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亿万富翁们想要什么?
2025-05-11 23: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Ars Technica
硅谷精英追逐永生与星际殖民,Adam Becker新书揭露其科学缺陷与权力野心,警示技术救赎理念威胁人类未来。
硅谷的亿万富翁们痴迷于科幻般的未来:将意识上传至虚拟天堂,在火星建立殖民地,或由超级AI统治世界。这些愿景在Elon Musk、Peter Thiel、Ray Kurzweil等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从网络亚文化走进主流,甚至影响政治话语。然而,天体物理学家Adam Becker在新书《更多一切,永远》中质疑,这些看似乌托邦的梦想是否科学可行,抑或暗藏更深危机。
Becker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硅谷的未来愿景缺乏批判,人们误以为这些科技领袖的科学言论可信。”他指出,硅谷不仅蔑视政府与传统规范,还对专业知识嗤之以鼻。他们自认为财富证明了智慧,坚信量化一切——从智商到人生价值。Becker讽刺道:“他们就像《辛普森一家》里的Homer Simpson,觉得‘聪明人怎么会穷?’”
书中探讨了AI、有效利他主义、超人类主义、火星殖民等话题,揭露其背后的“技术救赎”意识形态。这些理念常以科学为名,却忽视实际的科学局限。例如,Kurzweil设想通过意识上传实现永生,Becker却提醒,热力学第二定律注定其不可行。他举例:“细菌在培养皿中指数增长,最终耗尽资源而死。人类妄想永生,就像酵母试图酿酒却醉死自己。”他还提到,生命依赖低熵能量,而宇宙熵值不断增加,永生不过是幻想。
火星殖民同样不切实际。Becker引用Douglas Adams的比喻:“太空大得离谱,火星却是个烂地方。”火星重力过低、辐射强烈、土壤有毒、水资源稀缺,即便耗费巨大代价使其如南极般宜居,也无人愿长居。他笑称:“火星甚至连‘平庸’都算不上,简直糟透了。”相比之下,地球是宇宙中罕见的物质密集地,人类却幻想逃离。
这些愿景为何如此诱人?Becker认为,科幻作品如《星际迷航》塑造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但问题在于将其当作现实蓝图。“我爱《星际迷航》,但我不信我们能造出曲速引擎。”他提到,Peter Thiel误读《沙丘》,以为其核心是“开发沙漠”,而非生态警示。科幻应激发灵感,而非被奉为真理。他赞同Ursula LeGuin的观点:我们需要更现实的科幻,描绘有希望却不脱离实际的未来。
Becker尤其担忧这些愿景的权力本质。“亿万富翁的未来承诺由他们掌控一切,”他写道,“这种控制不仅关乎未来,还在当下塑造公共想象与政治。”通过主导未来叙事,他们巩固现有权力。例如,AI被吹捧为乌托邦或末日解药,但Becker引述Tressie McMillan Cottom的评价:“AI只是平庸。”它无法媲美人类,却因高管迷信其潜力取代人力,导致失业与社会割裂。
对永生的渴望也源于对死亡的恐惧。Becker动情地提到Kurzweil希望通过“父亲机器人”留住亲情,反映了人类对逝去的深切眷恋。但他警告,意识无法脱离肉体,逃避死亡可能扭曲人性。“死亡界定了生命的意义,”他说,“无尽的生命或许并不美好。”热力学注定宇宙终将“热寂”,人类无法例外。
Becker呼吁以批判眼光审视科幻与科技叙事,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他以《基地》为例,提醒其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寓言,而非技术进步的路线图。“我们不是Hari Seldon,现实不是游戏《文明》的科技树。”他希望人类以合作与现实主义迎接未来,而非被亿万富翁的空想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