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社会?当她们被70岁以上老人猥亵后

2025-05-21 20:26:0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极昼story



危机四伏的社会?当她们被70岁以上老人猥亵后

“不执行行政拘留”

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那刻,事情超出了张晨曦的理解范畴。

今年年初,26岁的张晨曦收到一通面试通知电话,那是上海一家纺织公司的负责人朱某仁打来的,约她第二天下午5点面试。张晨曦应聘的岗位是“康复理疗师”,朱某仁向她解释,公司内有一个乒乓球俱乐部,“他说需要一位运动康复师在场,如果有人受伤,可以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月21日,张晨曦按时到达面试地点。整场面试持续了两小时,张晨曦回忆,前一小时一切正常,朱某仁向她介绍了公司情况,询问她上一份工作的经验。很快,面试过半,朱某仁以“考察治疗手法”为由,要求张晨曦为他治疗腰疼的问题。

朱某仁引她进入办公室内的卧室,说是自己平时午休的地方,又以“灯光正好照着我”的理由,拒绝了张晨曦打开大灯的要求,随后塞给她一瓶精油,要求张晨曦为自己按摩推拿。“我当时觉得自己是一个求职者,只能同意。”

但事情开始不对劲了,朱某仁说自己趴着难受,翻过来躺下,又引导张晨曦向他的大腿根部、生殖器周围进行推拿。根据张晨曦提供给警方的录音,朱某仁对张晨曦说,“在大腿内侧推一下。”张晨曦几次表示拒绝,“这个真不合适”“我觉得这个地方摁着好像对腰并没有什么缓解的作用”“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没有病人这么治病的”。

而朱某仁一直对她强调,“你是医生呀”“你把我当病人”。途中,朱某仁把自己的裤子脱了,张晨曦回忆,“我当时完全懵了,就让他把裤子穿上,但他只是换了一个姿势。”

张晨曦说,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那时时间过了6点,天已经黑了,工厂很空旷,大部分人都已经下班,“我不知道办公楼里还有没有其他人,也不知道如果我跑出去碰上其他人,这个人会不会帮我?我觉得好孤立无援,想着如果不是发展到强奸的话,是不是先顺着他的意思,离开他的视线之后,再想办法报警。”

当天晚上回到家,张晨曦控制不住地发抖、干呕、反复洗手,也忍不住责怪自己,“为什么第一时间会懵住,为什么没有当场包激烈地反抗?”但很快,她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的错。第二天,张晨曦选择报警。

房间内没有监控,录音成了最重要的证据。张晨曦在派出所做了近6个小时的笔录。警察问了她许多问题,几点面试,事发过程,还核查了她之前做康复治疗工作的经历。事实足够清晰。1月25日,朱某仁被警察抓捕,接受调查询问。

第二天,警察给张晨曦打电话,说处罚决定出来了,要给她送过去,“是(行政拘留)5天的结果。”那时已经临近春节,“我想着他能在里面过年的,老高兴了。”

然而拿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张晨曦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朱某仁“实施了猥亵的违法行为”,但“由于朱某仁已满七十周岁,对其不执行行政拘留”。

张晨曦不明白,“为什么不执行?”警察向她解释,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于70周岁以上的违法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她不敢相信,再次确认,“难道只要超过70岁,都不执行行政拘留吗?”

她记得警察的脸上有一丝抱歉,“他们说是这样的。”张晨曦最后带着行政处罚决定书回家,大哭了两天。



老年人犯罪率

再提起那个“不予执行”的行政拘留处罚,张晨曦的第一反应是愤怒,但更多是委屈:对方已经被认定有猥亵事实,为什么只是因为年龄大了,就能逃过惩罚?

张晨曦的遭遇不是孤例。2月17日,有网友爆料,江苏南通一名70岁房东以给出租屋添椅子为由,骗开房门猥亵女租客。租客报警后,警方给予涉事房东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但最终也因房东超过70周岁,免于行政拘留处罚。

租客男友曾出示双方在派出所的沟通录音,其中房东的儿子表示,“老爷子吃到这个‘福利’,他是年龄超过了70岁,所以没有被执行拘留。”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愤怒,“年纪大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过去十来年里,部分地方检察院曾统计分析老年人犯罪比例及特点,这些报告的开篇基本都有一句相似的总结语:老年人犯罪相对数量较少,但绝对数量逐渐增多,社会平均寿命增高,不断出现高龄老人犯罪现象。其中,60至65周岁老年人是主要犯罪群体,但各地70岁以上老人犯罪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出现80岁以上老人性犯罪案件。

不同地域间,老年人的犯罪类型也有区别。例如一线城市检察院发布的报告中,犯罪老人多为初中文化,经济类犯罪居多,集中在盗窃、诈骗罪等。而县级检察院发布的报告,老年人犯罪案件里,“涉性犯罪尤为突出”。

