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认罚5亿,但“恶战”还没结束

2025-08-02 08:25:1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谷雨星球

政策变动浪潮下,留学成为中产家庭关注的焦点。国际生们从申请学校起便卷入激烈竞争,准备材料、参加语言考试、争取奖学金,只为踏上留学之路。近日,哈佛大学与川普政府法律拉锯战,导致在美留学国际生处境艰难,美国留学未来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就在7月28日,哈佛与老特政府从4月起的“法律拉锯战”又有了新进展。《纽约时报》最先透露出“知情人士”的消息:“哈佛大学已表示愿意满足川普政府的要求,斥资高达 5 亿美元来结束与白宫的争端”。

而在昨天的《路透社》报道中,老特被问到5 亿美元是否足以达成协议,他告诉记者:“这可是一大笔钱”。

根据媒体Axios的分析,老特已从学术界、法律界、媒体和科技界13位最有权势的人物那里获得了超过12亿美元的和解金,哈佛最多

不过,目前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公开,如具体的财务条款、和解协议,以及这笔钱将用于解决哪些指控,因为这是“机密谈判”,哈佛也拒绝发表评论。

而就在不久前,哥伦比亚大学也“认罚”2亿美元,以恢复4亿美元的拨款,还承诺将加强对国际生的审查,“滑跪”姿态明显。其他大学的动态或许也将陆续更新,恰好如我们此前预测,这次“清算浪潮”将波及整个美国高等教育领域。

一个可以确定的趋势是,即便和解陆续达成,但法律战的硝烟已经正式燃起,国际生也再也“回不去”了。

《大西洋月刊》早在5月就预料到了后果:“哈佛该从哥大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合作甚至投降都无济于事,为什么要屈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溯一下哈佛与老特政府今年以来的各种“拉扯”。

两者矛盾的关键,还是在于“交出国际生信息”上。

4月16日,政府威胁哈佛交出国际生全部“违法乱纪记录”,否则取消SEVP认证。并称:“招收国际生是一种特许,而非权利”。

后川普又在社媒上发文要求交出国际生的“姓名、出生地与国籍”,并称政府每年拨款几十亿,这点要求“合情合理”。

虽然哈佛选择“硬刚”,但在30日“大限”时,还是提交了相关记录。只是强调“依法”提供,而“纪律处分”,不在“联邦法律”要求之列。

学校也有保护学生之意。

5月7日,国土部再致信哈佛,重点指向“反犹”和“反美”(如‘觉醒’类)信息。与网上流传的“红笔批改的诺姆信”相似,还非常“草台班子”地忘了设时间线,后来才明确为近5年,并加码至全部音、视频资料。

14日,哈佛再提交,扩大到犯罪记录、学位状况,乃至雇主信息。

哈佛报告称,在时间线内查,未发现任何国际生有刑事犯罪;仅有2名F1学生运动员因酗酒被缓刑。另有一名前本科生“涉身体暴力和吸毒与酒精问题”被开除,并提供了其SEVIS号码。同时表示愿继续配合政府。

毕业典礼上,一名学生的帽子上写着“保护国际学生”。

22日周四,国土部向哈佛发出了中止其SEVP认证(招收国际生和接受访问学者资格)的最后通牒。

而这是一个精心挑选的时间。

此时美国大学大多学期已结束,或正在举行毕业典礼。国际生或已返回了家乡,或开始了OPT(实习工作)。政府要求哈佛在72小时内提供国际生的“全部信息记录”,否则“禁招令”旋即生效。

哈佛只有一天时间做出反应。

第二天一早,哈佛紧急提起了对政府行为违法的反击诉讼,所幸仅仅2小时,联邦法官发出了临时禁制令,暂时阻止了政府的行为。

5月27日,国务院暂停全球国际生签证预约,也是专门挑在了入学签证申请高峰期出台。

这一系列辣手摆明了要狠狠给哈佛点颜色看看,并对整个高等教育界杀鸡儆猴。

美国5月签发的F-1签证骤降12689份,同比降低22%

至于川普“合情合理的要求”,则相当黑色幽默。

在SEVP系统的学校,不仅报告且随时更新所有外籍生法律身份信息,当然包括姓名、出生地、国籍等基本信息。而SEVP归国土部管,自己都不看吗?

