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赚钱中国花?还是在中国赚钱美国花?…
2025-05-04 08:26: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曹多鱼
恕我直言,现代金融的最大目的,就是阻止普通人完成原始积累……
作者:曹多鱼
星球上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感觉现在有的人赚钱这么容易,而自己赚钱就很难?
很简单,那是你不懂现代财富的来源。
现在拥有财富的人,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中国赚钱中国花;第二种,美国赚钱中国花;第三种,中国赚钱美国花。
而这三种人的盈利模式,一级比一级成熟,一级比一级容易。
第一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第二种,是大厂程序员,第三种,则是故宫大奔的天龙人。
因为你看上去这是三种消费模式,但实际这背后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套利模式。
第一种模式,本国赚钱本国花。
这个套利模式最好理解。
贫穷国家的人跑到富裕国家的人时候最能直观感知到这点的差距。
比如说我刚到澳洲留学的时候,我带的是人民币,但我花的是澳币,所以刚开始我习惯性把我看到的所有商品价格X5,带入澳币汇率,然后我就花的很节约。
但后来我发现这种模式是不对的,你来到这里,就应该按照当地的工资物价来换算。
所以评价一个国家人幸不幸福这块,不管是看他的钱换算成美元是多少钱,而是他赚的工资能有多少的购买力。
而这点,因为我国是制造业国家,所以我们这的大多数物品卖的还是相对便宜的,所以我们实际上工资对应物品的购买力不算低,幸福指数还是可以的。
对比一下就是,如果你在美国,现在哪怕你赚美元,你也觉得鸡蛋贵,但你在国内,就不太会感知到鸡蛋的价格贵。
这就是本国赚钱本国花,没什么套利机会,只看你所在国家的禀赋。
第二种模式,外国赚钱本国花。
这个套利模式就很好懂了。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国家富裕不富裕,关键要看人均GDP,而人均GDP,对应着人均生产效率,但问题来了,富国的人均生产效率真的要比穷国高很多嘛?
不一定,要看领域。
我们假设富国的人均GDP是穷国人均GDP的10倍。
在高科技领域,富国平均一个人可以一个月生产10张芯片,而穷国可能平均一个人一张芯片也生产不了。
在这个领域,富国的人均效率比穷国的人均效率高得太多了。
那么对富国来说,他生产出的每一张芯片,都可以要求穷国拿天价来换,这个交换比例,一定不是人均GDP的10比1,而可能是富国一块钱的成本卖穷国一万块。
类比于我们当时卖衬衣卖粮食才能高价去买飞机和盾构机。
但相反,在另一些领域,比如说保洁,富国和穷国的保洁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完全一样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1:1,但实际上他俩的收入,绝对不是1:1,而是根据两国各自经济走的。
这就是本土服务市场的定价机制 和 全球市场的定价机制的差异。
富国之所以富,不是因为他们国家所有人的劳动生产率都高。
而是因为富国高科技人员的劳动生产率高带动着本币升值,让参与他们国家本土服务市场的人员都从货币上看着更富罢了。
对应到现实,就是我们跟美国。
你看我们跟美国的人均GDP差了这么多,但是1.4W人民币在国内的生活水平绝对要比美国2000美元的生活质量要高,就是这个逻辑。
于是乎,就有了套利机会。
你同样是保洁,在国内做保洁,30块一个小时,去美国做,30美金一个小时,划人民币240元,那么你完全可以去美国赚美金,然后把省下来的钱送到国内,就等于你靠劳动攒到了更多的钱。
比如说现在的数字游民,就是在美国公司上班,然后反过来在东南亚这些国家居家办公和消费,那就等于赚美元花本地货币,爽透了。
还有大厂程序员,你看上去是本国定价,世纪最牛逼的程序员,享受到都是美国定价。
这是靠劳动力赚钱最舒服的模式,但问题在于什么吧。
能实现这种美国赚钱国内花模式的工作太少了,前些年疫情数字办公这种情况可能还多一点,但现在全球公司都在要求base,除了特定的数字游民,其余人很难实现这个操作了。
最多最多,就是假期旅游,从富国到穷国,或者说美国人退休后拿着养老金去东南亚养老这样子的。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模式,国内赚钱,美国花。
大家可能下意识会觉得,这种模式最坑,就像我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我去澳洲留学,什么都得换算当时汇率,太亏了。
但问题是啥呢?
