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配料表】更重要的表,9成人从来不看

2025-10-08 12:25: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健康科普

狙桃观察,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饮食健康观念误区,一种是只要看到配料表中出现自己看不懂的化学名词就莫名恐惧,我们上一篇文章对“配料表干净”的狂热崇拜,是一场巨大的反智陷阱就是针对这类误区而写。另一种误区则刚好反过来,就是对各种加工食品蛮不在乎,认为只要是能合法在超市销售的食品,健康程度都差不多,爱吃就吃,完全不在乎有什么健康风险。今天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类误区。

01

“天然”不重要,营养成分才是关键

有一类食品叫做“深加工食品”,通常指在原始农产品或初级加工食品的基础上,经过多步骤、复杂工艺处理,改变了原料的结构、营养成分和风味,最终得到形态与原料差别较大的食品。国际上有一个对食品加工程度的NOVA 分类法,它把深加工食品称为Ultra-processed food,简称为UPF,有时也被翻译为超加工食品,意思都差不多。

目前营养学界普遍认为,深加工食品摄入过多,与多种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很多人对添加剂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而像盐、糖、脂肪等这些营养元素,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很放心。其实,深加工食品之所以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真正的元凶恰恰是这些我们最熟悉也最放心的营养元素。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商家为了迎合“配料表干净”的潮流,放弃使用高效安全的防腐剂,转而用大量的盐和糖来防腐。结果,你可能成功避开了那些名字吓人的化学添加剂,却一头撞上了高盐高糖带来的,有确凿证据的健康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有些是“深度加工”的典型,有些则看似“天然无害”实则暗藏杀机。

第一个例子:加工肉制品。

很多人爱吃的火腿、香肠、培根、腌肉等(诚实地说,我也爱吃)这些是深加工食品的“杰出”代表。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 类致癌物,这意味着有“充分证据”表明它对人类有致癌性。举个例子,街边或者旅游景点经常会看到的那种火山石烤肠就是典型,它一只的重量是 50到 70克。

图:生活中常见的深加工食品

说句实话,这种烤肠解馋又解饿,我出门在外,偶尔也会买着吃。但我们必须清楚,这玩意吃多了对健康真的不利,那么到底多少才算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2015 年发表的一篇报告,每天(不是每次)食用 50 克这类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18%[1]。所以,出去旅游的时候偶尔来一根烤肠,问题不算大,我带孩子出去旅游,他们有时馋了想吃烤肠,我也会答应。但是,如果经常拿这个经常当菜来食用,那对健康一定是不利的。

而让烤肠成为“健康杀手”的元凶,主要是在腌制、烟熏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N-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物质,以及这类食品的高油、高盐属性。注意看下图的【营养成分表】:

看,这款香肠所含的脂肪,每 100 克NRV 高达 42%,若你吃两根下去肯定不够饱,但你当天其他的饭菜里就不能再有一丁点油水了,否则脂肪摄入就会超标。

而这是很多人经常拿来充当泡面神器或夜宵充饥的火腿肠,能看到脂肪 NRV 不低的同时,钠的 NRV 值更达到炸裂的 60%!这美味的火腿肠吃两根下去意味着什么,我也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个例子:100%纯果汁。

这种食品非常具有迷惑性。配料表可能只有“水”和“某某浓缩汁”,看起来非常“干净”,而且也足够天然,尤其是街边的鲜榨果汁。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为什么?因为:

1. 营养流失,糖分浓缩:榨汁过程会去除水果中绝大部分的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留下的几乎全是糖。

2. 血糖飙升:没有了纤维的“刹车”,果汁中的糖分会被身体像吸收可乐一样迅速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长期会加重胰腺负担,增加糖尿病风险。

3. 热量易超标:喝一杯由三四个水果榨成的果汁很容易,但这会让你在没有饱腹感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摄入远超吃一个水果的热量和糖分。

第三个例子:白米粥配咸菜。

这是一些人心中“清淡”、“养胃”的标配。但实际上,精白米熬成的粥,本质上就是一碗浓糖水,是典型的高升糖指数(GI)食物[2],下肚后会导致血糖迅速飙升。而咸菜,更是腌制食品“藏盐大户”。这一餐,除了快速升高的血糖和超标的钠,你几乎得不到任何优质的营养。

你看,无论是深度加工的火腿,还是看似天然的纯果汁和所谓清淡的白米粥,它们的共性问题,在【配料表】中往往无法充分暴露。要揭示真相,我们需要另一件更有力的武器。

02

为什么说【营养成分表】更重要?

