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者必须离开华盛顿?

2025-08-28 07:25:2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总统川普在参观白宫“人民之家”博物馆时透露,计划向国会申请2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来“美化与清理”华盛顿特区。

“我们将在12个月内美化这个地方。”川普说。他头戴一顶红色棒球帽,上面写着“川普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川普多次公开表示要恢复华盛顿特区的“干净与秩序”。据白宫发布的简报,自2023年以来,他已不下20次作出类似承诺,称要把美国首都从“谋杀和犯罪的噩梦”改造为“世界上最安全、最美丽的城市”。

此前,川普还在社交平台上贴出四张无家可归者所在营地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他在乘车前往高尔夫俱乐部途中所拍。配文中,川普表达了强烈不满:“无家可归者必须立即搬走!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住所,但必须远离首都!”

8月中旬,川普宣布华盛顿特区进入公共安全紧急状态,由联邦政府接管特区警察局,并部署国民警卫队员以应对当地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和流浪人员过多的问题。截至8月底,特区已部署有近两千名国民警卫队成员,以及来自联邦调查局、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缉毒局等10多个联邦机构的特工。

8月1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自称无家可归者在街头搭的帐篷。图/视觉中国

首当其冲的群体

按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界定,无家可归者是缺乏固定、规律且足够夜间住所的人群,既包括在紧急避难所或过渡性住房中过夜的“有遮蔽”人群,也包括在桥下、车内、公园、废弃建筑等不适居场所露宿的“无遮蔽”人群。

据统计,2024年华盛顿特区无家可归者数量为5616人。其中,个人无家可归者人数下降了4.5%,家庭无家可归者人数下降了18.1%。从安置形态看,进入紧急避难所或过渡性住房的人群占84%。无遮蔽人群约有900人,而他们也是本次清理行动中首当其冲的群体。

通常,露宿者会选择能遮蔽风雨、靠近生活设施的地点,以便获取水、食物、充电等援助。在华盛顿,无家可归者主要集中在繁忙的市中心区域,包括市区、联合车站、乔治城和雾谷等一些游客和居民交汇的地方,以及美国国家广场草坪、安纳科斯蒂亚河岸等联邦辖管绿地。

“我在火车站和地铁附近经常能看到流浪汉,有些人会躺在能排热气的下水井盖旁取暖。”就读于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的张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偶尔也会遇到乞讨和被骚扰的情况。”

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校园紧邻联合车站。作为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总部所在地,联合车站四周人流密集,空调、卫生间、餐馆、照明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车站门口的草坪也因此成为不少露宿者的落脚点。

8月20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也来到联合车站慰问执勤军警,称自己数年前带孩子来到车站曾遭到流浪汉骚扰,呼吁强化特区的治安管控。

“我想要有一个家”

今年3月,白宫发布行政命令,指示内政部长立即向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出指令,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迅速清理华盛顿特区联邦土地上所有无家可归者的营地和涂鸦。截至8月中旬,美国公园警察与市政部门已在华盛顿特区拆除了至少75处帐篷营地和60至80处涂鸦。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称,无家可归者可以选择进入收容所,接受戒毒或心理健康服务,拒绝的话则面临罚款或监禁。

这一强硬态度引发不少救助团体的担忧。社会服务组织“米里亚姆的厨房”(Miriam'sKitchen)宣传总监达娜·怀特认为,这是一种“闻所未闻、令人不安”的做法。“没有说明无家可归者为什么被赶出这座城市,也没说要把他们安置到哪里。”

华盛顿特区方面表示,特区将根据需要扩大收容能力,积极与无家可归居民合作,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庇护所。美国国家无家可归者法律中心的杰西·拉比诺维茨却指出,华盛顿特区的床位非常少,“在城市偏远地区,只有少数几张收容所床位可用。人们通常不愿待在这些地方”。

“他们坚持把我送到收容所,但我不适合住在那里。”在国会山街头流浪三年的伊西斯·伯内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要有一个家。”

全国无家可归者联盟执行董事唐纳德·怀特黑德则担心,很多无家可归者最终会被迫流离失所,甚至遭到监禁。“人们担心,这可能与那些因移民身份而被围捕者的遭遇类似。”

据多家美媒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日前下令,授权特区国民警卫队开始携带武器。国会“黑人核心小组”主席、众议员伊薇特·克拉克认为,军事化的过度警务将不可避免地加剧非洲裔等少数族裔社区的恐惧和不信任。

数据显示,华盛顿的人口中,非洲裔占比41%,但无家可归者中非洲裔比例却高达82.5%。在各类无家可归人群中,非洲裔均占比最高,其次为西班牙裔。

“动用警察权力驱逐人们之类的惩罚性措施会适得其反,”无家可归者社会组织HomelessLink高级项目经理亚历克斯·史密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只会让人们进一步远离那些可以帮助他们结束无家可归状态的支持服务。”

