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对小包裹收费 欧盟开始堵中国电商倾销渠道
2025-05-21 22:25:5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欧盟5月20日提议,拟对进口小包裹收取手续费。同时,G7集团国家也在讨论对小额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继美国之后,欧盟也开始堵塞中国电商跨境倾销的渠道,以保护欧洲本土企业的公平竞争。
欧盟委员会5月20日提交议案,拟对从境外直接邮寄到欧盟消费者住址的小包裹征收每件2欧元的固定费用,该费用将由电商平台承担。
该提案专门针对单价低于150欧元的“低价包裹”。目前,这些小额包裹可以免关税进入欧盟,这是欧盟委员会在2010年设立的免税门槛,但成为大量中国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Temu和Shein等)规避关税、向欧盟倾销低价商品的渠道。
中国电商平台Temu称其在欧盟拥有9,000万用户,Shein更是称其欧盟用户量超过1.3亿。
欧洲零售商已经发出多次批评意见,他们指责海外竞争者不遵守欧盟的产品标准,对欧洲本土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5月20日同一天,七国集团(G7)在加拿大举行财长会议后,加拿大财长商鹏飞(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介绍说,G7已开始讨论对供应过剩、价值低廉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
在欧盟和G7推出拟议行动前,美国川普政府已经开始对入境的800美元门槛小包裹征税。在美中双方5月12日达成关税战“休战”90天协议后,美国虽然降低了对华关税,但仍保留了对每件小包裹收取100美元的固定费用。
分析:欧盟“手续费”将打击中国电商的低价优势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告诉大纪元记者,欧盟提议对小包裹征收2欧元“手续费”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会直接打击中国电商的低价优势。
他说:“这主要是针对象Temu那类以单件低价、海量出货模式打进欧洲市场的中国跨境平台。2欧元的包裹手续费将直接破坏其低价竞争优势,对其整个运营的成本、物流和价格产生连锁冲击。”
欧盟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进入欧盟市场的小包裹高达约46亿件,相当于欧盟海关每天需要处理1,200多万件,其中91%来自中国。这一货运量比2023年又翻了一番。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欧盟此举将直接令中国电商“成本上升与价格竞争力受损”。
他说:“大量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将不再享有免税待遇,这会削弱这些平台以超低价商品抢占市场的优势,迫使他们调整价格或缩减利润空间。”
黄大卫表示,中国电商的小包裹单价都比较低,2欧元的手续费会让他们难以转嫁这个费用成本,如果货物成本增加,那可能会加大客户退货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电商在欧盟内设立仓储和进行本地化的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孙国祥也认为,中国电商面临调整业务模式和物流模式的压力,“中国电商可能被迫改变直邮模式,增加在欧盟境内设立仓库的投资,这会导致物流成本和运营复杂度提升。”
除此以外,孙国祥还指出,欧盟会加强海关检查与产品安全审核,提高对中国电商的合规要求,让中国电商增加监管成本和被拒入境的风险。
他说:“随着(中国电商的)价格优势减弱和合规压力加大,部分欧洲消费者可能转向本地或其它国家的品牌,这将影响中国电商在欧洲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分析:欧盟迈出逐步取消免税政策的重要一步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2月已经提议取消150欧元免税门槛,以加强对进口小包裹的监管,并防止“危险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黄大卫表示,如果加征手续费和取消免税门槛两项政策合并实施的话,“那将构成欧盟系统性堵塞中国低价出口商品的重大信号。”
他指出,由于中国电商在欧洲市场的迅速扩张,已经对欧洲市场造成三大困扰——本地零售商的价格被压榨;本地税收流失;导致本地环境与劳工争议。
孙国祥提到,大量中国低价商品中存在不符合欧盟安全标准的隐患,假冒伪劣的产品更危害欧洲消费者的权益,“欧洲本地的中小企业因遵守严格法规而成本上升,难以与这些低价进口商品竞争,这导致市场扭曲,还有环境负担加重,大量跨境包裹运输增加碳排放和包装废弃物,这对欧盟的环境政策也构成了挑战。”
黄大卫说:“欧盟正将原本松垮的跨境通道逐步关闭。”
他认为,欧盟此举是“一种分段式的堵漏和围堵策略”,未来可能通过引入技术审查、追溯和曝光原产地、加强对整个包裹产业链的环境合规要求,以及应用《欧洲数位平台法》的反垄断调查等策略,来对中国电商进行围堵。
孙国祥表示,欧盟未来的防堵策略还包括“强制大型电商平台登记并缴纳增值税”,以及“加强产品安全跟合规的审查,严格执行标准,禁止不合格的商品入境欧洲。”
他说:“中国大量包裹涌入欧盟源于成本优势与免税政策,但也为欧盟成员国带来海关负担、产品安全、市场鲍平及环境等多重挑战。因此,我个人认为,此次征费提案是欧盟逐步取消免税政策的重要一步,未来可能伴随更严格的征税和监管措施,以维护欧盟市场秩序与消费者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