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先生”拒绝叫川普“爸爸”
2025-07-06 02:25:1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日经亚洲
美国和日本正在进行贸易谈判,但是石破茂政府的态度比外界预期的强硬。
《日经亚洲》(Nikkei Asia)7月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先生”拒绝称川普“爸爸”,这很对》的文章,称石破茂的做法很对,这是吸取了安倍的教训。当初安倍对川普“卑躬屈膝”,但是没有换来任何回报。文章作者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是驻东京的资深亚洲时事评论员,他曾任彭博社的专栏作家,著有《日本化:世界能从日本失落的几十年中学到什么》一书。文章摘编如下:如果石破茂送给川普一架豪华的747飞机,或者如果这位日本首相愿意称美国总统为“爸爸”,东京的2025年可能会轻松一些。
但通过对这位美国“敲诈者总司令”采取强硬立场,石破茂为日本4.2万亿美元的经济做了正确的事,或许还为他在国内外的政治地位提供了急需的推动力。
作为自去年10月以来对石破茂政府表现持批评态度的人,我认为他的政策反复、丑闻以及对经济改革的不感兴趣令人失望。然而,在他对川普的态度上,我要给他大大的赞。
川普今年1月上任时,似乎认为日本是最好欺负的对象。这是因为他在2017年首次执政时遇到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他的每一次要求都俯首帖耳。当川普2.0时代开始时,石破茂团队基本不为所动。
但石破茂证明了自己是川普团队未曾预料的强大对手。尽管自民党内部有不少议论,但东京还有什么选择呢?
假设石破茂满足了川普团队的所有要求:大量购买美国半导体和液化天然气,在造船合作中让美国占上风;假设东京立即取消汽车进口的非关税壁垒,并削减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关税;假设石破茂同意每年向美国支付80亿美元的“黑帮式保护费”,这是川普第一任期提出的要求。
再假设石破茂同意将日元兑美元升值10%到20%作为一种贡品。作为过去125年中最为重商主义的美国领导人——自麦金莱总统以来——川普会嗅到弱点,并很快回来索要更多好处。
无疑,石破茂吸取了川普1.0时代的教训。当时,安倍晋三全力讨好川普:奉承、赠送昂贵礼物如镀金高尔夫球杆、在七国集团午餐会上无人理睬川普时陪在他身边。
上周,当北约秘书长吕特对川普大肆奉承时,他显然在模仿安倍的策略。安倍没有像吕特那样公开称川普为“爸爸”,但提名川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同样令人尴尬。
安倍的这种卑躬屈膝换来了什么?川普并未免除对日本钢铁和铝的关税。尽管安倍恳求,川普还是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川普还在其他问题上,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安倍为此不得不做很多解释。
明智的是,石破茂没有重蹈过去8年许多西方领导人犯下的“我能与川普合作”的错误。例如,石破茂政府谴责以色列攻击伊朗,这与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立场不同。
然而,维护日本的尊严可能代价不菲。川普本周表示,如果日本拒绝屈服,可能会面临30%至35%的关税。
随后,川普又称日本“非常不公平”“被宠坏了”,在过去“30到40年里一直敲诈我们”。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川普提醒我们,问题不在于他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什么时候做。
川普经济学像是从1985年的头条新闻中撕下来的。关税、涓滴经济学税收计划以及对新的“广场协议”以操纵更有利的美元汇率的痴迷,表明川普的世界观停留在1980年代中期。
这对东京来说显然是坏消息。川普对日本的反感已有40多年的历史,早在好莱坞热衷于“日本恐惧症”时就已形成。1986年的热门电影《超级魔鬼干部》(Gung Ho)由迈克尔·基顿主演,讲述了日本公司员工与底特律汽车工人之间的文化冲突。
YouTube上充斥着1980年代川普的视频片段,当时他还是纽约房地产大亨,指责日本“系统性地吸干了美国的血——吸干了血!他们简直是在谋杀。他们最终赢得了战争”。
川普对日本的无知令人震惊。他从不放过任何机会抱怨“美国必须保卫日本,而东京没有相应的义务”。当然,这是1945年后美国占领军强加给东京的安排。
川普将他对伊朗的打击与结束二战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相提并论,这让许多日本人震惊。在贸易方面,川普似乎没有意识到日本人购买日本车是因为它们适合日本狭窄的道路,并且品质被认为更好。
显然,石破茂注意到川普甚至懒得记住他的名字,前几天称他为“日本先生”。所以,当川普拿出关税重武器时,东京凭什么认为他会在乎对日本经济的附带损害?
即使在川普2.0时代,企业行为也显得混乱。以日本制铁集团公司(Nippon Steel)“收购”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为例,川普仅在获得拥有广泛否决权的“黄金股”后才批准交易。日本制铁支付了140亿美元,却无法更改美国钢铁的名称、随意转移生产和就业、决定材料来源或最终决定哪些工厂继续运营。日本制铁是买了一家公司,还是在租用它?
诚然,这场争端的时机并不理想,因为日本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即将来临。但川普与安倍的“兄弟情”告诉我们,讨好对日本毫无益处。最好与华盛顿保持尽可能友好的关系,同时在亚洲和欧洲寻求不那么苛刻的关系。至少目前,“日本先生”似乎走对了路——这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