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掌握歼-10C电磁信息,空战获得成功?
2025-07-12 00:25:1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军武次位面
M印巴空战虽然结束了两个多月,但印度的“整活”依然没有结束。7月11日,“Defence Security Asia”援引印度媒体消息,称印度空军其实在空战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成功获得了巴基斯坦空军主力装备的电磁信息。
▲印度似乎又“赢麻了”
按照印度媒体采访的“专业人士”说法,印度获得了巴基斯坦参战的歼-10CE、“枭龙”block3、红旗-9BE,甚至霹雳-15E的电磁特征,“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印度国防能力,并成为和其他伙伴分享的关键技术信息”。从技术上来讲,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现代军事装备因为搭载了大量电子设备,一旦雷达开机,就会表现出独特的电磁特征,堪比人的指纹。只不过,军用装备的电磁特征,还能作为分析软硬件结构、性能,甚至是研究针对性电子反制手段的基础,这也就是著名的国产815A型电子侦查船,四处游荡的关键目的。
▲这种活确实需要专业设备来干
印度这次“整活”的逻辑在于——虽然五月份战败了,但掌握了巴基斯坦这些主力装备的电磁信息,就能以其为信息基础,开发相应的模拟软件,组织飞行员进行对抗训练;将信息录入“阵风”、苏-30MKI的电子战系统内,避免再出现无声无息被击中的情况;甚至是针对雷达、数据链特征,组织电子干扰和屏蔽攻势。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法。首先,当天交战中歼-10CE为了保证隐蔽性,全程基本没有开启机载雷达,而是采用“极速爬升发射霹雳-15E,随即下降隐蔽”的模式,不可能被探知到完整电磁信息。
▲歼-10CE那天机载雷达是真的没怎么用过
其次,“枭龙”block3和其他机队甚至都没有发射空空导弹,全程都处于电磁静默状态,就更不可能被搜集电磁特征。红旗-9BE倒是在7日、10日两次开机拦截,但电磁信号本身就随距离衰减严重(要不然815A也不需要顶那么大的“球”,天天贴着对手跑),印度在空中平台被压制,又受地球曲率影响的情况下,远隔上百千米搜集电磁信息,效率注定低到发指。最后,也就只有霹雳-15E因为越过边境,又有S-400发射地空导弹拦截的确凿证据,有可能电磁信息泄露。但在当天交战混乱,印军一线战斗机电子战设备毫无反应的情况下,印度的收获也未必有多丰厚。
▲霹雳-15E确实有可能
最关键的是,巴基斯坦可是真的拿到了,印度主力装备的电磁技术特征——当ZDK-03预警机远隔数百千米,锁定并引导霹雳-15E击落“阵风”、苏-30MKI和米格-29时,对这三款战斗机的电磁信号,已经了如指掌。S-400号称全球最顶尖的地空导弹系统,结果被“枭龙”发射的反辐射版CM-400AKG击中,至少两套发射器被毁,5名操作人员死亡,电磁信号没泄露是不可能的。说白了,印度声称自己拿到了巴基斯坦主力装备的电磁信息,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本身也没有证据,而巴基斯坦是结结实实地掌握并应用到实战中。
▲“阵风”的电磁信号特征肯定被巴基斯坦掌握了
事实上,2019年印巴交手后,印度也认为摸到了巴基斯坦主力F-16的电磁信息(不排除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可能),又有“阵风”的加持,再加上没有重视歼-10CE,才会精心组织大规模空战,试图获得辉煌大胜,结果一败涂地。现在印度又认为自己拿到了“关键电磁信息”,足以作为下一次交战的关键筹码,浑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的信息,只是零星碎片。而巴基斯坦空军主力从F-16到歼-10CE的演变,其实也是未来从歼-10CE到歼-35E的前奏。
▲巴基斯坦距离歼-35不远了
怎么说呢,其实印度的思路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心态——在缓慢的战斗机更新换代中,与对手交手。但为巴基斯坦提供技术支援的中航工业,本身站在人类从未出现的十亿级超级工业综合体基础上,技术更新、装备换代速率远超正常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很难从这种小辨模交手中获胜,这也就是印度军队旗帜鲜明,要打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印度官宣重大胜利,5架战机故意送人头,只为换取歼10电子特征
据《Defence Security Asia》报道,印度又整出新花样,说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成功截获了多种来自中国产装备的电子和数字特征信号,包括J-10C、JF-17战斗机所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PL-15E远程空空导弹的制导信号,HQ-9防空系统的雷达波参数等。
这一说法还强调,印度已将这些数据整合进本国电子战数据库,提升了未来识别,干扰,压制中国武器系统的能力,甚至能在AI算法与国产武器出口方面派上用场。
简而言之,印度这是又换了个说法,不提战机被中式武器链杀伤链击落的事实,而是说收集到了中国武器的电子信号。
甚至还扬言,将这些数据战果共享给四国机制中的盟友以及中东客户。
以塑造其“电子战枢纽”的角色。
咱就是说,印度就非赢不可吗?合着你五架战机是故意送给巴基斯坦打,只为换取中国武器的电子信号?