陕西某县检察院曾在2024年发布的调查研究中写道,发生在小县城的老年人犯罪主体多为留守、孤寡老人,老有所养、所伴的老年人犯罪发生率较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暴力型犯罪概率降低,但与之关联的是,未成年人或精神、智力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弱势人群,会成为他们作案对象的首要选择。

多份报告也点出一个问题,社会对老年人犯罪关注较少,“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都属于社会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故司法实践中对老年人犯罪的关注度应当提高。”

在四川善嘉律所律师陶缙夕看来,近期两起案件的处理结果,在法律框架内是没有问题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四类人群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包括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以及七十周岁以上人群。

陶缙夕解释,行政法中有一个基本的比例原则,“拘留所的环境条件是相对较差的,如果把老人放到拘留所,他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考验,比如突发疾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老人相当于最终会受到比其违法行为更严重的后果,“立法者可能会考虑到这不符合比例原则。”

另一方面,陶缙夕说,对于老人、未成年人、孕妇群体,社会的态度是更宽缓的,“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希望通过这些手段去规范行为秩序,所以法律上对老年人、未成年人,也是以教育、引导为主。”

同样在2月17日,另一起老年人违法犯罪事件在网络引发更大关注。湖南邵阳一名93岁老人因性侵未成年人被判15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看守所拒收,拟监外执行。网友们表示了不解,“生活不能自理,却能强奸?”

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对于65周岁以上的罪犯,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五项日常生活行为,有一项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即可视为生活不能自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陈碧分析,“有能力强奸却没能力自理,这是可能存在的。”

她能理解公众的愤慨,人们朴素的正义感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法律不是这样运作的,“法律追求的是一种普遍的、抽象的正义,它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

但连续几起案件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立法已经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有条件的降低到12岁,老年人犯罪是否也应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

一个不能忽略的社会背景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5年正式实行,如今过去将近20年,不少法律学者也指出,人口老龄化加快,老人违法频率逐渐增多。陈碧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仍然沿用从前的思路,划定70岁或75岁作为法律责任上从轻、减轻、不予执行的界限,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国情。”



“法律其实是最后一个手段”

在家哭了两天平复心情后,张晨曦的一位朋友搜集过往类似案件资料,建议她或许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这也是一种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

2月,张晨曦在网上发布实名举报视频,寻找代理律师准备起诉。张晨曦说,不论最终是胜诉还是败诉,她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一定要干的一件事情是,我要站在他面前告诉他,你是一个猥亵犯,你做的事情我不认同。如果我做到了,起码我在心里能认为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哪怕最后败诉。”

律师陶缙夕解释,不执行行政拘留不等于不处罚,“法律上其实做出了处罚,违法记录是存在的。”陶缙夕说,受害者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提起诉讼,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误工费、交通费、涉及精神损害的赔偿金,严重情况下,受害人还可以根据民法典申请禁止令,“这是受害者可以寻求的法律救济,处罚措施还是有其他通道的。”

对于一些更极端的建议,陶缙夕并不太赞成,“有一些网友提出法律应该修订,老年人一视同仁,都应该收监。但这可能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陶缙夕举了一个例子,一些农村地区的老人生活困难,“会不会有老人为了吃几天‘免费公家饭’,寻求生活保障而故意去做一些违法行为?”法条的修订并不只是简单地改动几个字,它带来的波动会像涟漪一般扩散。

例如日本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日本老年人服刑人数一直在增加。日本警视厅2015年数据统计,有近20%的嫌疑犯为65岁以上老人,而很多老年人走向犯罪的原因是贫困,监狱反而让他们实现了能保障居住、食物,生活成本低的养老生活。

“大家遇到愤怒的问题,一般都会呼唤严刑峻法。情绪得到宣泄了,好像犯罪也得到治理了。”陈碧说,“改一个法条或者用刑法来解决问题,其实是最后一个方案,是事情已经恶化到不能再恶化了,才考虑到要用刑法去治理。”陈碧指出,在这之前,其实是有很多治理方案的。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近两年正在修订中,陈碧说,原来针对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样不执行行政拘留,而修订草案规定,如果一年内两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可以执行行政拘留。

“而且未成年人问题是有衔接的,如果该处罚,但是因为年纪小没处罚的,就要衔接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里,要求会同家庭、学校,评估要不要对他进行社区矫治等等。”陈碧补充,“同样的做法也可以用在70岁老人身上。70岁不进去,不是说就不用承担责任了,而是需要有一些替代的惩罚性措施。”

张晨曦的案件最终没有走到正式起诉阶段。一个客观现实是,诉讼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2月21日,在代理律师的陪同下,她和对方达成和解。在网上公开举报时,她曾经表示,希望自己的遭遇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正视这个被隐匿的问题。

