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AI之争 美国靠创新领跑
2025-08-02 17:26:0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美中两国近日都端出人工智能(AI)发展大计:中共计划以举国体制推动AI“深度融合”于社会治理和产业升级,美国则强调创新自由与全球领导。受访专家指,尽管中国AI应用有进展,但在算法、算力、制度弹性等条件上,仍难与美国分庭抗礼。
中共以“举国体制”加速AI普及 政策驱动产业布局
中共国务院于7月31日召开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慧+”行动的意见》,强调要推动AI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据报道,会议指出AI技术正加速演进,中(共)国须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辨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打造“创新-应用”循环,并由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率先示范。
针对此一政策导向,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指出:“这种做法典型地体现了中共一贯的‘计划经济’思维,采取‘举国体制’推动发展,并试图将智能化转型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
他补充说,中共一直试图对美国进行“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而智能化转型正是其认为必须抢先掌握的时代浪潮。
国际事务专家孙国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分析说,中共当前推动AI的背景因素包括人口红利减退和制造业升级压力、“数字中国”和新基础建设战略延续,以及社会治理智能化需求,尤其是公安、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场域。
“最后,面对美国加速AI军事跟产业整合的趋势,中共也将AI视为是未来全球科技霸权的争夺关键。”现任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的孙国祥说道。
孙认为,中共打算藉由政府部门与国企的应用场景,形成所谓“政策场景拉动”机制,推动以政府主导的技术与标准,并在全球AI治理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加码AI布局 川普强调“不容外国算法主导未来”
尽管中方全力发展AI,美国方面也不遑多让。川普总统7月23日在华府公开发表“赢得人工智能竞赛”演说,宣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并签署三项行政命令,目标是“我们的子孙不会生活在一个被对手的算法控制的星球上”。
该计划主张加快联邦AI基础设施建设,鼓励AI技术出口盟友,并防止“极左意识形态”主导AI模型。
美国副总统万斯也于7月25日一场座谈会中强调,AI是带动生产力与就业的核心引擎,应鼓励创新而非过度管制。他并指出,美国须加快脚步对抗中(共)国在AI领域的追赶,并藉由“美国科技堆叠”(American technology stack)建立新秩序,以科技主导地缘政治未来。
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 AI指数报告》(Stanford AI Index 2025),美国2024年共研发40款具影响力AI模型,中国为15款。但在评估代码生成性能测试如HumanEval上,美中差距自31.6%缩至3.7%。Insikt Group进一步指出,中国生成式模型效能仅落后美国3至6个月,但结构性劣势依旧明显。
在算力方面,美国控制全球75% AI超级运算能力,中国仅占15%,即便中共计划在2025年前将国内总算力提升50%,在高端芯片受限情况下,仍面临技术瓶颈。
资金面也显示两国差距:斯坦福报告指出,2024年美国私部门AI投资高达1,091亿美元,是中国的12倍;生成式AI投资更超过中欧英联合的254 亿美元。
专家:中美竞争仍有“系统性差距”
针对中美竞争的未来格局,王赫认为,“整体来看,中共在智能化转型时代的核心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与美国仍有数年的差距。”他提到,特别是先进芯片供应链掌握在美国手里,禁运政策对中国AI发展造成“致命性打击”。
此外,“包括企业的创新活力及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等,中共与美国之间整体实力存在系统性落差”,王赫补充。
孙国祥也有类似看法:尽管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用户数据资源,政府支持大规模智能城市和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能快速整合资源;但在算力和高端芯片方面受制于美国出口限制,顶尖AI人才亦高度依赖海外学术训练,核心算法与大模型原创力仍落后,“中国AI更多是应用层快速推进,但基础研究仍以模仿为主。”
王赫举例,中国近期爆红的AI产品“DeepSeek”迅速失去市场热度,显示中国AI产业存在“虚假繁荣”问题,缺乏持续创新能力。
他表示:中国AI发展仰赖美国学术与技术开放,而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中共若无重大改革,将无法打破目前困境。“其智能化转型如同过往电子政务、数据化转型,形式重于实质,终将在严酷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