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何成了午睡大省?

2025-07-28 08: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BT财经

暑假期间外地游客发现山西大部分店铺都在午休火了。

《黑神话:悟空》带火整个山西旅游,今年暑假旅游高峰期,有不少游客在社交媒体讨论山西旅游见闻火了。游客称中午在山西各地的市场会发现,所有店主、摊主都在午睡。有游客晒出山西“午醒棠化”名场面,写字楼下午两点空无一人、快递点挂出“午休停运”告示、连太原马拉松都特意避开中午开跑。就连众多明星在太原的演唱会也无奈把抢票时间由1点多延后两个小时,五月天、张杰等人的演唱会抢票时间都是在下午3点之后。主要是为了遵循山西人的午休习惯。

有游客称,中午十二点一到,走进太原柳巷市场、大同南郊市场,仿佛进入了一座大型“静音博物馆”。有网友调侃:“山西饭店老板真把午睡当KPI,想吃饭得错峰。”快递站里,包裹堆成“睡眠小堡垒”,快递小扮直接躺进去睡个饱;公园长椅、公交车座位,甚至草坪、路边台阶,哪里都能见到睡姿千奇百怪的“午睡大军”。媒体报道称,山西省午睡比例高达63.9%,位居全国首位。

根据《山西晚报》报道以及多名游客在社交媒体晒出的经历,许多本地饭馆在中午12点至14点30分之间会主动关闭大门,员工集体午休。餐厅门口常见“午休中,勿扰”字样,卷帘门拉下一半,透过玻璃能看到服务员趴在拼桌上睡觉,后厨大姐席地而卧,枕着面粉袋。

山西人的午睡习惯被刻在了骨子里,从小学开始,山西学校就实行“夏令时”和“冬令时”,夏季下午3点上课,要求学生们按时按点睡午觉。住校的同学,学校会安排查晌监督;回家睡的同学,下午上课时则需要带回有家长签字确认的午休条。

山西人硬是把“午睡”睡成了文化遗产。

山西人为什么这么爱午睡

面对游客的消费,山西一些餐馆宁愿午睡也不开门让外地游客大为震惊,数据显示,山西企业午休时长平均1.5小时,远超全国平均的45分钟。到底什么原因让山西人这么爱午睡?

“晌午不睡,下午报废”,这是山西的老话。也和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有密切关系。山西人的午睡习惯,本质上是与自然环境的无奈妥协。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简称晋,省会太原市。山西昼夜温差常达15℃以上,汾河谷地东西两侧群山阻挡,形成天然“保温罩”,午间热量难散,夏季正午地表温度超40℃,冬季寒风刺骨,这段期间其实并不适合劳作,午睡成为既能躲酷暑又能蓄力抗寒,为下午工作蓄力的重要方式。

(山西地形图)

黄土高原的年均湿度只有50%,成为全国湿度最低的地区,该区域午后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疲劳。也曾有游客吐槽说在太原游玩,中午不午睡下午感觉肺要冒烟。午睡成了几千年老祖宗最明智选择。

影响山西人午睡的还有他们的饮食习惯。山西人的早餐比较特别,早餐就吃羊杂割配油糕,热量直逼午餐,全天能量分配倒逼午间“充电”。同时山西人以面食为主,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剔尖……山西人日均摄入碳水超400克,一顿扎实的午饭让血糖坐过山车,困意来得又快又猛。因为爱吃面食,山西人对醋也情有独钟,经过特殊酿造的山西老陈醋能促进消化酶分泌,加速食物分解,造成身体集中供血胃肠,容易促进睡眠。

山西人的饮食中摄入大量的高碳水,哈佛大学研究发现,高碳水饮食后犯困概率增加67%,山西人用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成功助力成为午间的睡眠大师。

作为煤炭能源基地,山西国企众多,生活稳定性高,工作地点离家近,便于午休;这种规律作息已演变为社会习惯,甚至被视为“家庭作业”或文化标志。

令全国羡慕的慢生活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看到新闻中爆出山西的慢生活羡慕坏了。在全球,慢生活的代表城市是意大利的翁布里亚,而在国内,山西已经成为了慢生活的代表。“996”席卷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之际,山西人把午休直接变成了对抗快节奏生活的温柔体现。