2024年,美国最高法院针对加利福尼亚州“格兰茨帕斯案”作出裁定,即便庇护床位不足,地方也可执行公共禁宿法规,不构成第八修正案意义上的“残酷与非常惩罚”。该判决为川普更强力的露宿取缔与营地清理提供了“合法性窗口”。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华盛顿特区多家援助团体正在向政府施压,要求扩大收容能力,并尝试通过法律途径阻止联邦层面过于强硬的做法。

“用国家力量打击政治对手”

自今年年初再次执政以来,川普一直力图留下鲜明的政治遗产:改造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开建白宫新宴会厅,放话要将肯尼迪中心更名为“川普—肯尼迪中心”,再到如今高调宣称要给华盛顿特区的公园全部重铺草皮,配建全新喷灌系统。

“总统对特区外观的关注,与他做开发商时的关注点一致。”曾任川普政治顾问的迈克尔·卡普托认为,川普担心城市面貌会影响投资、建筑和租户,“他一直关注着这一点。”

卡普托还表示,川普在华盛顿特区的系列大动作也意在为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活动提前做准备。此外,华盛顿特区超过85%的公园由联邦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特区国民警卫队更是直接隶属于总统。因此,川普清理营地、加强巡逻等举措,能够在特区迅速落地并形成可见成效。

此外,《大西洋月刊》评论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凸显出川普“长期渴望动用国家力量打击政治对手”的倾向。保守派策略师格雷格·凯勒则指出,川普对那些民主党得票占绝对优势的城市采取强硬姿态“并不意外”。

长期以来,民主党牢牢掌控华盛顿特区。2024年,约九成注册选民登记为民主党人;自2015年首次当选以来,穆丽尔·鲍泽已连任三届华盛顿市长。

在最新行政命令中,川普称拜登政府任期最后一年,美国单夜露宿街头的人数超过27万人,创历史新高。对此,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办公室回应称,这份命令“与川普的许多行政命令一样,更像是在制造转移视线的新闻与清算旧账,而非带来任何积极影响”。

8月22日,川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表示,联邦政府还将出手整顿由民主党执政的其他城市。“当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就会进去整顿芝加哥,就像整顿华盛顿特区一样。”他说。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川普长期把民主党领导的城市描绘为“需要占领的混乱反乌托邦”,而如今宣布在这些城市推进类似行动,是他试图在这些地方留下个人印记的一部分。

先“住”还是先“治”?

围绕无家可归者的治理,长期存在两条思路:“治疗优先”(treatment first)与“住房优先”(housingfirst)。

“治疗优先”要求个人在获得长期稳定住房前先完成戒酒、戒毒与精神健康等康复,达到“住房准备就绪”状态后,依序从应急庇护过渡到临时住房,再进入永久住房;一旦复发,相关资格往往被取消。“住房优先”则强调先为露宿街头的弱势群体提供稳定住房,再以自愿、个性化的服务“随住随治”,不把戒治或就业设为前置门槛。

“如果人们长期依赖救助,不必通过工作维持生活,往往会滋生懒散,进而更容易陷入酗酒、吸毒和犯罪。并非所有人如此,但这一现象客观存在。”美国地缘政治与经济政策专家托马斯·W.波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稳定带来信任,而信任则为康复、工作和融入社区打开大门。”芬兰“住房优先”国家发展网络首席协调员尤哈·卡希拉指出。卡希拉在无家可归治理领域有十余年一线经验,长期关注美国等地的相关问题。他所在的芬兰也长期采用“住房优先”模式,是欧盟中唯一一个无家可归者人数正在下降的国家。

美国对“住房优先”的制度化则可追溯至小布什时期,依托联邦跨部门机制,在“慢性无家可归者”群体中推进永久性支持性住房,并推动地方“十年规划”。

奥巴马政府随后将快速安置等机制写入《无家可归者紧急援助与快速转入住房法》,并发布首部联邦层面的《终结无家可归战略》,确立了“住房优先”的治理框架。

进入拜登任期,联邦政府通过《美国救援计划法》向全国下发近7万张“紧急住房券”,用于快速安置高风险人群。2022年12月发布的新版《联邦预防与终结无家可归战略》进一步重申“住房优先”为国家指导原则。

与之相比,川普在第一任期便开始弱化“住房优先”的做法。2019年,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报告指出,无家可归者的根源更多是地方住房供给约束与监管、街面执法与庇护结构的问题,公开质疑将“住房优先”视为唯一解决方案。

同年,川普还任命长期反对“住房优先”的罗伯特·马布特出任美国无家可归者跨部门委员会执行主任。马布特向来支持执法部门加大逮捕涉嫌轻度违法无家可归者的力度,呼吁各城市停止街头供餐,引发广泛争议。

川普再度执政后,这一倾向被进一步制度化。2025年7月24日,白宫发布行政令《结束美国街头犯罪与失序》,要求在无家可归援助与过渡项目中“提高问责”,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终止对“住房优先”的支持,并优先资助严格执行露营、游荡、占屋与公开吸毒禁令的辖区。

