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有伦:大而美法案将深刻影响华人
2025-07-05 21: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编者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井友伦(Chris Ching)近日深入解析了2025年7月2日由国会正式通过的《川普大而美法案》(The Great American Reinvestment and Sovereignty Act)。井教授曾任华尔街投行高管,拥有加州执业律师与国际审计师资格。)
《川普大而美法案》法案不仅是美国应对全球资本与供应链重组的战略回应,更是川普政府推动“国家主权货币化、制造业回流、本土科技主导权”三大战略支柱的制度平台。
该法案将对华裔美国人带来深远的结构性正面影响,而几乎同步出台的中共政府海外投资新规,则可能促使更多高净值华人将家庭资产配置重心进一步向美国集中。
五项分析重点:
一、美国制造业的制度性重启:华裔企业成为国家安全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川普大而美法案》首要内容是强化制造业“回流激励机制”,不仅延长《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税收减免期限,也新增“高附加值制造基地优先入园”条款,为在美国境内建厂的企业提供最多十年免税期与用工补贴。
这一政策直接惠及在南加州、湾区、德州等地拥有运营基础与资本积累的华人企业。
根据新凯恩斯主义“本地乘数效应理论”(Local Multiplier Effect),制造业每一单位投入可带动多重产业联动与区域收入提升。川普政府此次是以法律形式邀请全球技术华人,不只是赚钱,而是‘共建国家安全型制造生态’。”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指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将转向谁拥有韧性强的本土产业体系,而我们欢迎真正愿意参与这个过程的企业。”
二、精英华人家庭的制度红利:投资与居留身份将首次完全挂钩
本法案设立“产业贡献型绿卡计划”(Strategic Contributor Green Card Program),允许在半导体、AI、生物科技或国防工业链投资超过300万美元或创造20个以上美国就业岗位的外籍申请人,申请快速移民与家属身份豁免。
这一举措特别惠及拥有技术资源、资金优势与国际化布局经验的华人家庭。
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政策评论指出:“移民制度正在进入‘国家利益导向期’,身份将取决于申请人是否能为美国科技主权或制造能力提供系统性价值。
这种制度性设计,不仅回应美国内部对劳动力与资本的结构性需求,也给予华人第二代一个与国家命运相连的“制度入口点”。
三. 资本市场防火墙制度化:为华人中产的资产安全提供更高保障
《川普大而美法案》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财政部建立“资本审查机制”(Capital Sovereignty Screening Mechanism),强化对境外背景资金的结构审查,尤其是股权不透明或可能受主权力量支持的投资路径。
根据美国财政部2023年发布的《CFIUS 年度报告》,来自中国部分国有控股或通过中介架构运作的资金持续成为高频审查对象,而《华尔街日报》与布鲁金斯学会也均指出,这类“国家–私人界限模糊的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构成所谓“灰色资本”带来的监管挑战。
此机制并非排斥特定国家,而是确保美国资本市场崩值基础、技术产权与中产阶层投资组合不受系统性风险干扰。
对于持有科技股、能源ETF等高波动性资产的华人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制度性防护升级,不是封锁,而是风险隔离。
四、中共投资新规与全球资金流重组:中性政策下的资本转向机制
2025年7月4日起,中共开始实施针对个人投资港股、美股、海外ETF等境外资产的“海外证券申报与税收政策”,包括增设登记备案机制及征收5%至15%不等的“境外持有特别税”。中国财政部在公告中表示,此政策旨在“完善跨境资本管理、推动国内经济资金留用”。
该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强对资本流动的可控性,并维持人民币汇率与外储结构稳定。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产阶层的跨境配置弹性,并在全球资产流动性体系中产生重新定位的激励效应。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在其“金融压抑理论”(Financial Repression Theory)中曾指出: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中,政府往往通过税收或监管手段限制资本外流以稳定本币汇率。
但从制度效果来看,这种政策可能促使更多高净值华人将投资重心从区域分散转向制度稳健的国家,而美国正处于这一趋势的接收方。
五、大而美法案与华人长期战略关系的重建:制度认同与利益绑定同步深化
本法案的深层战略意义在于“制度绑定”与“价值归属”双重建构。美国不再仅提供移民路径或金融机会,而是邀请全球科技与资本精英共同参与“国家主权价值链”的重建。
特别对于华人群体而言,这项法案让“投资”、“事业”与“制度身份”首次出现历史性的合流。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伊根伯里(G. John Ikenberry)在其“自由秩序构建理论”(Liberal Order Building Theory)中曾指出:“制度的力量来自它能吸纳多样性,但仍保持统一性。”
在这个意义上,《川普大而美法案》不只是美国经济战略,更是对未来国际人才与资本归属路径的重新设计。
总的说来,《川普大而美法案》展现了川普政府在全球资本与产业竞争中的高度前瞻性。它不仅强化美国本土制度,也为华人资本、企业与家庭提供了长期嵌入美国国家利益结构的机会窗口。而中国最新海外投资政策虽具稳定性目标,却在实际效果上可能推动更多华人资金进一步向美国制度结构靠拢。
在全球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美国不是冲突平台,而是全球华人的制度归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