在山西的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其主张人们放缓步伐,减少压力,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完全的“躺平”。在山西人眼中,充足的午休时间是劳逸结合的保障,保质保量的午休能让其工作更有效率。在这样的慢生活下,工作、学习都可以更加专注,可以更加细致地去品味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以及成就感。比如山西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晌午瞎跑不午睡伤元气”的思想,从幼儿园开始就硬性规定必须午休,午休时间1小时至2小时不等,并认为这是晋商“留的青山在”的智慧。

数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如今多数商铺14:00-15:30闭店,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形成独特的“山西时区”,不仅仅是商铺和饭店,就连医院都保留午间停诊传统。在职场中,和一线城市的紧绷和高强度不同,山西许多单位配备午休床,甚至有企业把“保证午睡”写进劳动合同,这样的福利引来无数羡慕,很多网友都恨不得生在山西,并调侃称在山西上班像读幼儿园。

以山西太原为例,太原是一个典型的“慢热”城市,这种城市的特点是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相比其他城市要慢一些,但也更为注重生活品质和城市文化的传承。相比于发展速度极快的一些城市,这种城市更注重气质的培养和城市文化的传承。太原的慢生活主要体现对城市建设的“慢热”,在这座城市中,有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修建了很多现代化建筑的情况下,却没有破坏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当代与传统在这座城市中,得到了和谐的融合。

在省会城市的辐射之下,山西其他城市几乎和太原一样都是慢生活的状态,甚至很多城市比太原还慢。这种集体慢节奏,反而成就了山西人“午睡GDP”,这种慢生活让山西人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其他省份。

数据显示,山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均值15%,或与规律午休相关。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截至2025年7月13日的数据显示,山西省平均寿命为77.91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5.64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0.47岁。虽然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稍低,但也位居前列。

慢生活下的GDP增速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省GDP是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3%。用绝对值测算看,增幅是-0.79%,低于公布值。GDP总量位居全国31个省份第21位,但2.3%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倒数第一。远低于5%的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7.38万元,全国排名22位,低于全国人均GDP9.57万元2.1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4万元,位居全国21位。

去年GDP增速低于3%的省份有两个,一个是青海的2.7%,另一个就是山西。同为西部省份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表现亮眼,去年分别增长6.1%、5.8%和5.8%,位居全国增速榜第二、三位。

近十年山西的GDP增速分别为3.1%、4.5%、7.1%、6.6%、6.2%、3.6%、9.1%、4.4%、5.0%和2.3%。而同期我国GDP增速为6.9%、6.7%、6.8%、6.6%、6.0%、2.2%(受疫情影响增速显著下降)、8.4%、3.0%、5.2%、5.0%。山西只在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和2022年5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15年和2016年,山西GDP增速连续两年全国倒数第二,2021年山西GDP增速9.1%是近十年的最高,这一年煤炭行情爆发,全球能源紧缺推动动力煤价上涨约3倍,焦煤价格从1540元/吨升至3750元/吨。作为产煤大省,山西原煤产量占全国30%,山西煤炭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9倍,全省堡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也成为山西该年GDP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的一大原因。

山西GDP增速多年倒数,其实和山西人爱睡午觉关系不大。作为资源大省,山西对煤炭依赖度过高,价格暴跌冲击严重。数据显示煤炭产业占山西GDP超30%,2024年煤炭价格同比暴跌13.8%,直接导致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工业整体收缩;名义GDP负增长主要源于此价格因素。

有观点认为,能源价格波动使山西经济极为脆弱,无法对冲外部市场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新兴产业培育滞后,转型动能不足。新能源汽车、大飞机制造等高端产业布局缺失,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仅7.3%,规模远不足填补煤炭下滑缺口。

和合肥等城市的“敢赌”不同,山西比较求稳,这种心态也让山西错失产业链延伸机遇,如比亚迪新能源项目落地滞后,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9%。受《黑神话:悟空》带动文旅流量暴涨(景点门票销量增3倍),但分散的景点、不便的交通及低体验感,使旅游业GDP贡献有限,占比不足4%,暂时无法支撑经济提速。

最主要的还是人口流失与投资萎缩加剧困境,山西十年人口减少182万人,人才外流叠加低薪岗位,削弱创新与消费活力。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滑,2023年降6.6%,2024年太原固投增速-14.2%,抑制资本形成对增长的拉动。