联邦资金的进一步收缩,也使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体系面临更大压力。2026财年,白宫对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总体请求较2025年拟削减约44%,并提出将部分租房援助项目改为州级区块拨款,为非老年或非残障家庭设置两年时限等。

“无家可归者的社会治理是一个广泛的系统性问题。很多人还面临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这些结构性不平等以不同方式交织在无家可归、药物滥用、家庭暴力、犯罪以及精神疾病等一系列经历中。”史密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美国,无家可归问题的治理体系碎片化,联邦和州、市等地方层面各自为政。资金分散,效果参差不齐。公众与政治关注往往集中在短期可见的动作,而非长期预防与住房供给。”尤哈·卡希拉说,“川普的清理计划是缺乏解决方案的强硬措施。它可能吸引头条新闻,但无法终结无家可归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川普炮轰索罗斯:是时候动手了
  2. 传美派联络官驻台 顾立雄:双边军事交流紧密
  3. 普京金正恩确定参加93阅兵,如何观察背后的细节
  4. 梁文道即使“出事”了,也没什么关系!
  5. 日本官方辟谣:没有赠任何城市给坦桑尼亚
  6. 北京9‧3阅兵 日本罕见外交动作 韩总统不出席
  7. 我国癌症高发,电饭煲是“帮凶”?
  8. 【翻墙必看】恒大遗害显现 有人要当背锅侠?
  9. 快讯:美联储理事库克起诉川普总统
  10. 消息:墨西哥拟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11. “自白信”热传 释永信被抓前又留一手
  12. 高盛:欧洲股市强势延续
  13. 英伟达:不够炸裂就是罪?
  14. 日美韩发表联合声明
  15. 美财长:芯片风险堪比石油危机
  16. 智驾平权大赢家浮出水面
  17. 习近平清洗解放军高层规模之大,毛也望尘莫及
  18. 校园19死伤!枪手犯案前拍片,炫耀武器写"杀了川普"
  19. 必修的8堂“钱课”15岁就该懂的理财招数
  20. 北京阅兵26元首将出席 西方盟友缺席 普京、金正恩撑场面?
  21. 威州父亲“假死”为私奔网恋对象 付出沉重代价
  22. 毛泽东狠辣心机 藉蒋介石之手除掉项英
  23. 纽森全加州部署新“压制犯罪小组” 因应川普扫黑
  24. 美财长点名入股造船业,谁忐忑不安?
  25. 中国南海舰队剑指南太平洋
  26. 红旗-16防空导弹,没这个真不行
  27. 毛骨悚然性虐待 毛泽东侄女死亡黑幕
  28. 压中寒武纪,血赚50亿
  29. 纽约时报:美国的人工智能未来能否战胜中国的绿色革命
  30. 美国拟缩短部分签证期限,中方回应
  31. 梅洛尼:面对中美,欧盟注定“上不了桌”
  32. 华为董事:国产算力基本能解决美国卡脖子问题
  33. 菲军展开夺岛演练,三大外援强力支援
  34. 中海撑起了行业的“体面”
  35. 北京阅兵外国元首名单曝光 西方国家集体缺席
  36. 走向“奇点”——AI重塑资管业
  37. 迟到的邀请:川普改口称美国欢迎中国学生
  38. 霉霉订婚,可把川普高兴坏了
  39. 6月以来ICE在洛杉矶发起扫荡行动 严打暴力犯罪
  40. 矛头指习?传多名将军联署“拒祸国殃民者检阅”
  41. 美国国企马上就是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了
  42. 英特尔证实已收到美国政府57亿美元拨款
  43. 加州州长抨击川普与英特尔的交易:把我恶心坏了
  44. 新东方和董宇辉:员工已暴富,但是...老板仍煎熬
  45. 中国火锅业“降温” 海底捞三年首遇营利双降
  46. 江油事件中共秋后算账 亲历者:警方还在抓人
  47. 64岁后,喝茶牢记5个原则
  48. “雅下水电工程”环评及批复文件属于国家秘密
  49. 美国撤销37名国安官员许可 CIA卧底特工身份意外曝光
  50. 霉霉订婚 保守派KOL劝她顺从丈夫 少买房子多生娃
  51. 分析:中共美化消费数据 掩盖经济颓势
  52. 华裔母女从中、韩运送女子赴美卖淫 已被捕将遣返
  53. “动荡轴心”领袖北京阅兵聚首:秀团结对抗西方
  54. 分析:中国氢能车深陷“内忧外患”
  55. 美国男子搭机被升等头等舱 却让位给陌生人
  56. 美疾控中心主任被解职
  57. 黎智英案完成结案陈词,一年多审判走向尾声
  58. 中共派遣49机舰船扰台 台军严密监控应处
  59. 抗战80周年:中共海外造势与侨界反思
  60. 26岁女子提离婚被丈夫杀害,曾转发杀妻新闻给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