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上万亿美债的日本,要跟美国“鱼死网破”?
2025-05-15 23:25:3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率真解读
日本财务大臣在日美第二轮关税谈判期间公开表态,明确将美债持有情况列为谈判筹码,引发国际舆论震动。这一罕见强硬姿态,与日本长期依附于美国的外交形象形成鲜明反差,折射出美日同盟内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张力。
作为全球最大美债海外持有国,日本公共及私营部门持有美债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外汇储备总额的70%。但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日本金融市场率先出现异动:4月前两周,日本投资者抛售外国债券规模达200亿美元,创下20年来峰值。这种经济层面的反制,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表态形成呼应。在美日谈判陷入僵局之际,石破茂直言两国立场存在根本隔阂,并强调日本拒绝在关税问题上单方面妥协。值得注意的是,首轮谈判期间日方曾承诺不将美债作为报复工具,而此次财务大臣将美债明确列为谈判筹码,标志着日本对美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威慑。
美国此前对日本的战略定位,是欲将其打造成“印太经济框架”下的关税谈判样板。川普政府试图通过对日本汽车、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迫使日方在农产品市场开放、数字贸易规则等领域让步,进而以“美日模式”施压其他经济体。但日方的强硬回应打破了这一如意算盘。日本汽车产业占GDP比重达8%,年出口额超600亿美元,若接受美方关税要求,将直接导致国内就业市场损失超50万个岗位。日本显然不愿为美国的贸易战略牺牲本国核心产业利益。
日本战机(资料图)
日本此次打出“美债牌”,精准命中美国当前经济命门。美联储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美债持有量同比下降12%,美国财政部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融资压力。在此背景下,日本若大规模抛售美债,将直接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美媒曾测算,日本减持10%美债可能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50个基点,相当于美联储两次加息的市场效应。这种威慑力源自日本在美债市场的特殊地位——作为连续12年的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日本持仓量占外国持有者总额的20%以上。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日本财务省在4月抛售美债的操作中,首次同步减持短期与长期债券,这种“全期限抛售”被解读为对美施压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日本并非首次将经济工具转化为外交筹码。1985年《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这段历史记忆成为当前日本政府拒绝妥协的深层动因。如今日本GDP总量虽被中国超越,但仍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地位,外汇储备规模达1.3万亿美元,这些经济家底为其对美博弈提供了物质基础。日本显然不想重蹈历史覆辙,不愿再以本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美国的“安全承诺”。
美日关系的深层矛盾,暴露了军事同盟与经济主权的结构性冲突。美国每年在驻日美军基地投入约80亿美元,占驻海外美军总开支的30%。川普政府近年来不断要求日本将军费分摊比例从45%提高至75%,并威胁若不满足将“重新评估安保承诺”。这种将安全保障与经济利益捆绑的策略,引发日本国内强烈反弹。在野党民调显示,63%的日本民众认为不应为美国贸易政策牺牲本国产业,这种民意压力迫使石破茂政府必须展现强硬姿态。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自卫队近期加速推进“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修订,计划未来5年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1.5%,这一系列动作被解读为“减少对美军事依赖”的战略试探。
美军(资料图)
但日本的战略空间依然受限。日美安保条约规定,美军基地覆盖日本70%的重要港口和60%的航空枢纽,一旦脱离美军庇护,日本在钓鱼岛争端、朝核问题等安全议题上的应对能力将大幅下降。这种“安全依附”与“经济自主”的两难处境,构成日本对美博弈的核心困境。日本既想在经济上维护自身利益,又无法完全摆脱对美国军事保护的依赖,这种矛盾使得美日谈判陷入胶着状态。
日本的“叛逆”姿态正在改变亚太地缘经济格局。美国此前将印度列为关税谈判优先对象,试图通过“弃日取印”打破僵局,但印度市场辨模仅为日本的1/3,且工业配套能力不足,难以替代日本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对美日博弈保持高度警惕,越南、泰国等制造业承接国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持人民币资产比例提升至15%。在金融市场层面,美债“去美元化”趋势因日本动作进一步加速。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美债交易占比跌破60%,为1999年来首次。日本财务省的动作被视为“风向标”,若主要经济体跟进减持,美元霸权地位将面临实质性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美日博弈客观上创造了战略机遇期。中日贸易额在2024年突破35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合作逆势增长。日本企业加速在华供应链布局,丰田、索尼等巨头将30%的研发中心迁至中国,这种经济利益的深度绑定,为地区稳定增添了新的砝码。而美国试图在亚太构建的“对华包围圈”,也因美日矛盾出现松动迹象。
川普(资料图)
当前的美日博弈,本质上是单极霸权与多极趋势的碰撞。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和金融工具展现出的“抗压力”,打破了外界对美日关系“一边倒”的固有认知。尽管双方短期内难以摆脱相互依赖,但日本的强硬姿态已明确传递出信号:在国家核心利益面前,所谓“盟友义务”并非不可挑战。这场博弈的走向,不仅将重塑美日关系的基本框架,也将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提供新的观察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