尽管山西面临挑战,但如今山西正加速突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逆势增长31.4%,政府2025年报告24次提及“转型”,重点布局文旅升级与高端制造。全力破解资源依赖、强化省会带动,如太原科创能力提升,并吸引外部投资形成新集群。

不管外界如何讨论,山西人该午睡还是午睡,毕竟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数千年的基因。也逐渐成了吸引全国到山西旅游的一大特色。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小学文凭的他,40天救下中国工业命脉
  2. 北京洪灾 人祸震动官场 山东帮尹力不妙?
  3. 因习一句话释永信落败,习近平先宠后弃有玄机!
  4. 瑞士媒体:习影响力变弱 胡锦涛重返政治舞台
  5. 财政部通报点名厦门、成都新增隐性债务均超600亿
  6. 英伟达芯片遭中共审查 美中科技脱钩压力加剧
  7. 紧要关头 它狠狠捅了北京一刀
  8. 川普:鲍威尔不降息 理事会应接手控制美联储
  9. 宗馥莉,首战输了
  10. 很多癌症是“省”出来的
  11. 川普:已部署两艘美军核潜艇
  12. 尹锡悦拒捕现场曝光:门口僵持140分钟,终失败
  13. 泰空军F-16咆哮空袭,中国远火跨山狙杀
  14. 《731》被曝淡化罪恶,洗白日本人
  15. 防止洗产地 美将全面加征40%惩罚性关税
  16. 川普怒斥梅德韦杰夫
  17. 中国队,打破一项亚洲纪录
  18. 中美贸易谈判:美方劝中国再平衡消费型经济
  19. 726罢免大挫败 民进党团总召曝主因
  20. 川普:鲍威尔再不降息 美联储理事会应接管控制
  21. 【百年真相】刘志丹之死与毛泽东的忌讳
  22.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23. 诸神的黄昏:香港四大家族集体谢幕
  24. 24岁大陆男子飞抵柬埔寨数小时即被抛尸郊外
  25. 从童年苦难中走来 在信仰中坚定前行
  26. 美联储官员:就业市场风险可能增加
  27. 北京洪水淹养老院31死 官员承认失职遭网民怒轰
  28. 台风天满目疮痍 民宅、店铺挨淹 上班女崩溃!
  29. 台海战争剧集《零日攻击》揣摩“中共威胁”
  30. 香港高等法院对娃哈哈宗家“信托案”决定宣布了!
  31. 川普:对台关税20%
  32. 一晚人数1000万,“擦边团播” 越擦越疯狂
  33. 马斯克,消停了
  34. 从10个细微之处 看一个人的未来格局
  35. 娃哈哈风波进展:信托协议存在但双方没谈拢
  36. 新关税出炉 彭博点名最大输家是中国 最大赢家这些国
  37. 川普和美国深层政府为何爱反复“撞南墙”?
  38. 欧洲大国为何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
  39. 宗庆后唯一信任的还是宗馥莉
  40. 女子称彩超漏诊婴儿唇裂,到卫健委反映问题竟遭怒斥
  41. 娃哈哈遗产争夺首战打响:宗馥莉,败诉
  42. 暴雨侵袭美东 陆空交通中断 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
  43. 回应俄挑衅言论 川普下令部署两艘核潜艇
  44. 少年误食芬太尼致死 家长起诉社媒Snapchat
  45. 卡尼想在5个月内强制对燃油车征税
  46. 体检报告中这些“字眼”,可能是癌
  47. 新疆乌孙古道爆发山洪 至少2名徒步者遇难
  48. 美国一道闪电延伸829公里 刷新世界纪录
  49. 北京水库泄洪酿灾 密云一养老院31人被淹死
  50. 离奇命案和怪病皆是偿还各自的宿业
  51. 宗馥莉,败诉
  52. 数据不如意就走人 川普宣布开除劳工统计局长
  53. 美国为何不惜一切代价要搞垮沙姆哈尼父子?
  54. 江西省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
  55. 【时政春秋】中共敲打英伟达 意欲何为?
  56. 华男疑赴迪士尼乐园途中绑走3子女 在巴拿马被捕
  57. 哈根达斯等品牌为何在中国炎夏中感受寒意
  58. 【时事金扫描】中国新疫情爆发 非洲诅咒蔓北京
  59. GTA又一商场将被拆除
  60. 香港经贸处加强与青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