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水需讲究神、情、气、形
2025-05-01 09: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画
陈子庄(1913—1976),号石壶,著名国画大师,善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等。原名富贵,字子庄,号南原、下里巴人等。
早年在成都等地卖画,中年生活坎坷。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轰动画界。
抗日战争前,齐白石、黄宾虹先后寓居成都,石壶因得到他们的教诲而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上窥朱耷、石涛、吴昌硕诸大师的艺术精奥,从而决定了他的艺术走向。
石壶善于化繁为简,喜用简淡之笔描绘物象,构图简略随意,却常出乎意料,而令人玩味不尽。
平淡无奇的场景,简略至极的房舍,平入直出的树木,三五疏散之线构成的崖岸,等等,相对于许多人的精心构置而言,全是不经意的“偶得之作”。
他曾说:“最好的东西都是平淡天真的。”还说:“我追求简淡孤洁的风貌,孤是独特,洁是皓月之无尘。”
石壶的作品,如果同有“天满一星”称誉的黄秋园晚年巨幅作品相比,则黄秋园是做加法,而石壶是在做减法,减而愈减,达到了形象之浅近单纯,笔墨之洗练简赅。
石壶笔下的山水,情随景迁,一图一境,一境一意,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令人醉心的田园风情。
时见山村篱落,牛背斜阳;水畔农家,肥猪满圈;山城一角,人影行于夜间灯火之中;山区小学,幼童络绎于校园内外;竹林茅舍,雄鸡唱晓;山村夜读,一灯莹然;春江归渔,桃花红而远山黑;西山晚照,桐林黄而暮山紫;绿树人家,青瓦粉墙隐于浓阴翳翳;雨后桑园,一片青翠拥簇茅屋三五;双舟轻渡,水浅而涉明;夕阳柳堤,水温而树茂等等,无不以细腻深挚的感情,创造了平凡而清新的画境。
陈子庄谈山水画创作 摘自《陈子庄谈艺录》
看山须于静中看,静则生慧,有慧心则能得自然之神。
山越大,山石上苔越多,石头是“活”的。黄宾虹云“山皆湿润”,就是说画中石头须是“活”的。山虽不能动,但不能将它画成死的,所谓“顽石点头”,画画自当如此。
每一处山川总有其特殊的性格。如建筑、小桥、石头等,都不会各处一样。要看山入微。
用特写之法画山,要把方位选好。我画青城山观日亭,是从上天梯看过去的,绝险。
画材遍地皆是,不必一定要到名山大川。我的山水画中就常以成都城市行道树法国梧桐入画。
“景”须分“景物”与“景色”,不少画家的画缺“景色”。“景色”就是气氛、调子。
我常在月夜中透过树林看月光下的山川、房屋、树木等物,于绘画的意境颇有启发。
(问:老师有时一气画十多张山水画,这些构图是否都是先想好的?)
有些想过,有些没想过。想也大都是平时想,画时靠灵感,但灵感也是平时培养,画时旋打主意,结果多是失败。
山水画技法的应用中,注意讲究阴阳关系,画面的节奏感则易强。
主山画成后,要相其势宜开或宜塞(合)来补成。主石太整,其余可细碎些。
主峰高,客峰应低;主峰正,客峰宜倚。要讲揖让,有揖让才有情致。
(问:如果画面主峰矮,客峰高,怎样处理呢?)
重要的是不能奴欺主。主体要着意刻划,笔墨强烈色彩浓,远山(客体)抹过就行了。
古人画山水爱留空白,好象是有烟云气,其实那是没有本事。石涛的山水全幅画满,或于最幽暗处以白层布虚,即一洗前人陈腐气。
画面上应实处多,虚处少。宋、元、明大家都是实多于虚。如李唐画《万壑松风图》,仅松林背后留有一带烟云,但觉得满纸生动。现在画山水动辄满幅烟云缥渺,象贴了些锦花,遮遮掩掩。要有烟云缥渺的效果并不在于虚处留得多,主要在于笔墨气氛,在于境界,在于物象的组织。
画山水的人好好对家禽家畜用一下功,如建昌鸭子、水牛、黄牛之类,山水画成了,花鸟画也就成了。
山水画中,树木少则意味薄。要善画林木。此外,尚须精究房屋、桥梁、动物的画法。
画树,树枝须分出南北,有聚有散。艺术处理上不能公平。为人要公平,对画要苛刻,所谓“尽画家之能事”。
山顶如有一排树,其余半山等处也要画些树,以相映带。
画树林不要根根着力,只一两根认真画些,其余随便划过便成。
山水画中,有时宜先画树叶,后画树身,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先画树身则会弄得很被动。
画梅林、雪景,都要学有所成后才能进行。否则画不出冬天气氛。四时景象中,最不好画的是冬景。
山石之外,能把梅林、竹林、松林画好,于画山水则思过半矣。
山水画中,只有树、石,不会丰富,还须有飞禽走兽。
古人画山水,为了点题,秋景画雁,夕阳画归鸭,久之成了程式,沿习到现在,功力皆浅。我们要专门练习画动物。山水画中的点景动物,于画的意境关系甚大。
石上之点,应有浓淡、虚实、疏密、高低的区别,总之要有抑扬顿挫,构成节奏感、音乐感、诗意。
山水画打点应是代表物象,如象远树、丛草之类,不能为打点而打点。
我画山、石,点用打笔,如高山坠谷,这样少人工气。
初学画山石,皴法宜密,疏淡是晚年的事。
山石皴法由书法而来,披麻皴源于篆,斧劈皴源于隶。
山之皴法,用笔不外横、直、斜三法。
补皴之笔痕不要与原有笔痕相让,即不要沿原笔痕方向行笔,如此层次方多
一幅画中,山石、房子都是土红色,这是我的画法。这样处理,色面大块,中间勾勒的线条是淡墨,土红色夹些灰色,调子很好看,朴素简洁。只是画房子与画山石所用的勾勒线条是不同的。这种方法并不完全是我的创造,等于古人的全用朱画、墨画,但我有所发展。
我近来画山水喜欢连皴带点,用墨用色一次画成。
山水画,画一次待干后再加,一次次加深画成:此乃《芥子园》的画法。不管画面有几层,不管浓淡先后,一次画成,这是最高水平的画法,非到技巧成熟时不能成功。
山水画家晚年大都画得黑,以年老眼力衰退,自己看着总觉得还没画够,别人一看即觉过黑了。
山水画不是靠画面黑才层次多,才深厚。
画山一般的次序是先画后染,也可以先染后画。后者是花卉画法,我用之于画山水。
山水画中,画房屋的线条全是书法。没有篆隶根底,怎么画房子呢?
细笔青绿界画山水,难点是须组织严密,使人一看便以为难,主要在于建筑、人物,不在山势。袁江、袁耀的画界,一看使人吃惊,规模大,常人做不到。张大千之界画未成,建筑无大规模,无难点。
目前的山水画有很多还在“四王”的圈子里,另有一些则是在洋框框里边画中国画。这样就有了两种框框,洋框框与土框框。但有人却以洋框框反土框框,尚自诩为创新。
我以为我不在上述两种框框之内。