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友伦:也谈川普与美联储主席的尖锐分歧
2025-07-11 17:25:4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利率是刺激经济成长的关键,也是减少企业借贷成本的关键因素,但去年下半年连续降息三次的美联储今年却一反常态,半年过去依旧按兵不动。这让近一段时间主张降息以积极推动美国经济成长的总统川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之间出现尖锐的冲突。
如何看待双方的分歧?降息对美国经济有何意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华裔学者井友伦(Chris Ching)日前受访时表示,川普政府主张降息并非政治操作,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更符合供给学派原则(Supply-side Economics)的货币政策体系、强化美国经济主权,进而为中产阶级与高知移民群体创造更友善的金融与资产环境。

货币政策理念分歧的根本原因
井友伦拥有加州执业律师与国际审计师资格,曾任华尔街投行高阶主管,善于运用多种理论模型分析宏观经济与金融问题。他表示,美联储自2023年起持续维持的高利率政策,引发市场与实业界对“过度紧缩”的广泛批评。虽然去年下半年多次降息,但利率仍维持在高位,而且自川普总统上任以来,停止了降息步伐。
川普上月于一次竞选演讲中公开表示,鲍威尔不理解实体经济,美国需要一个支持成长、而非扼杀成长的央行。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与兰德·保罗(Rand Paul)也提出“美联储问责法案”(Fed Accountability Act)。
井友伦认为,这场分歧本质上源自于两种经济思想的碰撞。鲍威尔倾向于新古典主义的“通膨优先论”,而川普支持的供给学派则强调“投资与生产才是长期成长的根本”。这一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理念不谋而合,即一个国家不能靠压缩消费打赢长期增长战,必须靠刺激资本形成。
川普的经济政策倾向,也可以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接任人选看出端倪。
在接任鲍威尔的人选中,呼声最高的包括川普首任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与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井友伦指出,这两人皆为供给学派坚定支持者,主张以“低利率+结构性税改+制造业激励措施”建构美国新增长模型,更强调货币政策必须服务于投资回流、企业扩张与本土制造的策略目标。
让美联储成为家庭、企业和移民成功的制度保障
井友伦表示,如果美联储能依照川普总统的愿望调整货币政策,采纳“渐进降息”或“预期宽松”的政策立场,科技股与房地产等利率敏感产业将获得显着提振。
他说,根据“泰勒规则”(Taylor Rule)模型测算,当前美国的自然利率可能已低于4%,而鲍威尔坚持5.25%的政策利率,这已经形成货币紧缩性误判。他引用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最近的分析:“美联储当前政策落后于通膨下行趋势,已对中期增长构成抑制。”
虽然鲍威尔受到“辞职”压力,引发部分媒体担忧“央行独立性”,但井友伦认为,川普政府并未破坏制度,而是将“央行问责机制”制度化。
如参议员朗·约翰逊(Ron Johnson)近日指出的:“鲍威尔并未受到问责,而联邦储备银行却拥有极大市场影响力,这与民主问责原则相违。”供给学派学者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也曾直言:“央行若持续与实体经济脱节,将削弱其公共正当性。”
井友伦认为,川普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货币体制,使之真正服务于制造业、中产阶级与创新经济。华人群体以家庭稳定、资产安全与教育投资为核心,对他们来说,更清晰、稳定与“亲成长”的央行机构,将成为其继续在美国长期发展的制度保障。
“这不仅会提升资金配置信心,也将激励更多华人创业家加速资本形成。”井友伦说,对华人群体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利率下降,更代表国家金融方向的价值回归。未来的美联储,不再只是防通膨机器,而是协助家庭、企业与移民在美国成功的制度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