当然对于一些人,事实从来不重要。

所以,哈佛提交了材料,但不可能满足政府要求,即使满足了,也不可能脱险。

正如川普刚对记者碎碎念:“哈佛还想Fight,他们以为自己多牛掰!他们每Fight一回,就会损失$250 million。他们就等着getting their ass kicked(被踢屁股吧)!”

被逼到绝境的哈佛,只能奋身一博。

而到了5月28日,老特在被哈佛告上法庭后,又在一次发言中继续呛声哈佛大学:

“我想让哈佛再次伟大,而不是只会教2+2=4这样的基础算数,美国高考1600分的人都进不去哈佛大学,他们却录取‘那些人’,还吹嘘如何教基础数学”。

末了还cue了一下“别人家的孩子”哥伦比亚大学:“尽管哥大也非常差劲,干了很多反/犹的事,但它肯与政府合作并寻求解决方案,而哈佛不听话,只想抗争,结果适得其反”。

如今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纽约时报》一篇犀利的文章,老特与哈佛之战凸显了老特的价值观:如果他攻击你,只能是你的错,不可能是他的错

先厘清一下加州联邦法官对留学生案的判决,它是针对前一阵撤销留学生签证的,不存在对“禁招令”的反转。

它的意义在于将对被撤销的学生签证的判决效力,由(起诉者)个案扩大到全美同类案件。

对“禁招令”产生实质法律效果的,是23日哈佛提起的对政府行政行为违法的诉讼。简单预测一下这场辟司的前景。

1.临时禁止令。

哈佛在诉状里,指政府“这种报复行动不仅对哈佛,对我们国家造成也将造成严重伤害”。

仅两小时,法官发出了“临时禁制令”,阻止了政府撤销哈佛招生资质的行为。

“临时禁制令”是为了阻止急迫且不可挽回的损害。其意义在于,在读的学生暂时身份合法,无需转学,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紧急发放I20表格。

但其有效期仅14天,一般可再延长一次。

哈佛律师团连夜肝出72页诉状

2.初步禁制令

联邦法庭29日举行听证,官司目前进展到此。

双方将开始举证质证,展开真正攻防。哈佛会寻求并有望获得“初步禁止令”。它将阻止在案件审理期间“禁招令”的实施,即在读的不得被无故撤销签证、身份,学校仍可接受新国际生。

因是联邦法院判决,效力也覆盖全美。这一阶段,预计会很快(加州的判决也就一个月左右)。

3.永久禁制令

要想获得“永久禁制令”,即永久禁止政府的“禁招令”,要等到案件审理完结,并且获得胜诉。

这对证据、理据都有很高的要求,并要证明如不永久禁止,损害将持续,且对公共利益的利大于弊。这个阶段,需要耗一段时间了。

“站起来哈佛,你有这个资本”

4.上诉至巡回上诉法院

估计哈佛肯定会寻求“永久禁制令”,川普当然不肯就范,必然会上诉。

按法域,案件会上诉至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这一阶段,时长也不好确定。一般案件,两审也就终审了,但此案极有可能要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了。

5.联邦最高法院判决

最高院对受不受案有自由裁量权,通常受案判决都超慢。但也有快的,像近期的“错误遣送移民至厄瓜多尔案”、TikTok案。

哈佛的核心诉求,是指政府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学术自由保护的核心原则,以及“禁招令”的任意、武断违反正当程序原则。

哈佛指无论宪法还是经典案例,都一再确立了私立大学自主招生、自主运营、政府管理(干预)权利受法律约束的原则。对于“SEVP是特许而非权利”说,哈佛直面回应:

