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院士眼中的科普工作

2025-09-28 21:25:2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

科普方法要有针对性

郑纬民在授课。吴承蔚摄

【人物小传】

郑纬民,1946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存储系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处理平台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问:您的日常科研工作很忙,为什么还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在互联网上做科普?

答:对于院士群体而言,参与科普活动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之一。做科普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有很多好处——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能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更多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还有助于纠正谬误,让人们了解真实的科技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围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话题做过科普,效果都非常好。

问:听过您科普讲座的人很多,有学生,也有各行各业人士。面对不同人群,您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

答:这些年,我主要面向3类人群做科普:第一类是给中小学生做科普,仅今年内,我就在浙江宁波、四川巴中等地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孩子们都很想知道最新的科学知识;第二类是给大学生做科普,近年来我曾去过四五十所高校,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科普讲座;第三类就是面向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等做科普,很多听众对科学知识十分感兴趣。这些科普内容不仅帮助他们了解科技前沿发展,也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科普方法要有针对性。比如,面向中小学生做科普,互动性要更强;面向大学生做科普,要拓展他们对不同学科的认知;面向企业人员做科普,要从他们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切入,提升科普的实用性。

问: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非常快,对科普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知识迭代非常快。我已经快80岁了,也不断地跟着最新趋势学习。在清华,我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年轻老师、学生,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这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我自己在做科普中也有所收获。我讲的内容有一些是我的专业,有一些可能不直接相关。网友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各个领域,我会把网友的问题发到工作群里,大家集思广益来研讨。遇到不了解的问题,我还会向其他老师请教。他们跟我普及了,我再回答大家。所以说,科普其实是很多科研人员一起做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

科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舒德干(左一)在和学生交流。西北大学供图

【人物小传】

舒德干,1946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博物馆馆长。从事进化古生物学研究,他发现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被公认为人类在脊椎动物大家庭里的创头始祖,同时提出“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构建第一动物树”假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问:地球第一动物树是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发现的,能否谈谈发现的过程?

答: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双重驱动下,地球所有生命构成一个万物共祖的谱系树,即生命树。生物学家综合遗传学、形态学和发育学多重信息,构建出各级各类现代生命树,其中包括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三大类群的现代三分动物树。由于长期缺少可靠的早期化石记录,学界不知道最初的完整三分动物树,即第一动物树是何时成形、如何成形的。

可喜的是,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对5.2亿—5.18亿年前的澄江软躯体构造化石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第一动物树成形的可靠证据。第一动物树意义非凡,它构成地球生命史上继生命/细胞起源、真核生命起源之后的第三个重大里程碑,是地球从原始二极生态系统(藻类生产者和细菌分解者)跃升为完善三极生态系统(添加了动物消费者)的主要分水岭。

问:您认为科普需要通过哪些形式来实现?地质领域的科普具有哪些意义?

答:我从1999年开始接触科普。当时,我和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关于发现5.18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最古老脊椎动物昆明鱼和海口鱼的论文,在国际上引发了关注。那时,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所和中小学都邀请我去做科普讲座。后来我逐渐认识到,科普工作和科技创新同样重要。20多年来,我们组织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定期到高校、研究所和中小学做科普讲座,传播科学进化论思维、科普古生物学新进展等。

科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科普图书、短视频、影视、戏曲以及线上线下演讲等都是很好的途径。我们发现的昆明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这便是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的好形式。

人类是行星地球唯一的意识生命。利用各类科普手段,解读地球从46亿年前的火球到水球,再到细菌球、真菌/植物球,直到动物星球的全景式演化过程,领略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协同演化奥秘,追寻人类远祖的微观和宏观进化轨迹,这既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苏国辉

科普的意义首先是点燃兴趣

苏国辉在做讲座。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苏国辉,1948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研究,1985年首次通过外周神经移植方法实现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长距离轴突再生。

问:您和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损伤修复”,请问“神经损伤修复”的机理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们团队围绕“神经损伤修复”开展科研攻关,重点解决临床中枢神经损伤“难以再生”的难题。我们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视神经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视神经的“微环境”,激发受损视神经的再生能力。目前,我们已在动物身上完成视神经再生实验,下一步计划推进临床试验。

问:您是何时开始做科普的,科普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大约在六七年前,我开始做科普。科普内容随着时间和受众需求不断调整。在科普中,我会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跟中小学生讲解我的研究方向。比如,我会讲在读博士时如何从“重复实验”中找到突破点,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告诉同学们,科研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慢慢摸索中突然遇到惊喜的过程,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韧性。

近些年,我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在科普中加入了主动调节情绪的“干预方案”,比如运动、光疗、社交互动等。我常鼓励学生: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天走走路、打打球,身体和心理都会变好。

问:您觉得做科普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让您难忘的经历?