如果说【配料表】回答的是“食物里面加了什么?”的问题,那么【营养成分表】回答的则是“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以及“它对你的健康膳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后者的信息含金量和重要性要高得多。

我买任何包装食品,都有看一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我最关注的是下面这几项:

钠:主要来源是食物中添加的盐。钠摄入超标是高血压的元凶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钠的摄入量不超过2克,相当于 5 克食盐。

碳水化合物:指糖、寡糖和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除了食物本身自带的碳水化合物以外,我们日常接触的食品、饮料中常包含大量的“添加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等。WHO 强烈建议将成人和儿童的添加糖(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总能量摄入的 10% 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降至 5% 以下[3]。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过多摄入这两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反式脂肪,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应尽可能避免。

【营养成分表】中最重要的数值是NRV。这个百分比数值非常有用,它的全称是“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这是中国在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强制国家标准,所有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注。它的意思就是:该食品可以补充你全天某种营养素份额的百分之多少。

我想特别说明的是,这句话中的“补充”俩个字,也可以理解为“消耗”。因为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对于食品匮乏的地区,NRV 值意味着需要按照摄入目标进行补充,但对于正在看文章的你来说,NRV 值就是对于可摄入量的消耗。

比如某款食品中,钠的 NRV 值是“每 100 克100%”,意思就是,吃100克这种食品,就已经消耗掉你每日钠摄入推荐量的 100%,再多吃就超标了,对健康不利。也有些食品标的是每份的 NRV 值,看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不难发现,当我们因为“【配料表】干净”而感到放心的时候,【营养成分表】里却暗藏着更大的健康风险。

我来举例说明:

1 号食品,某知名品牌巧克力威化。如果只看配料表,上面写着植物起酥油,麦芽糊精,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磷脂,碳酸氢钠,聚甘油蓖麻醇酸酯,碳酸钙),还有食用香精、无水奶油等等。很多追求配料表干净的人,会觉得可怕,因此会严格地限制孩子食用。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营养成分表。它每份的重量是10.1 克,每份中脂肪,碳水的NRV都没有超过 6%,钠的NRV更是不足 1%。这其实意味着吃个二、三根,对身体的负担并不大,至于那一长串的食品添加剂,在这个食用量面前,根本无需担心。当然我也必须指出,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鼓励孩子吃这种膨化食品,它们也属于深加工食品,也不宜多吃。我只是想告诉您,不需要谈巧克力威化而色变,这东西份量很轻,偶然吃几份解解馋,对健康的危害极小。

2 号食品,某款主打“零添加”的辣条。它宣称不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剂,甚至采用了许多商家乐于宣传的“传统手工古法”制作。翻看它的【配料表】也确实非常“干净”,只有小麦粉、大豆油、饮用水、食用盐等常见材料。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就放下了警惕,觉得它至少要比巧克力威化饼干健康一些。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我们仔细看【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款辣条每 100 克就含有高达 2160 毫克的钠,NRV 值高达108%!而一袋辣条是 200g,这意味着只要吃上半袋这种辣条,一整天的钠指标就超标了。

相比之下,虽然巧克力威化饼干也不是什么健康食品,但偶尔吃两根,至少不会让某一项营养素指标瞬间“爆表”。这样看来,那款配料表“干净”的辣条,反倒成了一个更隐蔽的健康杀手。显然,只有当我们学会读懂【营养成分表】,才能真正认清它的真面目。

