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的一个错觉——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2025-05-21 17:27: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作者脸书
?李鵬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youtube)
【作者脸书20250520按:“八九六四”临近了,学生和赵紫阳,都被一个丑类骗了,却似乎至今不愿谈他,被骗得最惨的是赵紫阳,他似乎没正眼看过这个总理,心里的蔑视是不消说的,然而正是这种对“傻B”的蔑视,造成正派君子的“政治幼稚”,而赵的失误,恰在于他被这个“傻B”离间了与邓小平的关系——此乃集权体制的一个命门,邓小平误判赵紫阳要借学运“坐大”,乃至逼他就范(收回社论之“动乱”定性),他的威权便折损,即便是维护自己的威权不受损,邓也要杀人,我至今不懂,赵紫阳这么老辣的中共总理后升总书记,居然没看到这么关键的一层,而去跟戈尔巴乔夫“抛邓”,说他是掌舵人,激发整个广场咆哮一句“垂帘听政”。此贴以前的按语如下:从政治学角度看,李鹏洞悉邓小平的理念,他只要让常委会通过一个极端应对方案,共产党只有照单全收。这是他的成功,也是中外所有激进派、阴谋派的惯技,赵紫阳竭尽全力跟他博弈,劝说邓小平收回426社论,李鹏就输了,然而那个要命社论正是邓的425讲话翻版,邓若收回就折了面子,而这个强人宁愿当屠夫,其实是被李鹏绑架了。因此整个中国输给一个千夫所指的“傻B”,一定是创了世界纪录,只怕会写进吉尼斯记录。此文就来分析这桩中国现代史上的大败笔: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李鹏洞悉邓小平的理念,他只要让常委会通过一个极端应对方案,先下手为强,共产党只有照单全收。和赵斗,招招得逞。写日记紧扣老邓,拉江垫背。
?
李鹏1989年5月19日晚杀气腾腾地宣布北京戒严。
二十年前,天安门广场最响彻云霄的一句口号是:“李鹏|傻B!”万众逞口舌嘴瘾之快,莫过于此,大概只有文革除外。中国人之讨厌李鹏,以这句口号为经典,可以不必多着一字。当年天安门,骂翻李鹏,是标语口号一大主题,其中还有民谣味的几句如下:
李鹏,李鹏,缺少水准,去收酒瓶。
邓妈妈,快把鹏儿领回家,再给两个大嘴巴!
开除李鹏,出口南非。
治蛔虫药,两片;治感冒药,两片;治李鹏药,两片。
但是二十年下来,虽然讨厌他的“人民”一败涂地,却无人反问过一句:李鹏真傻吗?李鹏的颟顸、强硬,连同其面部肌肉的僵直,给人印象深刻,很难得地在共产主义崩溃大潮前夕,被云集北京的全世界摄影机拍摄下来,几乎是一个“极权主义”的最后留影;这副尊容,跟“六四”血光之灾,一道凝固在世界和中国的记忆库里。八九年危机中的共产党,李鹏冲锋在前,邓小平“垂帘”于幕后(他却要说学生幕后有“摇羽毛扇的”),中国民间视李鹏为“弱智”,或许正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幼稚。
不过,共产党虽有李鹏式的强硬,对历史却没有信心。刘少奇有句话很著名:“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但人皆明白,“历史”还得你自己写。于是,对“六四”人人都要留下说法,人人不甘寂寞,已是一股风气。掐指算来,“杨家将”老大乃始作俑者,生前已表示“无力纠正六四事件”的遗憾,他乃镇压执行人,等于撇清责任。这厢赵紫阳原无意愿自己写,老部下们竭力相劝:“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写出来,留给后人,是你应尽的历史责任。”(杜导正《改革历程.序》)
近来网上流传的一本《李鹏六四日记》,香港出版又叫停,说明李鹏有些慌张,邓曾“垂帘”、杨要撇清、江胡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赵紫阳已写出“历史”,那么“六四”血债,难道要拿他这个“总理养子”顶缸不成?
指证邓小平责任、拉江泽民垫背
这本《日记》毫无掩饰地彰显了李鹏的智慧。他每次见邓小平,都有“当场笔记”,他援引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下午邓小平的原话,那是在地安门大街前沿米粮库胡同的邓府里说的:“实行戒严如果是个错误,我首先负责,不用他们打倒,我自已倒下来,将来写历史,错了写在我帐上。”李鹏并在此话前面特别加了一句修饰“小平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指出”,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六四”这笔帐,你们要找邓小平去算,别找我李鹏。
紧接着是五月十九日上午的常委会,李鹏又引邓的原话:“准备流点血。动乱分子搞打砸抢,也有暗藏武器,他们要反抗,阻挠戒严。如果我
们提出‘绝对不用杀伤性武器’,那是不行的,那等于捆住了自己的手足。”||全世界不是一直在追问“六四”开枪令是谁下的吗?李鹏出版他的日记,只要达到一个目的就够了:白字黑字指认邓小平下令开枪。
赵紫阳录音谈话面世以后,坊间传说李鹏也要出书,却被胡锦涛封杀了;此前据传是杨家将背景的那本《六四真相》流落海外,也曾令江泽民怒不可遏。江胡二人,视“六四”为身外之物,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虽然他俩都是最标准的“六四产儿”。李鹏恨此已极,却也无奈,思来想去,大概自己出书替自己“造历史”,是唯一选择,连邓力群不也是这么干吗?
所以,张良汇集一堆“中央文件”,梳理造册,编成一部秘史,是一个现成的模式,何不拿来?如此召集一帮秀才为自己编一部《日记》,对李鹏不费吹灰之力。这本《日记》的真伪,要看其中史料、记载有多大水分,而不在于是否作者亲笔。通篇《李鹏日记》,皆枯燥的中共官式档语言,脉络中却有两条灰线,一贯到底,一则是详细引证邓讲话,另一则,是绝不遗漏江泽民在上海的每一步动作,词语间还带上一点阿谀,用意昭然。
李鹏日记填补了哪些空白?
江胡不对“六四”做官史,便给野史预留了极大空间,但民间修史对暗箱操作的高层决策,又似无奈,即便如赵紫阳录音回忆,自他被废黜,五月十七日之后便一派茫然,形同空白。
李鹏亦不会“和盘托出”,但他要摘净自己,就躲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