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亲送进日本养老院,我后悔了”

2025-05-22 21:26: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ELLEMEN睿士



38岁的方女士,是在中日两国之间往返十多年的外贸从业者。她出生在北京,父母是退休多年的普通工人。

“我爸身体一直很好,他之前是做工程的,一米八几,走路带风的那种。谁能想到退休不到十年,就因为生了场大病开始卧床。”

五年前,父亲突发疾病引起半身瘫痪,从此行动不便,完全依赖母亲照顾。每次方女士回国,家里的气氛都格外沉重,母亲明显憔悴许多。在那之后,方女士开始认真考虑把父亲接来日本。

“我是独生女,我不管他,就没人管了。”

方女士大学毕业前往日本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就在当地一家大型的综合商社工作,十多年奔波,她在大阪都市圈全款买了套100平的公寓,并且拿到永久居住的身份。

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数据,截至2023年底,在日拥有永久居留资格的中国人超过33万人。在这些群体中,拿到“永住”并不等于“人生已稳”。当独生子女逐渐步入中年,父母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真正遇到事,才发现这些制度都没法帮你真正解决问题”,日本官方对永住人群亲属来日,只有短期探亲签证或旅游签,大部分的停留时间最长为单次90天,所以为了能长期照顾父亲,方女士做了件让朋友听来都觉得“太拼了”的事——主动把身份从“永久居住”转为“高度人才签证”。

按照日本的移民政策,拥有“高度人才签证”人士的父母在“子女婚育后、家中确有照料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以亲属身份长期在日本居住,并且享受日本的各项福利待遇。

这彻底打破了她在日本的稳定生活,结婚怀孕生子的计划突然出现在生活计划里。

方女士在2020年相亲成功,和一位同龄国内男性结婚。2021年,孩子出生了。“希望在日本建立自己的小家,也会让父母来日本更加顺利一些。”

她记得自己怀孕六个月时,正值日本夏季最炎热的季节,她挺着肚子仍坚持查资料、翻译父母签证文件。她甚至报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日本行政书士的学习课程,以便更好准备申请文件。

一边养育年幼的孩子,一边准备父母的签证手续,她都咬牙撑了下来。2023年底,她终于顺利地把父亲带到了日本。

“我爸坐轮椅出关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这一生最难的一关终于过了。”

“起初是想让他住家里,但老公一开始就很抗拒。”

丈夫虽然是中国人,不过在日本工作时间长,很少和国内亲友联系,习惯了个人边界感很强的生活方式。父母到日本之后,一家人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双方甚至为了一些鸡毛蒜皮多次发生争吵。

“有一次我妈只是简单抱怨了句日本菜难吃,我老公就非常不高兴,吵到最后我妈哭了。我自己也觉得特别委屈。”

“在和父母的关系上,他不是不孝,而是不懂独生子女的压力。”方女士的丈夫有六个兄弟姐妹,父母轮流住在哥哥姐姐家,他丝毫没有抚养父母的压力。

为了维护家庭关系平衡,方女士开始物色养老院。考虑到父亲不会日语,她特地挑了几家华人社区推荐的、配有中文护理人员的机构。

“去参观过那种很高级的养老院,真的像酒店一样,房间带阳台,还有各种服务很齐全,每个房间都有一整套监控设备照护老人的,但问题是费用太贵,一个月40万日元起步。”

最终,她选择了一家设有“日托+半护理”服务的机构,收费相对亲民,且每周可以由家属接回居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养老院里的日本老人都能跟护理人员沟通,老人之间还能聊天。我爸基本就像在一座孤岛上。”

方女士努力安排中文陪护、让母亲轮流来住、甚至考虑再请一个懂中文的看护——但效果都不理想。

“我爸常说他活得没意思,说还不如在老家”,但她也清楚,回老家是不现实的。

“我妈一个人照顾不了他。国内护工不好请,医院也不收长期卧床的。把他带来日本是我能做的极限。”

中日在养老方式上的差异此刻变得极为刺眼:在中国,家庭看护依然是主流;而在日本,机构养老是常态,子女探望频率远不如国内。

“我爸一开始是拒绝去养老院的,他觉得丢人。但在日本,这可能是最常规的办法了。”

无奈中,她和丈夫商量在家附近租了一间公寓给父母住,同时方便照顾父亲。刚过了三个月,方女士就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疲惫。

每天早上她要先送孩子去保育园,再赶去上班,晚上回家后要处理父亲看护计划、与母亲沟通饮食作息,有时候还要和丈夫“开家庭会”协调下一阶段的分工。

有时候,她甚至会觉得自己像个“中转站”,在丈夫、孩子、父母之间传递需求与情绪。

最难熬的时刻,方女士甚至怀疑当初坚持把父母接到日本是否正确,几乎是同时,她又会强行否定这种念头:“这是儿女的责任,我如果不做,以后一定会后悔。”