另外,由此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个关于反式脂肪的常见误解。很多人看到【配料表】里有“起酥油”、或者“氢化植物油”等字眼,就立刻将其与有害的反式脂肪划上等号。其实,这已经是相当落后的认知了。事实上,随着食品工业中氢化工艺的普遍提高,现在的许多氢化植物油已经可以做到将反式脂肪的含量控制在 0,或者一个极低的水平。一些谣言传播者,现在还拿“起酥油,氢化植物油等于反式脂肪”说事,就是故意误导了。中国已经明确规定:当配方或生产过程中含有全氢化/部分氢化油脂时,反式脂肪含量应当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

03

控制食品风险,重在分清主次

上篇文章有人在留言中问:如果我们能保证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食品还很新鲜或者没有腐坏,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呢?

首先,这样一来,所有预包装食品就基本与你无缘了。其次,即便你只食用新鲜的米面、肉类、果蔬,那油盐酱醋总少不了吧?所以调料中的食品添加剂依然无法排除。再次,如果所有的食物都选择最新鲜的,您的钱包允许吗?

因此,对于预包装食品,我们的选择逻辑应该是:到正规超市或网购平台选择正规商家的产品,不贪便宜去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然后通过【营养成分表】来判断它的营养结构是否均衡。

至于【配料表】,除非有身体过敏或文化习俗、个人偏好上的禁忌,否则对普通人而言看配料表的意义真不大。甚至也有科普博主提出“非食品专业的人士就不要去看配料表了,否则有害无益”。虽然这话是有些极端的,但就当下的现实来看,并非全无道理。现在许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风险最低的环节,反而忽略了对健康影响更大的问题,这是本末倒置。这就好似有一个人说“我不买靠近小区门口的房子,因为容易吸到汽车尾气,引起肺癌”。这观点不算毫无道理,但如果说这话的人是一边吸着烟一边说,那就显得有点搞笑了。

04

最后总结一下

1、对于日常膳食,多样化搭配,多吃新鲜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鼓励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等,这些应是你餐盘里永远的主角。

2、对于预包装食品,学会看【营养成分表】。购买包装食品时,请把注意力从【配料表】转移到旁边的【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钠、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含量以及相应的 NRV 值,准确把握每日摄入的比例,如果某天偶尔多吃了,那么后面几天就应该少吃。

3、把深加工食品当作“偶尔的放纵”。它们不是魔鬼,但绝对不应该成为你日常饮食的主体。解馋可以,但千万别当成日常饭菜来吃。

归根结底,对食品的追求,不应是反智、反工业的“纯天然”崇拜,而应该是基于科学的理性选择。看懂营养成分,平衡膳食结构,这远比盯着几个化学名词自己吓自己要重要得多。

更多的饮食营养方面的技巧和建议,也被我们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写进了科普书《吃货科学指南》里。

PS:

我自己在炖鸡汤或鸽子汤时,总爱放两片火腿提鲜。我非常清楚,那两片火腿是深加工的 1 类致癌物。甚至我也明白,那碗精心熬制的浓汤本身,也算不上什么健康食品----无非是溶解了大量脂肪、嘌呤和钠盐的风味液体。然而,在享受美味与承担健康风险之间如何权衡,是我自己可以做主的。

这正是我希望大家在看过本文后能理解的:不必陷入“XX从此就碰不得了”的极端思维。“某种食物被证实存在健康风险”是客观断言;“这种风险算不算高”是个人观点;“是否愿意为了美味的体验,而承担该风险”这是个人偏好。