巴基斯坦歼十
从理论上说,现代战争中确实存在电子情报和信号情报收集能力,尤其是在空战和导弹交火的环境下。
战斗机、导弹、防空雷达等装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电子特征,如同指纹。
掌握这些信号的价值不言而喻,可以用于预警系统识别敌我目标,提高干扰和欺骗效果,提前模拟敌方武器系统,实现针对性的电子压制和防御部署。
尤其在现代空战中,讲究的就是先发现、先压制、先打击,掌握了主动权,就赢得了制空权。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实战中收集到真实的战场电磁数据,理论上确实具备价值。
但关键在于,这类数据极难获得,且对采集、解析、应用的系统能力要求极高,不是说谁想采集就采集,也不是说采集到之后就有那个本身分析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巴基斯坦枭龙
那么印度真的有这个本事,去获取和运用这些复杂的数据吗?
从印度当前的装备水平和技战术能力来看,这种说法基本不靠谱。
拿PL-15E导弹来说,其主动雷达导引头只在临近命中目标的终端段才会开启,即便侦测也必须处于极高风险的接战距离内,不可能在远距离截获。
而HQ-9防空系统多部署于纵深内地,其高频波束非常集中,一般侦察平台根本不具备完整捕捉能力。
再说J-10C和JF-17配备的雷达,本身就具备抗侦测设计,印度手里的预警机和侦察无人机,主要还是光电或低频被动系统,压根不具备截获数据,实时解码,频谱解析等能力。
印度至今没有自研的大型电子对抗机,也缺乏像美军那样的专业平台,更别提其数据处理系统,信号建模能力仍处在半自动阶段。
因此,说截获到了核心电子特征,听上去很酷炫,一副赚大了的样子,实则以印度的水平,极难实现。
红旗-9
退一步讲,哪怕印度真收集到一些电子参数,也不代表中国的武器就被彻底看透了,更不不代表它下一次空战就能打赢巴基斯坦。
因为这些信号也不是固定的,信号参数一旦暴露,可以更改频段,调整跳频规则,原有数据库就失效了。
而且电子战优势只是整体作战体系中的一环,能不能玩的转,还要看指挥调度能力,平台协同水平等综合因素。
这一次印度空军为什么完败?就是因为电子战太拉胯,说明其防空识别,预警部署和反导反应链条存在严重问题。
按照印度现在的逻辑,意思就是这次我们只是引蛇出洞,先送出去五架战机当靶子,然后把中国武器的情况摸清楚。下一次再打,电子战拉胯的短板就能补齐了,相当于提前开了全图。
只能说相当可笑。
印度总理莫迪
归根结底,印度还是在掩耳盗铃。
为了掩盖五架战机被击落的现实,这都过去两个月了,印度内部竟然还能编出新的说法,说明印度之前的胜利宣讲团并未取得什么效果,别人还是无法相信印度在这一轮冲突中获胜了。
所以试图以我们获得了对方关键情报为借口,来证明自己在另一个赛道上“赢了”。
找借口很容易,假装获胜也不难,但问题是,打仗的时候可是真刀真枪,最终比拼的是实战能力而不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