答:科普的意义首先是点燃兴趣。很多学生觉得科学与大众有距离感,“高深难懂”。但通过听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发现“原来科学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原来研究成果能帮到人”,就会觉得科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其次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会和学生说,科研像爬山,99%的时间在重复和失败,但登顶的那一刻,会有十足的成就感。

前一阵,我在华南师大附小做科普时,有学生问:运动能提高成绩,科学原理是什么?我结合自己的研究向他解释:运动时肌肉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会进入大脑,能提升学习效率。看到孩子们眼睛发亮的样子,我觉得科普“活了”。我要继续做好科普工作,把科学梦想“种”进更多人心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魔术大师其实是特异功能奇人?
  2. 纽森嘲笑川普“三军肥统帅”引爆网络
  3. 股价狂飙近1000% 这只超级大妖股被SEC紧急停牌
  4. 美对华出口管制重大升级 封堵中企子公司
  5. 美政府即将面临七年来首次关门
  6. 中国国产客机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购遭遇困
  7. 受惠川普“大而美法案” 部分美国中产缴联邦税归零
  8. 逛省城:长春净月潭景区
  9. 美民意翻转 纽时民调:同情巴勒斯坦首度超越以色列
  10. 辉瑞同意自愿降低美国药价
  11. 美参院否决两项拨款案 政府开始“停摆”
  12. 800乌军死守水库阵地
  13. 哥伦比亚总统撤换驻华外交官:抨击其破坏两国关系
  14. 川普:哈佛将与白宫敲定5亿和解协议
  15. 近7年来首次 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关门”
  16. 习近平重申“反台独”,北京发布2758决议立场文件
  17. 于朦胧之死涉高层夺敌之战 正副国级大斗特斗
  18. 非公民学生是否享言论自由权?联邦法官做重磅裁决
  19. 政府关门倒数!川普威胁采取“不可逆”削减福利行动
  20. 无证客装高中生 免费寄宿还买枪 直到他孩子妈打电话…
  21. 川普计划如何结束战争并重建加沙 一文看懂
  22. 中国停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铁矿石 澳总理表态
  23. 广东两“世仇村”和解:清末发生械斗 百年不往来
  24. 正副国级大斗特斗 于朦胧惨死涉高层夺敌之战
  25. 再遭美国致命性打击,印度寻求破局
  26. 全美高级将领大会川普讲话70分钟 台下一片沉默
  27. 传“胡温汪张”开紧急会议 陈吉宁秘密接触张又侠
  28. “十一”招待会范长龙露面 曾有被查传闻
  29. 【热点互动】中共释假信号 企图诱美“反台独”
  30. 美元升值40年轮回,日本再临日元暴涨边缘
  31. 沈阳多地冰雹,大的超过1厘米
  32. 向太片场震怒,范冰冰试装耍大牌
  33. 这两条新闻一起看,是不是过于“讽刺”了?
  34. 【纪元焦点】破解习衰败之路的内在根源
  35. 一大陆AI公司董事长套现40亿
  36. 川普想复活战列舰:现在的军舰丑爆了
  37.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弃权票后表态:已是最大善意
  38. 山东推出“蟋蟀月饼”怪异口味引质疑
  39. 不是你想的那样 打破有关飞行员的8个误解
  40. 男性补精力 吃这7物 重拾雄风
  41. 广东灭蚊运动升级 市民:当局借疫情牟利
  42. 白宫:政府将“关门”,正执行“有序停摆”预案
  43. 佛州官员赠送迈阿密黄金地段 拟建川普总统图书馆
  44. 洋葱有这8个功效 难怪外国人的餐桌上天天都有
  45. 纽约市房主现可申请建后院和地下室公寓
  46. 美参院否决两项拨款案 政府濒临关门
  47. FBI参与移民执法行动 突袭芝加哥南岸社区
  48. 女子提前半月蹭免费高速遭网暴
  49. 于朦胧案牵出200亿洗钱黑幕 黑客将在全球曝光凶手
  50. 她获任命,将成为韩国外交史上首位女性驻美大使
  51. OpenAI与三星、SK海力士达成初步协议
  52.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受理
  53. 川普称若未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对美国的侮辱”
  54. 安理会批准向海地派遣镇压黑帮部队
  55. 工人被拖欠6万工资,赢官司却拿不到钱
  56. 赖清德接见美农业部次长 台美双方互购农产品
  57. 青光眼早期无症状?三招守护视力
  58. 美贸易代表:对华征收55%关税是良好现状
  59. 川普宣布:征税100%
  60. 10月1日中共篡政当天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