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幽灵外卖”黑幕曝光 黑作坊变连锁店
2025-07-11 12:25:4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期,中国各外卖平台掀起一波补贴大战,流量飙升的同时,无证经营的“幽灵外卖”通过中介的包装,堂而皇之地入驻各大外卖平台。“幽灵外卖”并非近期刚刚出现,但却屡禁不止。分析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黑作坊、不良中介投机钻营,外卖平台甚至都睁只眼闭只眼。
“幽灵外卖”原指没有相关营业执照,也没有门店照片的商家。但通过不良中介造假包装后,“幽灵外卖”开始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让消费者更难以识别。
黑作坊包装后秒变“正规外卖”
“全国代办入驻外卖平台,无店面、无证件都可以,可以一店多开无上限。”一位外卖代办中介告诉蓝鲸记者。
根据公开资料,入驻外卖平台至少需要提供以下材料: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经营许可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线下实体店门头照、店内环境照等。
还有一位中介描述得更为具体,“现在开外卖店很简单,你只需要提供一个让骑手取餐的地址,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摆摊都可以。你不用提供营业执照、餐饮许可证,这些我们都可以给你安排好。费用1800元一家店,最快两天就能开好。”
蓝鲸记者以开店商家的身份咨询了多个中介了解到,目前代办中介主要是通过挂靠品牌的方式帮商家开店,商家下单后中介会给到一个现成的商家版账号。这个账号上包括营业执照、餐饮许可在内的所有证件和信息都会提前安排好。

多位中介告诉该记者:“炸鸡类可挂靠的品牌有麦罗塔、MABA、新百道这几个品牌”,“挂靠后,你的账号店名可以是麦罗塔+自定义后缀,也可以不用麦罗塔的招牌自己取名。”
中介们进一步解释,挂靠的商家属于品牌店铺,当地平台无权管理。可以无视品牌方的任何食品卫生安全要求,还可以免除平台区域经理和监管部门的上门检查。“只要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出现刷空单的情况,就可以保证你稳定经营不被封。”
那么中介哪里来的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证?
博主“曹帅外卖说”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除了PS造假外,还可以一家门店申请两套营业执照,再一个就是申请餐饮公司的营业执照,而不是个体户,在美团注册的时候,用美食城大证来开店。一个证理论上可以开几十家店铺。关键是这还是合法合规的。”
“幽灵外卖”为什么屡禁不止?
“幽灵外卖”的灰色利益链并非刚刚出现。今年3月北京开展了“守护消费”铁拳行动,重点整治“幽灵外卖”;江西赣州、内蒙古包头在5月跟进整治,包头下线了116家不合规商户。
在美团、饿了么和京东的官网上也能看到这些黑作坊的身影。根据美团近日发布的治理公告,3月15日至5月31日期间,累计核实资质问题门店63,595家,存在证地不符(包括门头不一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13,364个。
在“京东黑板报”4月发布的推文中显示,目前已经清退了多达8000家“无堂食”门店。饿了么的官网上显示,累计清退超过3.1万家违规商户,其中包括大量涉嫌“幽灵外卖”的店铺。
为什么“幽灵外卖”屡禁不止?根本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黑作坊、不良中介投机钻营,外卖平台甚至都睁只眼闭只眼。
在社交平台上有152万粉丝的“江西新闻广播”周四(7月10日)发视频说,一方面,利益的诱惑太大了,对黑作坊商家来说,无需实体门店,无需正规资质,低成本就能运作,利润空间巨大,而不良中介更是帮助黑作坊入驻平台,大发不义之财。
另一方面,当局对平台审核漏洞百出,虽说有审核流程,但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放松标准,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仅几张照片、简单资料就放行,给了“幽灵外卖”可乘之机。
陆媒“中国经济网”的文章明确表示,“幽灵外卖”源于平台审核失灵。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平台管不住“幽灵外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