陈碧说,一个问题并不是仅靠一些个案就能推动解决的,“但是几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大家会去讨论这个问题,会去关注老人这个群体,问题的反馈需要一段时间积累,慢慢地会影响到司法和立法。”

陈碧讲起自己的观察,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舆论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托举,而老年人犯罪关注度低,一方面是暴力恶性犯罪事件较少,另一方面“老人一旦进入那个年龄,就好像成了不存在的人”。 陈碧说,“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不要把70岁以上的人当成社会的冗余,给到他们一些关注,他们缺什么?为什么走向扭曲?”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美国碳化硅巨头将申请破产,股价暴跌超70%!
  2. 央视主播大翻车 误将“祖国”称“两国”
  3. 八九年的一个错觉——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4. 金正恩暴怒 驱逐舰下水船底破洞令朝鲜颜面尽失
  5. 诺奖得主:芬太尼危机在美泛滥,为何欧洲没有?
  6. 四川官场地震!副省长叶寒冰被查
  7. 震惊!移民法庭当庭吊销身份 ICE探员现场抓人…
  8. 卢比奥:这国恐再爆大规模内战 陷“史诗级动荡”
  9. 饭后出现这2症状,恐是癌症信号
  10. 金穹有何威力 中共为啥紧张 一文看懂
  11. 美退出世卫组织 中国宣布提供5亿美元 成最大金主
  12. 为何科学家警告禽流感可能成为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
  13. 【内幕】从政审到监控 中共对留学生设枷锁
  14. 耿爽联合国舌战美代表:你的发言与大家格格不入
  15. 金正恩见证下水事故 驱逐舰翻覆破裂搁浅
  16. 怕被ICE抓,哈佛毕业生自行驱逐
  17. 美联邦法官驳回对纽瓦克市长非法侵入的指控
  18. 川普“美丽大法案”:更低效、更不公平
  19. 川普晤南非总统 突播视频指南非白人遭“种族灭绝”
  20. 纽约市投资4亿元重塑第五大道 2028年动工
  21. 央视美女主播念错稿 网友笑喊“姐姐撑住”(图/视频)
  22. CNN:美国接获情资 以色列正准备攻击伊朗核设施
  23. 加拿大三大电信巨头集体瘫痪
  24. 南京大学校庆日“校猫”,被钢珠打碎头骨
  25. 川普的“美丽大法案” 实际上更低效 更不公平 美国更承受不起
  26. 地道现绝密文件:是谁出卖巴勒斯坦?
  27. 医生公开朱媛媛住院照,临终前只能吃流食
  28. 美债大抛售主凶抓到了!不是外资不是债务失控是它
  29. 全美最佳居住地250强出炉
  30. 第38集团军军长六四抗命 一句话撼动军队
  31. 日本最大券商美女销冠下海陪酒,一个月成了头牌
  32. 北京大兴机场征迁不公 数千民众维权遇阻
  33. 休战一周,海运货柜涨1300美金至售罄
  34. 忧虑还是自豪?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35. 【翻墙必看】北京富豪群体弃别墅移民跑路
  36. 中共藉整治吃喝风整肃官员 大清洗致军队极度混乱
  37. 弗州议员吁制止中共迫害法轮功 美国务院回应
  38. 中共国家一级演员陈丽云被逮捕
  39. 五角大楼正式接收卡塔尔赠机 拟作新“空军一号”
  40. 中国亮出“九天”空中母舰 竞争美国“死神”无人机的杀招?
  41. 试谈美国的债务问题及其深层因素
  42. 北京富人扎堆移民 别墅区众多豪宅空置破败
  43. 旧伤复发 全红婵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
  44. 纽约时报:推翻专制统治者的三种武器
  45. 1998年的“镜像版本”,这一次“亚洲不要美元”了?
  46. 中国经济如漏油卡车 专家揭4月数据背后危机
  47. 文昭:从香港国安新政看港台民主法治的未来
  48. 中共建地方网络“墙中墙” 专家析内情
  49. 蓝天立案引发广西官场大清洗 传牵出郭声琨
  50. 中国亮出“九天”空中母舰
  51. 网红国字脸猴“大壮”死亡 园方:突发病 全力抢救无效
  52. 人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53. 杭州积极筹办钱塘大学
  54. 美国新版星球大战计划来了
  55. 拜登办公室:拜登2014年后未接受前列腺癌筛检
  56. 传员工讨薪不果伤人纵火 四川纺织厂仓库被烧
  57. 危机四伏的社会?当她们被70岁以上老人猥亵后
  58. 德经济界吁政策转向:重新思考市场经济模式
  59. 央视主播胡蝶口误"两国"遭起底 丈夫陆川是秦岚旧爱
  60. 崇毛好斗泯灭人性 三件小事透视习近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