哈佛招收国际生是宪法权利,不是政府的恩赐。

这一次,哈佛确也无路可退。

输,不仅哈佛,将动摇全美高等教育根基;赢,则将为联邦政府立下规矩。事关宪法第一修正案及界定联邦政府权利的边界,只能由最高法院亲自下场释宪了。

联邦最高法院现有9位大法官,4位毕业于哈佛,包括首席大法官罗伯茨;3位由川普任命,包括1位哈佛校友。不是哈佛校友就会向着哈佛,当然法官更不应谁任命的就向着谁。

但是,的确到了考验法律人良知和自己(任命的)人的时刻了。

从法律角度分析,哈佛大概率能赢。但是,国际生还是“回不去”了。

现任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

官司会一层层地打下去,从几个月到几年都有可能。

好处是处于诉讼里的时间越长,国际生的身份就一直能保持,坏处是有多少人愿拿金子般的青春去赌不确定的明天呢?

对于秋季入学新生,即使幸运凭借“初始禁制令”拿到了学校的I20表,但还有签证关拦着你。签证还真具高度自由裁量权,要拦住柄际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发签证。

而这正是最新的这波操作:暂停全球国际生签证办理。并且特别针对的中国学生。

至于“审查社媒”不是新鲜事,但也只是抓手。

就像“反犹”旗号,连哈佛犹太籍学生都说,是青年人喊个口号,还是把以色列留学生赶走断其学业、削减资金砸犹太老师饭碗更反犹呢?

至于“反美”,对高校资金断供和不断打压,对美国的科技实力与国际影响软实力双双致命一击,还有比这更反美的吗?

有人说,社媒审查的本质是“恐惧、控制和打压”

至于中国学生,在反犹、反美(DEI等事上)早就谨言慎行了。

但撤销哈佛资质的一条重要“罪状”就是“同中国合作”。所以,特别针对中国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看,不发签证可能,但要任意撤销,受制于法庭判决,难做到。

况且,中国包括但不限于的对等反制,美方不得不掂量。

不过,即使在读的暂时保有了身份,新生侥幸入了学,国际生也回不到从前那个多元、包容、汇聚全球英才“灯塔国”了,大气候根本改变了。

更不要说,未来几年,还有个不可预测的总统。

谈几点当下的应对吧。

对于今年的本科新生,首先自是遵循学校指导。

到目前为止,美国大部分高校值得读,哈佛更值得读,你多年的努力尤值得嘉许。如果真不舍哈佛或是自己多年的努力,也许gap year是个选项。

给自己一年思考的时间,去认识真实的、纷乱的世界和自己,也等待法庭判决带来的变化。哈佛会为学生保留学籍,但如果选择了其他学校,则以后再入哈佛就算转学了。

低龄留学,政策对学生影响弱,但却是对家庭的综合大考。

研究生及访问学者,则考虑更宽的地域、学校吧。毕竟时间、机会、金钱等的成本都要考虑。针对中国留学生,最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访问学者群体。

OPT问题。如果学生身份存续,OPT没有问题。

但现实中,用人单位会不愿用一个随时身份不保的人。更有消息,移民局正在考虑取消OPT。

OPT、H1B令美国拥有了最好年华里最优秀、最廉价的劳动力。不晓得马部长现在怎么想,其公司还开得了门不?

懂王天天喊贸易逆差,但对留学业这个巨大的贸易顺差却要打压,靠软实力挣钱不香吗?至于把资金转给职业学校,除了哄基本盘开心,实质还是要打到不听话的知识界服软。

如果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毕业,如遇OPT或H1B身份困境,可尝试无需抽签的O1或教职、非营利机构类的工作。

