、《上观新闻》、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等媒体的报道中,标题突显的都是胡海峰。
在《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中提到,胡海峰和陆治原都谈及社会组织问题。但胡海峰的讲话内容排在陆治原之前,且两人的报道内容相当。
而在“长安街知事”的报道中,只提到了胡海峰的讲话内容,对于陆治原则只字未提。
在“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敏感时刻,陆媒的行为引发外界关注。很多人认为,这其中或许藏着与四中全会“权斗”相关的信号。
对此,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分析,这样的安排并不寻常。他说,这一次,胡海峰的风头明显盖过了他的上司陆治原,如果说这只是因为他是胡锦涛的儿子,这显然不正常。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习近平还在顾忌团派或者胡派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四中全会举行之前,中共内部“权力斗争”微妙,有关习权力稳固性的正反两种可能,都不能完全排除。
回顾过去,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闭幕式上,胡锦涛被当众架离会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次事件被外界视为“团派被彻底边缘化”的象征。之后,李克强、汪洋退休,胡春华被踢出政治局。对此,外界普遍认为,以胡锦涛为首的“团派”已被习近平“团灭”。
但在2024年,曾数度传出升官,却一再落空的“胡海峰”居然升官了,从浙江丽水“市委书记”升任“民政部副部长”。之后,胡海峰的曝光率明显上升,近期更是频频露面。
其中,最让外界关注的是,今年9月,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在大陆微博、海外社媒的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土耳其大使塞尔丘克‧于纳尔(Sel?uk?nal)礼节性地拜会了中共“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双方就发展两国间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帖子还发布了土耳其大使到访胡海峰的办公地点、向胡送上礼物的照片。
而根据公开消息,于纳尔在今年8月1日,才向中共外交部递交国书副本,正式走马上任。因此,于纳尔拜访胡海峰的行为,引发外界关注。
对此,时评人士唐靖远在其自媒体节目中指出:“此次于纳尔去拜会胡海峰显得很不寻常,因为胡海峰只是一个排名第四的民政部副部长,分管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等,和外交领域没有半点关系。”他认为,于纳尔就是冲着胡海峰是胡锦涛儿子的身份来的,“说白了就是冲着胡锦涛来的。”
大陆经济崩塌 昔日繁华不再 如今遍地萧条
近段时间,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的年轻人发布诉苦视频。他们称,企业接连倒闭,以致于他们“求职无门”。现在,他们已陷入困境。而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主也在公开抱怨,订单锐减、资金链紧绷,让企业难以为继。
江苏昆山一名从事电子零件制造的企业主称,今年暑期,他的工厂接到部分“以旧换新”的订单,但不到两个月,订单突然减少。之后的几周,工厂的出货量几乎为零,员工被迫放假。厂区附近的加工厂,已经有三家关门了,有的在出售厂房。街口餐馆也因为没有食客,贴出“转租”告示。他说:“虽然新闻里说,现在的经济稳中向好,但在我看来糟糕透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年底。”他补充,听说这里还算是好的,广东那边的情况更差。
化名邵峰的北京经济学者指出,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已经选择撤离。虽然当局极力安抚,称中国的经济仍有活力,但这样的话术已无法取得民众的信任。他说,今年3月,李强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承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但在实际上,民企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极限。从3月到现在,大陆各地都出现了民企“倒闭”和“裁员”等现象。
邵峰表示,当企业主选择“不再抱着幻想”,中共政策工具箱中的“老调重弹”也难以挽回颓势。至于说,中国的经济是否还会有回升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我个人很不乐观。”他说,大陆现在的环境远不如九十年代。有接近中南海的朋友对我说,“你已经走不远了,让下一代早点离开吧。”
曾在美国跨国公司任职的李女士称,她早年在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于2016年加入上海的一家化工企业,管理亚太业务,年薪高达160万人民币。但公司撤离上海后,她失去了工作。没有收入,她不得不退掉早年购买的几张保单。不仅如此,她还要把租住的房子退掉,去租一个小房间。她说,“我从没想到,自己会是这种结局。”
一名浙江网友称,当局强制缴纳社保,以致老板直接走人,报警也没用。对此,有网友回应,这类事件常被定义为“债务纠纷”,警方不予立案,员工只能走法院程序。
化名宋涛的北京学者指出,大陆过去的繁荣,从本质上来说,是“虚假的繁荣”。他说,“中国靠制造业出口赚取外汇,但同时也在掠夺劳动者的财富。其中一部分用于基建、外援与军工发展;而另一部分资金,最终流入的却是“权力者”的口袋。”
宋涛称,楼价暴跌、企业倒闭、餐馆关门,其根源在于百姓手里没钱了。
浙江嘉兴企业主冯先生说,仅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他就听说当地有“数十家”中小堡厂倒闭。他说,这次倒闭的大部分,是资产在两三千万元的小企业,有的企业已拖欠员工几个月的工资了,老板根本没有能力缴纳社保。工人报警后,却被告知,这属于“民事纠纷”,只能走法院程序。现在,许多工人不要社保,只希望能“按天”结算工资,以维持生计。
最近两周,东莞地产中介在视频网站上 推销被清空的厂房。从视频中看,厂房的数量很多,绝大部分厂房整栋出售,价格在数百万至两千万元不等。这意味着,东莞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已繁华不再。对此,台商黄先生说,与十年前相比,东莞的工厂减少了七成,工人也跑了,所以才有那么多空置厂房。
高盛与瑞银认为,如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似乎已经进入了“下行快车道”。
多位学者指出,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不是短期政策就能逆转的,真正的挑战在于“信任重建”与“结构转向”。如果决策层仍以行政手段替代市场澳革,经济“失速”将会变成经济“停滞”。
大陆经济萧条,社会乱象不断。如今,连天气也跟着乱了起来。近段时间,大陆多地出现极端气候,包括洪水,台风、暴雪、雷暴等。现在,连气温都跟着乱了。
全乱了 北方冷到破记录 南方高温直逼40度
10月的气温本应凉爽宜人,是一年中温度最适宜的时期。但今年的10月,中国南北方上演的却是“冰火两重天”。
10月10日上午,“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未来两天,四川盆pen地、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都有“大到暴雨”。
与此同时,江南和华南北部仍被高温笼罩,其中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
据陆媒报道,10月9日,江西、湖南、安徽最高气温上升至37℃以上,武汉、长沙、南昌、重庆冲上了35℃的高温线,刷新了各自的最晚高温记录。
江苏、上海冲到30℃,浙江、福建中东部部分地区冲到32℃,西部地区的温度则高达35℃以上
不仅如此,南方高温还将持续。在13日之前,江南的高温还会继续攀升。浙江中西部、福建、江西、湖南,可能还会出现37-38℃的高温,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的局部地区,甚至可能出现39℃。
而在北方,气温却低得惊人。以北京举例,10月9日,北京南郊观象台 观测到的最高气温只有10.6℃摄氏度,创下74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温度。
而北方其他地区的气温也在大幅降低,已提前进入深秋模式,很多地区的气温,已经达到往年11月中旬的水平。
以哈尔滨举例,最近几天,连接降雨。10月8日,哈尔滨最高气温为12℃,最低温度为零下-1℃。10月9日,最高气温为13℃,最低温度为1℃。
用网友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你在北方裹着袄,我在南方露着腰”。
——《佳音时刻》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