对方女士来说,在日本照顾父亲,已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伦理问题,而是一场必于家庭资源、制度与情感的拉扯,“如果照顾不好他们,以后孩子怎么看你”。

投入金钱不是最重要的,时间、精力与家庭关系的调度和分配可能是更大的挑战——而这些,很难量化成真正的价值,也很少有人真正体谅她。

“在夹缝中尽孝,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对此能有选择,而不是只有责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稳定币:六大“误区”
  2. 炸毁福尔道核设施:您猜投掷了几枚“钻地”?
  3. 分析:中共领导人有大量暗黑欺骗记录
  4. 川普的犹豫显示“美国的无所不能不再像过去那样”
  5. 喝水若有这4个表现,或是大病来临的信号
  6. 《自然》(20250619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7. 美国全球媒体署和美国之音正式解雇639名员工
  8. 伊朗放话:美国公民都是攻击目标
  9. 录取率跌破5%,牛剑这些专业最抢手
  10. 2500万人的上海萧条!鲍务员降薪50民众一片哀嚎!
  11. 以色列击毙伊朗资深指挥官 曾支援哈马斯
  12. 持Costco卡不能登机 苹果钱包内数字护照可以
  13. 产能过剩,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可怕
  14. 伊朗以色列开战,全球航司乱套了
  15. 影帝被迫拍三级片,刘德华伸援手
  16. 伊朗核科学家与妻子遇袭身亡
  17. 以军击毁伊朗F-14,卫星照曝光
  18. 万茜拿下金爵奖“影后”
  19. 中国28岁留英博士被判无期 涉11起强奸指控受害者达50人
  20. 中共借力网红软攻全球舆论 美国社交平台成主战场
  21. 美国参战伊朗的4种可能剧本
  22. 伊朗透露美军轰炸核设施具体时间
  23. 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回顾与反思
  24. 川普:美军成功对伊朗三处核设施进行空袭
  25. 联邦法官阻止了:川普阻止哈佛接收留学生
  26. 川普:哈佛现在的表现,好得难以置信
  27. 川普承认“攻击”鲍威尔无效:好说歹说 他就不降息
  28. 川普开心了,美Fed理事谈何时降息
  29. 华人出任过BC省自由党党魁
  30. 巴战机入伊朗领空,背后三场隐秘博弈
  31. 美TSA发警告 禁携带一常见物品登机
  32. 母鸡“误闯”炸鸡店,上演“奇鸡生还”大戏
  33. 小心被偷:机场安检千万别这样做
  34. 美驻以大使:美国已开始从以色列撤侨
  35. B-2轰炸机飞往关岛,美开打伊朗“前兆”?
  36. 美媒:TikTok登陆戛纳,美国禁令似乎遥不可及
  37. 李嘉欣生日惊艳全场,深V礼服完美身材
  38. 骇人17秒曝光!巴西再传热气球惨剧 失火坠地8死
  39. 【佳音时刻】中共禁酒令 戳破虚假繁荣
  40. 致命真菌蔓延,这几个州高风险
  41. “你们的假期,是我的苦难”:欧洲掀起反“过度旅游”
  42. 韩国男团偶像嫖宿AV女优?
  43. 热穹顶笼罩美国大半国土 3位数高温持续至下周
  44. 中国毛绒怪物风靡全球 Labubu成“软实力”象征
  45. 《纽约时报》:美国对伊朗开战
  46. 机器人工程师月均薪2.5万
  47. 川普故意展示美以分歧,“声西击东”炸伊朗
  48. 美军出兵轰炸伊朗!纽时:中国“损失最惨重”
  49. 川普警告伊朗,若动武美国将压倒性反击
  50. 24蓝委罢免案726投开票 战况持续延烧
  51. 红二代刘鹤父亲在文革中惨死
  52. 川普政府不顾争议 下令美国之音等媒体裁员600多人
  53. 美突袭扫荡非法移民 洛杉矶野火重建区临时工短缺
  54. 川普派B-2幽灵战机"连飞37小时"炸伊朗!造价21亿
  55. 前央视记者王志安败诉 台湾法院维持入台禁令
  56. 哈梅内伊必须回应,美军很容易受攻击
  57. 超5亿港元,33间伦敦豪宅!许家印前妻,传出新消息
  58. “一个字两块钱”的稿费,到底谁能拿?
  59. 联邦法院颁令禁止政府将交通拨款与移民执法挂钩
  60. 50岁前应存多少钱 金融专家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