我们的初衷,是用通俗的语言呈现科学事实,协助您进行风险评估。只要是基于充分认知和理解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人自由。我们真正的敌人是生造的谣言,是刻意的误导,是无端的焦虑,是崇古的臆想,是利用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朴素心情而制造的骗局。你是否同意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传习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网民希望“总加速师”连任
  2. 美国会报告认“封堵失败”!中企砸钱绕道买芯片
  3. 中共党媒在为胡春华接班制造舆论气氛?
  4. 澳洲法院传唤杨兰兰 10月17日亲自出庭
  5.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用人类的尺度揭示量子特性
  6. 美港口费即将上路 高额成本重击中资船舶
  7. 共和党人开始讨论与川普“划清界限”
  8. 留不下来的留学生们,正在“婚绿”...
  9. 防中共封锁全面断电 台湾加强能源储备寻求美援
  10. 中共社会管控出现新红线
  11. 美国会听证会 专家警告中共正非法扩张领土
  12. 默克尔乌战一番言论 引发波海国家与波兰强烈反弹
  13. 川普谈关门原因:遭民主党“神风特攻队”式的袭击
  14. 小泉进次郎败选内幕曝光
  15. 恐四中全会前出乱子?党媒连发八文惹议
  16. 中国人真实故事系列:拼爹时代的阶级固化
  17. 空前!全球加密币ETF吸金创历史 比特币创新高
  18. “立即释放”谈何容易 以哈谈判到底卡在哪儿?
  19. 金价半年涨1千美元 分析:金融市场敲警钟
  20. 【佳音时刻】李克强手稿曝光 揭其“必死”真相
  21. 读《知命赋》心境自明
  22. 日本为什么会是亚洲获得诺奖最多的国家?
  23. 苏共秘密津贴?鲁迅等左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24. “史前核战争”抹去史前文明的痕迹
  25. 身家180亿美元!37岁华裔天才打造240亿独角兽!
  26. 川普:可能在四五天后宣布大规模裁员
  27. “八月怕十七” 究竟怕什么?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28. 中国央行连11个月增持黄金 专家称金价迟早1万美元
  29. 放弃美籍去当兵,三星“废柴太子”要洗白?
  30. MSTR持有的比特币规模逼近亚马逊账面现金
  31. 添加剂泛滥,狗都不吃的预制菜,我们天天吃?!鸡蛋兽药残留超标316倍!
  32. 分析:网民希望习近平连任 加速搞垮中共
  33. 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援助越来越不遮遮掩掩了
  34. 云南腾冲龙凤神井 龙井生男凤井生女
  35. 黄仁勋:美国必须赢得AI竞赛 未来要像美元一样....
  36. 传习近平施压美方“反台独”台海局势风险曝光
  37.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科研课题征集
  38. 中国经济崩塌!堡厂搬走深圳萧条!业主叹生意难做1800万人不消费了?
  39. 专家亲授:5个助眠小技巧
  40. “金九银十”失色 中国楼市十一异常寂静
  41. 多款先进装备亮相,中国军事技术大爆发
  42. 酒店里,挤满了偷偷开房的已婚女性
  43. 注意!6个常见习惯会损害膀胱的健康
  44. 以色列与哈马斯会把握停战的机会吗?
  45. 辽宁绥中县发生重大刑案 嫌犯穿拖鞋逃跑
  46. 国产汽车倒闭之后:百万新能源“烂尾车”找谁要质保?
  47. 钻石如何被岩浆带到地表?
  48. 左手黄仁勋,右手苏姿丰——奥特曼通吃算力
  49. NHK《周恩来》专题纪录片 曝周总理大骂毛泽东
  50. 美国港口费来了!全球前10大航运公司"明年恐损失32亿"
  51. 如何阻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
  52. 【佳音时刻】李克强亲笔文稿被曝光?
  53. 美参院一次性确认107名川普提名人选
  54. 中共欲推“国企民企融合” 动机广受质疑
  55. 遭北京背信弃义,华尔街醒悟
  56. 美军或将宣布海军下代隐形战机合同商
  57. 广东一高速路多车相撞 伤亡人数不明
  58. 市场不确定性加剧,黄金突破每盎司四千美元高位
  59. 回村当全职孙女,我的人生完蛋了吗?
  60. 哈马斯称已提交换俘名单 谈判出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