我觉得困难的原因在于,我在国内赚钱太难了,我们家在国内赚钱还是靠着传统制造业工厂一点点做业务而来的,我没有涉及到资产运行的逻辑。
在这里,我就要说到第三层套利模式了。
这一层的套利,是资产的套利,而不是劳动的套利,准确来说也不是穷国赚钱,富国花,而是看增长。
你要去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赚钱,然后跑其它国家花钱。
因为对靠劳动创作收益的人群来说,你是没有选择货币权利的,你在哪里工作,就决定了给予你的货币是什么样。
但对靠资本来说,他们无所谓哪种货币,他们只看增长和汇率,只要算完资产和汇率后他们的利润是增加的,那这笔生意对他们来说就是合算的。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回到2000年,美国资本最想把钱放到哪里?
毫无疑问,中国。
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是一个动则两位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彼时的美国只有4%,美国资本家把钱放到中国,就算是啥也不干,存到银行吃利息,算上外汇的差值都能超过在美国的收益。
而且说实话,吃利息这招太傻了,正常资本家都不会这么干。
聪明一些美国资本家的做法,是直接建厂或者买资产。
建厂成功的典范,马斯克,上海工厂,算上地方补贴,约等于白送了,直接助力马斯克成就世界首富,类似的还有各种合资品牌,都在咱这赚了大钱。
买资产的,就更容易了,提前在咱这买点房子地皮啥子的,你说这个增值不比他们在美国赚的多嘛?
而且大家要知道,不管是建厂还是买资产,资本家都是能上杠杆的。
假设购买一套价值 100 万元的房产,当首付比例达到 70%,即 70 万元首付购买价值
100 万元的房产,贷款 30 万元,杠杆倍数约为 1.43 倍(100÷70)。
如果房产价格上涨 10% 至 110 万元,房产净值变为 80 万元(110 - 30),利润为
10 万元,投资回报率约为 14.3%(10÷70)。
若首付比例为 40%,即 40 万元首付购买价值 100 万元的房产,贷款 60 万元,杠杆倍数为
2.5 倍(100÷40)。当房产价格上涨 10% 至 110 万元时,房产净值变为 50 万元(110
- 60),利润为 10 万元,投资回报率为 25%(10÷40)。
若首付比例为 20%,即首付 20 万元,贷款 80 万元。此时杠杆倍数为 5 倍(100÷20 =
5)。
如果房产价格上涨 10%,房子的价值就变为 110 万元,扣除 80 万元贷款后,房产净值变为
30 万元。相比最初 20 万元的首付,利润为 10 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
50%(10÷20)。
而且这个模式更厉害的一点在哪呢?
你还可以重复利用杠杆,比如说你按照20%首付买房涨了一成后,你投资回报率变高后,你还可以把升值了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套现后继续投资新的房产。
只要房价一直再涨,原则上你是可以不断往上加杠杆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去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赚钱,然后跑其它国家花钱,原因很简单:
资本追求的是增值,而富裕的国家天然没有穷的国家增值快。
当然,也有几个反例。
举个例子,我身边有长辈,他是在90年代去英国留学的,那个年代能出国留学,他家是个什么家境大家清楚,但他留学,没花钱,还赚钱了。
原因在于他留学的时候,他家给他在学校周围买了一套房子,他上学了几年,那个房子就涨了几年,等他回国的时候,他房子卖的钱,减去学费生活费,还有剩余,等于他出国留学,还赚了钱。
以及什么吧。
2021年后,你把钱换成美金,全投到美国资本市场上,你会发现美国资本市场傍到你的回报,要远远超过你把钱存到咱这银行的收益,因为当时美国加息,全世界资本又回流美国了。
当然这个操作,还需要注意一点是什么吧?
你在买入经济增速或者说债务增速较高国家资产时候,一定要想好退出机制。
你要做的,是在他扩张债务时买入资产,以及在他收缩债务时把债务卖掉。
比如房子,你要在咱这负债率见顶的时候选择卖出,比如美股,最好要在川普准备修复负债率的时候选择卖出,然后你就以一个极高的价格让别人去接盘你手里的资产了。
这样一来,你的财富,就实现了。
所以你在回过来头看三句话就知道了。
本国赚钱本钱花,那你最好走到本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那个行业,当年的互联网,现在的AI,都是如此。
国外赚钱国内花,那你最好利用国内外的薪资差异,去发达国家赚钱然后回到国内花,或者你在国内赚北上广深的工资,然后在小城市生活。
国内赚钱国外花,其实到了这个境界,你要做的是全球配置资产,去到增长最快的国家加杠杆买资产,然后获取收益来为你生活增添利润。
人生财富的实现,大致就是这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