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B均分飙至36.72
2025-07-12 05:25: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麦叔研究院
【36.72分!香港IB均分狂飙,全球考生追不上】
01|
你以为今年IB变难了?结果是——考生、均分、满分人数,全线飘红。
全球202,103人参加IB大考,一年内暴涨近万人;均分涨到30.58,超过80%的通过率;4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破九千,站上了全球前4.68%的塔尖。
而香港,直接把“内卷”二字改名叫“日常”。
平均分——36.72,连去年都不放在眼里。
港媒统计,2600+考生中,至少32人拿到45分的满分。你要知道,全球不到1%能做到这事儿。
是不是觉得,香港孩子这批真猛?但,等等——变数,还没完。
02|
你盯着分数,他盯着趋势。
香港这几年,IB考生涨了近20%。很多人转身离开了本地DSE,义无反顾扑向IB。
为啥?DSE太“本地化”,IB更“全球通吃”。
尤其是英基、CDNIS、新加坡国际这些学校,平均分就像挂在天花板上的装饰品,动不动就39、37.7、38.8……
有学校直接100%通过率,三分之一考生40分以上——这不是成绩单,是战报。
但说实话,这成绩真能代表IB变简单了吗?
未必。
疫情那几年,IB均分虚高。现在的“回暖”,更像是系统自我校准。也就是说,IB不是变容易了,是考生变狠了。
你信不信随你。
03
说到底,IB到底在考什么?
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刷题竞赛,而是——熬。
IB学生的日常,一句话总结:时间不够用,学不完,睡不够。
6门主课+论文+TOK(知识理论)+CAS(活动实践),每个部分都能拖你下水。你以为你在学知识,其实你在扛耐力。
这套课程,最适合“全能型”选手。偏科?别来。
45分的满分,象征着一个国际通行证。但全球每年能拿下的人,连1%都不到。
40分以上,才是英美藤校、牛剑帝国理工的入门门槛。
24分虽然是及格线,但别忘了,那只是“你有资格坐在门口”,不等于你能进门。
所以——IB是镀金,还是铁链,看你怎么走。
04|
别急着羡慕满分娃,人家也不是一路顺风。
去年爆出的跨时区泄题事件,把IB推上了风口浪尖。
亚洲考生,首当其冲。当你熬夜复习的时候,有人可能已经拿到题目。
公平?不存在的。
所以IBO下狠手:从2024年11月开始,考试结束后,学生至少要被“关”两小时,防止泄题;考试时间统一调整、计算器清空存储……
这还只是开始。
更大的改革正在逼近。
05|
到2030年,IB要变了,彻底变了。
——考试要全面上网,先从2026年试水;
——课程可以混搭,项目可替代课程,最多占14分;
——数字素养、可持续发展、现实技能,全写进课程包;
——还有“轻量版IB”,方便那些“吃不下整套”的学生。
这不是修修补补,是方向盘调头。
IB正在从“学术精英制造机”,转向“现实生活导航器”。
你可以学三门课+一个300小时的项目,也能通过数字作品集拿分,不再非得在期末一战定生死。
听起来是不是很“自由”?但自由=自律。
未来的IB,更像一场自选角色扮演。你选什么,决定你走多远。
06|
麦叔想说,IB的本质,从来不是“卷”,而是“选”。
是选一条更难的路,用更多的时间,去换一个更大的舞台。
但别忘了——IB不是万能药。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IB,也不是所有IB娃都能进名校。
你以为它是镀金路线,其实它是筛人机制。
你愿意被筛,也能扛住被筛,那才是IB的真正门票。
所以,成绩好≠决定一切。
未来五年,IB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个性化,也越来越考验家庭的判断力。
要是我是你,我真不敢轻易决定。
毕竟,看上去你在讲故事,其实你只是站在了别人的剧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