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23亿美元海外信托被接管 律师解析
2025-10-09 23:25:4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香港高等法院日前授权恒大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包括许家印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此举显示许家印惫建的23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安全屋”被击穿。
香港高等法院9月16日就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家族信托案作出判决。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
长期以来,离岸家族信托因其“资产隔离”“税务优化”等功能,成为富豪群体的“标配工具”,甚至被部分人曲解为“避债神器”。 香港高等法院此次判决显示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合法合规的财富规划”,而非“逃避债务的避风港”。
《经理人杂志》10月9日表示,当信托被用来规避债务人责任、欺诈债权人时,其“资产隔离”的防火墙将被法律彻底击穿。此举冻结了许家印可能高达5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击碎了长期以来一些人对“海外信托绝对安全”的幻想。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10月10日引述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致高家族办公室专委会主任、致高财富传承中心主任陈丽娅律师的评论说,“离岸信托绝对安全”是营销话术,而非法理结论。信托的安全性取决于结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不得保留撤销权、投资指令权);受托人必须具备独立受监管资质,与委托人无利益关联;受益权透明、分配机制合理;信托设立时未处于已知或可预见的债务风险中。若任一条件缺失,法院即可认定信托名实不符,从而“穿透信托屏障”。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香港法院“击穿”许家印家族信托所依据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首先是“实质重于形式”,不管信托架构多复杂,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诈原则”,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最后是“债权人保护优先”,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债权人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自恒大上市以来(2009~2022年),许家印和丁玉梅合计分得红利逾500亿元人民币。许家印家族信托资金主要源自这些巨额分红,而且,恒大当时已负债累累,存在潜在债务风险。信托设立的目的是实现家族财富的跨代传承和资产保护,使家族资产在债务风险来临时能够隔离于债务人的责任范围之外。
《经理人杂志》透露,许家印、丁玉梅夫妇在2019年前后在美国设立了高达23亿美元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名儿子为受益人。大陆自媒体“财话连篇”10月9日表示,中共官方认定恒大2019年和2020年财务造假,而许家印在2019年设立信托。明明知道公司债务缠身,危机即将爆发,许家印却仍然紧急设立信托,证实了他欺诈性转移资产的事实。
2021年,恒大发生债务违约,2024年初,香港高等法院正式下令对恒大进行清盘,并委任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Edward Middleton与黄咏诗担任清盘人。2025年8月25日,恒大正式从港交所退市,终结了其在港股的16年上市之路,留下巨额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