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票涨价不用理由? 12306回应惹质疑
2025-07-23 00: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期,中国高铁票价调整机制再度成为公众焦点。一则关于G326次列车票价在一年半内上涨近一成(约40多元人民币)的乘客投诉,迅速登上热搜,引发民众对高铁票价“不透明调整”的强烈不满和广泛关注。
据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陆媒报道,G326乘客徐先生发贴表示,一年半时间里,G326次列车同一区间的高铁票价竟然上涨了40多元,涨幅接近10%。发现票价异常后,本想通过12306平台查询历史订单,却发现无法查询30天前的记录,最后,他通过报销记录截图才确认了原价。
徐先生表示,希望铁路部门能提前公布票价调整信息,保障乘客知情权。
对此,大陆媒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中国铁路12306。工作人员称,部分高铁的公布票价确实有所提升,这是由于实行了市场化票价机制。同时强调,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价格不在国家价格听证目录范围内,因此票价调整不需要举行价格听证。
12306的回应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更多质疑,将“高铁涨价不能静悄悄”话题推向舆论风口。
长城网的文章说,“当下,高铁已经成为多数人远途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不少高铁线路的票价本就不低,部分已经直逼飞机票价格。在这样的基础上,票价猛然上涨几十元,消费者难免会感到‘肉疼’。”
乘客对价格的“痛感”并非无理取闹,铁路企业虽然有权调整价格,但调价的过程不该如此“静悄悄”,如果不是经常乘坐这趟线路的乘客,恐怕还发现不了这一变化。虽然12306工作人员称涨价前通过问卷调查征求过社会意见,但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个问卷似乎是没有发给我”“请问是在哪个角落默默调查完了?”
这样的涨价模式,难免会让消费者觉得不被尊重,也会引发质疑:票价调整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是成本上升、竞争压力,还是单纯“试水”市场反应?若缺乏公开透明的解释,乘客只能被动接受结果,自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文章进一步表示,高铁涨价应该向公众阐明原因,详细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并且在涨价前与消费者建立更公开、透明、充分的沟通机制。高铁作为国民交通的“主动脉”,其票价调整牵动人心。企业自主定价权不能简单等同于“想涨就涨”,而需以透明沟通、服务升级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赢得乘客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博主“狐度”的文章直指,12306的回答意思很明确:涨价合理,不用听证,已告知过。然而,这与许多网友的真实体验不符,引发“市场化调价为何只涨不跌?”“不用说理由就能想涨就涨?”的质疑,给人留下“霸道”的印象。
近期关于高铁的诸多“吐槽”频频登上热搜——从禁止吃泡面却不提供价廉物美的盒饭,到座椅清洗消毒保障不足、不文明行为频现却无人管理等等。在票价上涨的同时,服务却“停留在原地”,让乘客普遍感到“钱花得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