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出现中国游客“撤离”潮?
2025-10-11 11:25: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泰国网传媒
近期,泰国社会讨论热烈——为何昔日最庞大的中国游客群体,正在减少来泰的比例,反而选择前往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
过去,部分中国游客常形容越南某些景点是“迷你版家乡”,既熟悉又缺乏新鲜感。
但如今,越南却成为他们的首选。
根据越南财政部数据,今年前八个月越南共接待国际游客近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7%,其中中国游客约350万人,占比超过25%,较去年增长44.3%。
相比之下,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入境泰国的外国游客累计约1900万人次,同比下降6.35%;
其中,中国游客仅260万人。
同期,新加坡接待中国游客230万人,马来西亚上半年吸引了218万人次,增长率高达35.6%。
可以说,在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只有泰国出现明显下滑。
越南方面预测,到年底中国赴越游客可能突破600万人次。
泰国方面则面临总理及内阁更迭、政策不确定、邻国局势波动等多重压力。
业内分析认为,越南虽未对中国游客开放免签,但凭借价格优势、安全形象及宣传策略,吸引力不断上升。
泰国虽然早已实行“中泰互免签证”,却出现“签证免了、人没来”的现象。
原因何在?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老生常谈的两大主因还是——安全与成本。
其一,部分中国游客仍担忧东南亚电诈新闻及安全问题。泰国虽受误解牵连,但尚未有效重塑安全形象。
其二,泰国物价上升明显,餐饮、住宿、交通成本较疫情前高出三成。
中国社交媒体上甚至流传“去泰国比去日本还贵”的说法,让“性价比”成为敏感词。
与此同时,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不断优化旅游宣传与服务体系。
尤其越南,善用“最实惠目的地”的定位,配合稳定政治与较低消费水平,逐渐形成新吸引力。
然而,泰媒文章也提醒,这种繁荣并非没有隐忧——越南部分边境地区同样存在跨国诈骗问题,只是尚未被中国公众广泛注意。
泰国若能彻底整顿少数地下利益链条,重建安全形象,仍具重新夺回市场的潜力。
本质上,这场变化反映出中国游客结构与消费心理的调整:经济放缓、消费趋稳,人们更注重“花得值”。
当“泰国游”不再被视为价廉物美,消费者自然会寻找替代。
中国游客“大撤离”,泰国旅游明年更凉?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游客前往东南亚,已经不是简单的“去放松度假”,而是带着半创业、半考察的心态,去寻找新的机会。
有人在考察产业园,有人体验医疗、教育、养老项目,有人观察房产走势。
换句话说,中国游客正从“消费型游客”向“投资型游客”转变。
而对泰国来说,这一变化恰恰揭开了两道“隐形伤口”,也是未来一年旅业最大的隐忧。
泰国政坛不稳带来“双重硬伤”
首先是安全感受的动摇。
当外国游客打开新闻,看到“泰国又在换总理”,心里难免会担心:社会是否稳定?
街头是否安全?是否可能发生突发集会或政坛冲突?
对于以家庭出行为主的中国游客来说,“不确定”往往比“危险”更可怕。
第二个硬伤则更深:投资信心的动摇。
经济下行之下,如今的中国游客,不只是来泰国拍照打卡、购物消费,他们更关心能否在这里开公司、买房、办签证、投资医疗养老产业。而一旦政局频繁更迭,政策延续性就成疑。
对他们来说,这种“不确定性”,等同于“风险上升”。
这两道伤口,一个影响游客量,一个影响投资量,而这两者相互牵动,形成了泰国当下最现实的挑战。
泰国两年三总理,旅业难谋长远
从巴育正常卸任开始,到赛塔、佩通坦、再到现任总理阿努廷,短短两年内,泰国已经历三位总理更替。
而阿努廷的任期仅有4个月,预计将在2026年1月31日正式解散国会,进入新一轮全国大选。
大选在1月31日当天就能完成?不太可能。
5个月能勉强完成吗?也许吧,但愿无政坛辩论和补选。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现在到2026年上半年,泰国将处于政策真空期——
赛塔提出的免签与旅游促进政策,或缺乏接续执行者;
佩通坦团队所铺垫的旅业改革,也被迫中断;
阿努廷任期太短,不可能推出长期性刺激方案。
结果是:2026年上半年,泰国旅游业恐难有“大动作”。
无论是航线补贴、签证优惠、还是市场宣传,都可能陷入观望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将趁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游客的习惯一旦被“重塑”,就难以再轻易改变。
汇率与信心的连锁反应
截至目前,人民币兑泰铢依旧维持在约1:4上下,代表着中国游客的每一笔消费、投资、住宿都显得“不太划算”。
更重要的是,泰国物价居高不下,从街头餐饮到服务业,普遍被认为“贵过疫情前三成”。
因此,中国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去泰国,花的钱比去日本还多。”
而当游客觉得“贵、不值、不稳”,这三个字就足以让旅业陷入寒流。
形象与信任,才是最关键的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游客并未抛弃东南亚,只是换了方向。
他们去了越南——那里价格更低;
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那里被认为更安全;
甚至有人转往其他国家——因为新的免签政策。
这并非泰国的“衰退”,而是整个区域格局的再平衡。
当中国游客开始重新定义“安全、性价比与确定性”,东南亚的旅游地图,也在随之重画。
泰国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与文化优势,但要重新赢回人心,靠的不是广告,而是信任与稳定。
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秩序,唯有稳定,才能让市场安心;
唯有安心,游客与投资才会回来。
泰旅业未来:或许比“冷季”更冷
从短期来看,泰国旅业的“冷”未必止于2025年下半年—— 如果2026年上半年持续政坛调整期,那么这一“空档”可能成为东南亚旅游竞争的转折点。
当中国投资型游客已经习惯了越南、马来西亚模式,再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振、经济信心未复,泰国要想快速反弹,并不容易。
我们依旧相信泰国的潜力,但信任需要被重建—— 而这场重建,必须从“稳定”开始。
因为,没有稳定,就没有信任;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