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告急!陆科考队深入查旦湿地 揭冻土融化危机
2025-08-06 13:25:4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时电子报

新华社报道,近日湖北武汉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跨越千里,深入长江源区最大湿地——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查旦湿地,全方位检查湿地健康状况,聚焦冻土融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最新进展。
查旦湿地是长江南源当曲发源地。从广阔湿地发源,一路与沱沱河等河川汇流,成为长江干流源头河段。
科考队员带上一系列检测设备,徒步跨过无数湿地水塘,到长江南源当曲源头取水样、泥沙样本等,带回实验室分析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长江南源当曲的床沙组成和径流形成过程,及湿地和河流间补给关系。

湿地为植物生长、动物栖息提供良好环境。水草丰美,但生态很脆弱。气候变暖背景下,部分湿地出现退化,威胁长江源区生态环境。
报道称,在通向当曲源头一处陡峭山坡上,原本应该储存水的部分浅坑,早已干涸,附近植被明显稀疏,是植被退化明确例证。
部分湿地为何退化,未来湿地将向什么方向演化?科考队员表示,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尤其在高原高寒地区,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因冻土存在而变得非常复杂,目前这方面研究存在不少空白。
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范越和队友使用探地雷达,对湿地边土地反复扫描。“探地雷达相当于眼睛,通过电磁波反射,可以透视地下水和冻土的位置与深度,为解译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地下水—冻土循环演变’影响机制提供原始数据。”范越说。
由于探地雷达间接观测存在不准确可能性,科考人员将湿地覆盖区一处废弃水井改造为地下水多要素长期观测井,布置自动化监测设备,将提取数据与探地雷达数据相互校正。
据了解,科考人员已实现连续4年对查旦湿地地下水与冻土关系的多面向连续监测,初步发现永久性冻土厚度减少,而季节性冻土厚度增加。更多规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在查旦湿地,科考队员圈出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草地样方,以样方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每隔2米设置一个监测点,再将土壤综合感测器插入监测点,监测仪上显示土壤即时温度湿度。科考人员还用铲子取出一块含根系和植被泥土,记录有机质层厚度,进一步研究植被和土壤湿度、冻土退化之间协同变化关系。
“我们要对查旦湿地进行系统保护,最起码要把规律先搞清楚,有个准确认识。如果基础辨律掌握了,后期湿地某些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比如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冻土层快速退缩,就可以提前预警。”范越表示。
冻土融化不仅影响地下水、地表水变化,冻土中储存大量有机碳,还会影响高原乃至全球碳循环,可能加剧温室效应。
长江科学院空间资讯所张双印博士指出,通过多种手段,科考队员初步监测到湿地不同地表区域温室气体动态排放规律。初步结果显示,查旦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且热融湖塘是温室气体交换最活跃的“热点”区域,其源汇变化受到土壤呼吸、冻土消融、植被状况等多因素影响。
高原湿地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对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净化江源水质有重要作用。江源科考一系列课题探究,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