这类工作当前大气候下,是前所未有难,但仍有机会。

媒体调查,老特的“百日支持率”创了80年来新低

现实令人沮丧,但留学自有它最基本的意义。

见过世面、历过磨难,国际化人才在这个乱世,会愈发显出弹性与可流动性。

一场“文化战争”还将继续它的戏码,打倒了哈佛,美国是倒下、还是“再伟大”,说不来,但美国梦确实碎了一地。

但如加伯校长所言,仍请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美国发现糖尿病逆转开关,或根治全球8.3亿患者
  2. 江泽民生前宠爱的“二英” 现在境况如何?
  3. 歼-20技术升级枭龙战机,俄武器被挤出中亚
  4. 中共外交部记者会休会 北戴河被指暗流汹涌
  5. 第一波海啸袭击日本,第七舰队如临大敌
  6. 内幕:元老授权张又侠建“特别行动小组”监督习交权
  7. 罗杰斯清空美股:下一次美国危机将是最严重的
  8. 川普把印度当成反面教材,威胁其他国家
  9. 普京宣布重磅武器服役
  10. 毛岸英之死 毛泽东发过电报指令给彭德怀吗?
  11. 川普开除统计局长,后果严重
  12. 宗馥莉,败诉
  13. 解放军潜艇首次部署俄罗斯
  14. 娃哈哈风波进展:信托协议存在但双方没谈拢
  15. 诺奖得主,受聘理工大学
  16. 释永信被清理是政治需要?命理师斥犯大戒将堕地狱
  17. 女子称彩超漏诊婴儿唇裂,到卫健委反映问题竟遭怒斥
  18. 娃哈哈遗产争夺首战打响:宗馥莉,败诉
  19. 关税战冲击Shein 广州快时尚产业苦苦挣扎
  20. 宗庆后唯一信任的还是宗馥莉
  21. 卢旺达刚果敲定经济框架 将在白宫正式签署
  22. 美财政部长称美中有望在8月12日截至日前达成协议
  23. 哈佛认罚5亿,但“恶战”还没结束
  24. 中兴之主的别样人生
  25. 被吹上天的4种保健品,根本不保健
  26. 【时事金扫描】中国新疫情爆发 非洲诅咒蔓北京
  27. 川普解雇“不诚实”统计局长
  28. 印方: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29. AI界新瓜:GPT-5没技术突破&小扎和奥特曼人才大战
  30. 51%达到退休年龄的美国人计划无限期工作
  31. 美中AI之争 美国靠创新领跑
  32. 美将部署2艘核潜艇?
  33. 劳工部长力挺川普解职统计局长
  34. “亮证姐逼让路”事件5个未竟之问
  35. 俄8.8级地震引发海啸,波及日台美
  36. 【内幕】中远海运充当中共特洛伊木马舰队
  37. 年轻人爆粗“X你妈”,大妈当众脱光
  38. 又来了 广东划高风险区 福州令返乡者隔离14天
  39. 歼-10C“击落”隐形飞机引热议
  40. 真信仰被打压 假和尚被捧红
  41. 印度与墨西哥 都出现了“虎”头人?
  42. 水彩画家中的佐恩
  43. 沃尔玛人力高管:这一类型人没人想雇用
  44. 江西省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
  45. 【时政春秋】中共敲打英伟达 意欲何为?
  46. 泰国被禁用西方战机,中国成最后底牌
  47. 中国留学生用脚选出来的“留学大盘”
  48. 7月非农:“颠覆性”时刻?
  49. 关税阴影下美国经济“天没塌”,经济学家错了吗
  50. 美联储内部分歧完全公开 主流派认定就业稳健 但.....
  51. “中国造”团队破解世界难题
  52. 董璇张维伊因结账争吵
  53. 美国会调查发现哈佛与中共机构合作新证据
  54. 高血压最怕缺维生素D?
  55. 川普挥关税大刀 白宫顾问喊:值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56. “大忽悠”丁勇:砸1.8亿造标王,天海深足崩塌的催化剂
  57. 中国隐秘生物战?美专家警告“静默攻击”或已展开
  58. 又改口?川普称希望公布所有爱泼斯坦案文件
  59. 袁立账号被封,爆出了网络里也有“黑社会”
  60. 为什么我对中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