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人会比较快乐? 专家释疑
2025-07-13 23:25:4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古人很重视道德,而且将其视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虽然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还是有人重视道德,愿意做个好人。最近有研究发现,有道德的好人会比较快乐,能有长时间的幸福感。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社会人格心理学教授班奈特(Kevin Bennett)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网站撰文说,被别人视为道德比较高的人往往会比较快乐,而且能找到比较多的人生意义。
班奈特首先提到一个女大学生面临的道德考验。
在期末考前一天晚上11点47分,这个名叫达芙妮(Daphne)的生物系大二学生正盯着笔记型电脑,而且心跳加速。她刚刚在他们班上的聊天群组里发现一份谷歌文件在流传,里面全是隔天考试的答案,显然是有人提前拿到了副本而泄漏出来的。
对于要不要偷看答案,达芙妮犹豫了。她感到胃部一阵翻搅。她想到了父母,想到了那位知道她名字的教授,想到了她想要成为的自己。最终,她关掉浏览器上的分页,筋疲力尽地上床睡觉——但却意外地感到平静。
她没有作弊,也没有拿到好成绩,但那个不为人知的悄然决定让她感觉良好。这种感觉不像是赢了比赛,而是像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而且喜欢这个样子一样美好。
班奈特问道,这种道德上的抉择──困难、看不见、往往得不到回报──真的与长时间的快乐有关吗?
依据一批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答案是肯定的。有道德的人其实比较快乐。这不仅与一个人的良知有关,也关乎品格、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在这项研究中,道德的衡量标准并非经由询问人们是否认为自己是好的。相反地,研究人员邀请某人的同侪——朋友、同事和泛泛之交——对其道德特质进行评分,例如诚实、公平、善良和可靠。
这种“基于声誉”的方法对道德采行了一种比较实际的检视——不是自我认知,而是我们的日常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善良与幸福相伴
班奈特说,这项研究涵盖了三个不同的群体——美国大学生、中国专业人士以及某人认识的最有道德(和最没有道德)的人。
在所有群体中,公认比较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意义的评等都比较高。无论你是成绩优异的护理系学生,还是职业生涯中期的工程师,做好人都会带来回报——这不仅体现在抽象层面,更体现在你每天的感受之中。
即便在考量宗教信仰、受欢迎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后,做好人会有好结果的关连仍然成立。
为什么就长期而言,达芙妮这个艰难但正确的决定会让她感觉更好呢?
班奈特解释说,首先,有道德的人往往拥有比较强的人际关系。值得信赖和公平会让你身边的人感到安全,而社交关系是幸福感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
其次,依照你的价值观行事会强化你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感到连贯一致。这种一致性创造了一种内在的和谐,心理学家认为这与长期幸福感息息相关。
这并不意味着维持道德总是令人愉悦的。有道德的人往往对苦难和不公平比较敏感。他们可能比较担心道德抉择,或因为捍卫正义而遭遇强烈反对。
然而,有资料表明,更深厚的关系、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正直的人格等维持道德所带来的好处超过了这些挑战。在达芙妮的案例中,拒绝作弊不仅保住了她的纪录,也保住了她的自尊。
班奈特总结说,做正确的事——即使没有人关注——也能带来持久的心理回报。你不必成为圣人。你只需要在生活中展现诚实、善良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